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後各國版圖大體確定,印度則成為擴張最多的國家

二戰結束之後,隨着世界新秩序的建立,像二戰之前那樣野蠻的入侵擴張行為不再被允許,雖然仍有弱肉強食、主權國家遭受入侵的現象存在,但卻很少再有國家敢於肆意擴張。不過,少不代表沒有,例如俄羅斯先後侵佔克里米亞和南奧塞梯,以色列的領土也擴張了接近一倍,但領土擴張最多的國家卻並非他們,而是印度。

侵佔克什米爾大部,約11萬平方公里
印度在獨立之前,其行政上主要由兩大部分組成,即英屬印度和土邦,其中英屬印度控制11個省,而這些省中間則夾雜着約550個土邦,克什米爾便是最大的土邦之一,共計約17.3萬平方公里,約1086萬人口。

二戰結束後,標誌着英國勢力退出印度的“蒙巴頓方案”於1947年6月被公佈,雖然根據方案土邦地區的歸屬則被交給了當地王公,但卻規定土邦必須考慮所在地區的地理因素。而克什米爾的情況則很特殊,地處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間的它,“地理因素”無從考慮,按照宗教劃分的話,土邦王公信仰印度教,但80?居民卻又是穆斯林,於是克什米爾問題的歸屬便成了問題。

二戰後各國版圖大體確定,印度則成為擴張最多的國家
1948年至1949年,圍繞克什米爾問題,印巴爆發第一次戰爭,戰爭結束之後,印度控制了克什米爾地區大約三分之二的土地和三分之四的人口,其餘則為巴基斯坦控制。此次停火之後,雖然按照聯合國決議將由公民投票決定克什米爾最終歸屬權,但在如何投票的問題上卻始終沒能達成一致。
此後,在1966年和1972年第二次、第三次印巴戰爭結束後,印巴雙方先後簽署《塔什干宣言》和《西姆拉協議》,雙方領導人也就克什米爾問題先後進行多次會談,但始終沒能達成一致,而1989年後雙方再度圍繞克什米爾歸屬不斷髮生交火。截至目前,印度仍然控制着克什米爾五分之三的領土,即約11萬平方公里。吞併錫金:7096平方公里
錫金是位於喜馬拉雅山南坡的一個小國,面積僅有7096平方公里,人口也僅有61萬。曾經是一個王國的它,在十九世紀時曾被英國控制,直到1918年英國殖民者才將政權交還給塔希·納姆伽爾國王。

1947年,印度獨立之後,曾與錫金簽訂《維持現狀協定》,並繼續向錫金派駐專員。之後,受印度扶持的錫金國家大會黨發起“不合作運動”,要求國王推行改革。同年5月9日,國家大會黨政府正式成立,但卻遭到錫金王族的強烈反對,羣眾運動也日漸興起。

二戰後各國版圖大體確定,印度則成為擴張最多的國家
1949年6月初,印度派兵進駐錫金,接管了成立不到一個月的新政府,並委任印度人拉爾擔任錫金首相。1950年12月,印度與錫金簽訂《印度和錫金和平條約》,條約規定錫金成為印度的“保護國”,並由印度派駐錫金的首席執行官行使首相職權,並派政治專員對錫金的國防、外交和經濟進行全面掌控。
1968年,甘托克發生反印示威,要求廢除印錫條約,而錫金的國王帕爾登·頓杜普·納姆伽爾也提出錫金要錫金化。1973年4月,印度軍隊開進甘托克,接管錫金政府的一切權力,並於5月8日簽訂《錫金協定》,規定印度不僅對錫金的國防和外交“負完全責任”,而且對錫金的內政和經濟“負責”,全面削弱國王權力,開始將錫金的內政外交全面掌控在手中。
到了1975年2月3日,印度軍隊解散了錫金國王的宮廷衞隊,軟禁了錫金國王,並於4月10日通過決議廢黜國王,將錫金變為了印度的一個邦。同年4月11日,在印度的操控下,錫金舉行了“全民投票”,此後印度議會通過決議,正式將錫金變為印度的一個邦,即現在的錫金邦。
除了以上印度直接控制的地區外,印度目前還掌控着不丹的政治、軍事和外交,而孟加拉國、尼泊爾也基本受印度控制。
此外,印度與我國也存在領土爭議,而印度直接侵佔的便達到了約9.2萬平方公里,其中東段爭議領土9萬平方公里和中段爭議領土2100平方公里均被印度佔領,而西段的爭議領土3.3萬平方公里印度則佔領着巴里加斯。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509 字。

轉載請註明: 二戰後各國版圖大體確定,印度則成為擴張最多的國家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