為什麼説王平改變了三國後期的歷史走向?

王平原本是曹操手下的一名不入流的雜牌將軍,漢中之戰中,他主動投靠了劉備,不過在劉備這邊他也沒有特別出色的表現,他真正開始大放異彩,走向大眾視野,是在街亭之戰。此戰中,他和馬謖看法不同,不贊同馬謖屯兵山上,並在馬謖兵敗後,成功收攏殘兵,阻擋住了張郃的進攻步伐。自此,諸葛亮開始重新認識王平這個人了,並且開始逐漸重用王平了。
街亭之戰後,王平表現出色,受到諸葛亮的賞識,不過接下來的兩場大戰,王平的表現更加亮眼,改變了三國後期的歷史走向。
為什麼説王平改變了三國後期的歷史走向?
平亂魏延
諸葛亮第五次北伐時,由於常年奔波,身體徹底支撐不住了,最終於軍中病逝。在諸葛亮去世之前,就做好了撤軍安排,命楊儀和費禕掌握大軍,率軍退回成都,然後讓魏延負責殿後,阻擋魏軍的追擊。要説諸葛亮的這個撤軍安排也確實欠缺妥當,既然準備撤退,那就應該找軍中二號人物魏延前來商議,結果諸葛亮其他人都找遍了就是不找魏延,而且特地交代,即便魏延不聽命令,也隨他的便,大軍自動開拔。
《三國志》原文:秋,亮病困,密與長史楊儀、司馬費禕、護軍姜維等作身歿之後退軍節度,令延斷後,姜維次之;若延或不從命,軍便自發。
為什麼説王平改變了三國後期的歷史走向?
也無怪魏延在聽説大軍後撤,讓自己殿後之後十分憤怒,這完全是不尊重人。而且諸葛亮明知魏延和楊儀關係不好,卻把大權交給楊儀,成功的激怒了魏延。最終魏延鋌而走險,日夜兼程,趕在楊儀大軍前面,燒絕閣道,出兵攻打楊儀。魏延本就是蜀漢軍中最有才能的將領,和他對陣,楊儀是萬萬打不贏的。
一旦魏延擊敗楊儀,奪取了軍中大權,那麼蜀軍會不會撤退就不一定了。面對司馬懿這種人物,如果魏延堅持進攻不撤退,很有可能蜀漢主力再也回不了成都了,這對蜀漢將是致命打擊!一旦這支軍隊沒了,諸葛亮這麼多年的心血毀於一旦,説不定蜀漢會提前滅亡。
為什麼説王平改變了三國後期的歷史走向?
不過幸運的是王平成功的擊敗了魏延!自街亭之戰後,王平越來越受到諸葛亮的重用,他的才能也得到了充分的施展。在此時的蜀漢軍中,王平的名氣也已經是非常大了,眾將士還是比較敬服王平的。所以在王平和魏延大軍相遇時,王平直接勸得魏延的士兵作鳥獸散了。
《三國志》原文:延先至,據南谷口,遣兵逆擊儀等,儀等令何平在前御延。平叱延先登曰:“公亡,身尚未寒,汝輩何敢乃爾!”延士眾知曲在延,莫為用命,軍皆散。延獨與其子數人逃亡,奔漢中。
魏延大軍被王平勸散,他自己只能帶着數人逃亡。而王平這一舉動,成功平定了魏延的作亂,不管魏延是否是真的叛亂,總之王平是成功的保住了蜀漢的主力軍隊,為蜀漢立下了大功,延續了蜀漢壽命,改變了三國曆史走向。
為什麼説王平改變了三國後期的歷史走向?
strong興勢之戰/strong
魏明帝曹叡去世後,大將軍曹爽輔政,獨掌大權,為了進一步鞏固權力,提升自己的權威,曹爽親率十萬大軍前來攻打漢中。當時王平駐守漢中,兵不過三萬。魏軍來得很快,而成都援軍相距太遠,暫時無法及時趕來,所以很多屬下都建議撤兵至漢、樂二城,堅守待援,然而王平卻提出了不同的意見。他認為曹軍人多,一旦放進了漢中,將再也很難清理出去了,所以不同意撤軍固守。而是選擇了堅守險要關隘,阻擋魏軍進入漢中。
要説王平的戰略眼光是真的厲害,他這一招是真的管用,他最終也是成功的擋住了曹爽大軍。如果王平聽從屬下的建議,放魏軍進入漢中,那麼之後想要將魏軍攆出漢中,蜀軍將花費巨大的代價。在蜀漢末期,姜維曾採用收縮戰略,想要將魏軍放入漢中,然後圍而殲之,結果卻變成了引狼入室,自食惡果。在沒有絕對優勢兵力時,一旦將魏軍放入,對蜀漢絕對是一個致命的打擊。蜀漢將因此短命數年。
為什麼説王平改變了三國後期的歷史走向?
幸運的是王平沒有選擇收縮撤退,而是在興勢阻擋魏軍,成功的阻擋住了曹爽。之後費禕親率大軍前來,成功擊敗曹爽,迫使曹爽撤退。此戰,曹爽損失慘重,名望和權威也急速下降,最終被司馬懿擊敗倒台。可以説,興勢之戰使得曹爽的影響力驟跌,為曹爽的倒台埋下了伏筆。王平此戰,又一次使得蜀漢多延續數年壽命,改變了三國曆史走向。
strong結語/strong
王平自街亭之戰的良好表現後,深受重視,權位越來越高,受到大家的一致好評。當時蜀中百姓甚至這樣稱讚王平:前有王平、句扶,後有張翼、廖化。而王平最重用的兩場戰鬥,平亂魏延、興勢之戰,也成功地幫助了蜀漢多延續了數年的壽命,改變了三國後期的歷史走向!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700 字。

轉載請註明: 為什麼説王平改變了三國後期的歷史走向?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