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退休科技幹部説,國內某頂尖高校曾設計出一個“全球最牛”剎車裝置,“為幫着轉化,我國內外出差都揹着,滿世界找車都配不上”
“如果做橫向課題無助於科研人員評職稱,對教師在高校體系中謀求發展幾無裨益,怎麼可能充分激發他們積極回應企業點題?”
建議探索形成更為多元的科研成果評價體系。尤其對於應用型研究的評價,要增強對原創性、應用價值和社會價值等多維度的評估與引導
文 |《瞭望》新聞週刊記者 馬曉澄 畢子甲 周琳 朱涵
“過去10年乃至更早,一些企業的合作對象以國外高校為主,但目前騰訊、華為等國內科技領軍企業已全面走向尋求與國內高校合作。”近日,騰訊公司副總裁王巨宏在接受《瞭望》新聞週刊記者採訪時表示,這與國家科技自立自強的大方向一致。
記者走訪國內多所頂尖高校和科技企業瞭解到,校企深度合作正成為企業突破核心技術難題、牽頭組建創新聯合體的重要突破口,也成為高校提高人才培養能力、多元化科研經費來源的重要途徑。
與此同時,有提問能力企業不多、對橫向課題重視程度不夠、高校產業化視角不足等深層次問題制約校企合作深入開展。
一些接受《瞭望》新聞週刊記者採訪的人士建議,增加政府對校企合作資助力度,優化橫向課題考核評價體系,完善協同科研開放創新機制。
2月24日,清華大學天津高端裝備研究院複合製造與智能識別研究所,工程師在測試智能識別光學系統 孫凡越攝/本刊
注重人才培養、前沿研究校企合作呈現新變化
記者調研瞭解到,當前國內校企合作除了出現從國外轉向國內的變化外,還呈現從注重技術到注重人才、從解決短期問題到解決長遠問題等突出變化。
頂級企業合作對象從國外轉向國內。王巨宏表示,這種變化的產生,一是當前國際合作與交流受到限制和干擾,二是國家相關政策的積極引導與支持,三是國內高校科研水平加速提升。
以騰訊為例,公司在前沿和應用研究方面,持續探索與學界有效合作模式,形成點、線、面立體佈局。騰訊與清華、北大等高校先後建立八個聯合實驗室,在人工智能、大數據、互聯網基礎架構等重點領域持續開展合作,在機器人、人工智能、基礎平台技術、社交廣告等重點領域制訂開放研究專項計劃。
從注重解決方案轉向注重人才引進。華為技術有限公司董事、戰略研究院院長徐文偉介紹,華為與高校合作經歷多個階段,過去更需要高校解決企業研發過程中遇到的技術問題或進行合作研發,如今更希望高校幫助企業引進培養面向未來前沿探索的特定領域頂尖人才。
從“交鑰匙”向“一起打造”轉變。清華大學科研院副院長張虎表示,國內企業與清華合作,之前更多是交付型,即企業技術難題全權委託高校出方案,在合同任務完成後,企業進行結題驗收。如今,慢慢轉向企業與清華一起探討前沿技術轉變,所涉領域從當下熱點到未來三五年技術發展,乃至更長時間跨度的前沿領域。
橫向課題成“調劑品”
合作類課題變“二等公民”
儘管當前校企合作在科技資源聯合創新、協同互補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但多位受訪人士指出校企合作向縱深推進仍存在三大深層次問題的制約。
一是國內創新驅動型企業數量不多,對高校科研整體牽引實力不足。部分高校受訪者認為,校企合作應以企業為主導,由企業主動提出技術創新問題和需求,牽引高校按市場需求科研攻關。企業作為技術創新主體雖是業界共識,但在實踐中尚未廣泛發揮作用。
進一步來看,當前國內具備高水平創新引領能力的企業仍是少數,牽引力普遍發揮不足,難以帶動高校進行尖端產業創新。
二是現行評價機制對橫向課題重視不足,難以充分激發校企合作積極性。當前,政府立項的縱向課題是科研單位考核科研人員的重要標準,而企業委託的橫向課題在考核中重視度不夠。國家課題有公認標準,不同等級享受不同待遇,高校爭取縱向課題的數量某種程度上意味着政府科研經費支持力度。於是,不少高校科研人員把橫向課題當成縱向課題的“調劑品”,無形中把校企合作類課題變成“二等公民”。“如果做橫向課題無助於科研人員評職稱,對教師在高校體系中謀求發展幾無裨益,怎麼可能充分激發他們積極回應企業點題?”某高校受訪者説。
三是高校科研工作者欠缺產業化視角,難以有效對接市場需求。多位受訪人士認為,高校的任務重點固然是知識探索與基礎研究,但對實踐性強、直接面向產業的工科類專業,高校科研人員在研發時產業化視角不夠,造成研究方向錯誤,偏離市場實際需求。一位退休科技幹部説,國內某頂尖高校曾設計出一個“全球最牛”剎車裝置,“為幫着轉化,我國內外出差都揹着,滿世界找車都配不上”。
優化考核評價指揮棒
受訪專家建議多措並舉促進校企合作向縱深推進。
一是提升校企合作政府補貼力度。在境外很多校企合作實踐中,企業投錢支持高校研發,政府會配有相應補貼,加拿大和香港就採取這種模式。徐文偉建議政府積極支持頭部企業的投資方向,“業界願拿真金白銀投入的領域必定是經過市場化驗證與深思熟慮的方向。如果政府能夠配比投入,會進一步提高校企合作的積極性,增加合作成功的概率”。
王巨宏認為,青年學者是創新能力最強的科研工作者羣體,“對這一羣體的扶持在精不在多。應該樹立標杆式的‘滴灌’,而非‘大水漫灌’”。當前,騰訊和國內多家企業設立了面向青年學者的種子培養項目,但總量仍然不夠,期待政產各界進一步加強對青年學者的資助。
二是增加對橫向課題的考核激勵力度。王巨宏建議探索形成更為多元的科研成果評價體系。尤其對於應用型研究的評價,要增強對原創性、應用價值和社會價值等多維度的評估與引導。張虎表示,高校可以考慮探索用激勵手段引導研究者做橫向課題。如果相應課題能夠解決國家重大需求,可減免學校管理費。如果最後出了重大成果、形成重大經濟或社會效益,也可以相應退回管理費。
三是探索形成國際國內協同創新機制。鑑於外部科技人才交流形勢嚴峻,專家建議出台措施,在頂級企業牽頭下,帶動國內外高校跨境聯動、協同創新。徐文偉建議廣泛吸收全球頂級專家,特別是海外博士、博士後來華學習工作。除了吸收“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人才,更應針對西歐、東歐、俄羅斯等特定國家和地區制定特殊引才政策。“我們能夠幫助引進海外優秀博士生與高校聯合培養,華為可以貢獻產業性、方向性、趨勢性的判斷。”
王巨宏建議建立增進政產交流的有效機制,促進相關政府部門和企業更深度合作,在共性標準化技術方面形成常態化溝通對接與適度採購機制,共同發佈產業前沿技術需求,共同資助研究項目,發揮好集中力量辦大事的體制優勢與強大的科研協同攻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