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雙減”在行動 | 高質量課後延時服務,高新區這樣做!

由 閻桂榮 發佈於 經典

為深入推進“雙減”工作,精準破解學生“放學早”、寒暑假“看護難”等家長的愁心事、煩心事,高新區堅持問題導向、精準發力,構建“課後延時+寒暑假期託管”全方位課後服務體系,創新學習日和假期雙向對接服務方式,實現延時服務覆蓋率、需求滿足率兩個100%,全時段無縫隙對接。真正做到把好事辦好、實事辦實。

一、服務時間人性化,分段看護更貼心

一是建立“彈性入學”機制。對中小學生入學時間作出明確規定,早上入校不早於7:30,小學上午上課時間不早於8:20,中學不早於8:00。二是推行陽光午餐惠民舉措。全區21所具備條件的學校全面開放餐廳,為中午接送困難的學生解決午餐需求。學校利用現有場地和條件,利用教室、功能室當做“午休室”,保障學生充足睡眠。

三是建立“彈性離校+錯時放學”機制。推行“5+2”服務模式,全區中小學每週5天都開展課後延時服務,每天至少2小時。個別有特殊情況的家長還可向學校提交申請,適當延長看管時間。同時,充分考慮家長下班時間、周邊交通等情況,實行“錯時錯峯”離校,既保障學生安全,又有效緩解交通擁堵問題。

四是學習日與寒暑假無縫隙對接。寒暑假期間,具備條件的學校免費開展校內託管服務,滿足學生和家長需求。

二、服務內容多元化,素質教育更用心

一是開發“1+X”課後延時課程體系。“1”是必修課,即學生利用延時時間完成家庭作業,確保書包“減負擔”、作業“不回家”;“X”是選修課,即在學校開發豐富的社團課程和益智類課程,供學生自由選擇,給每個孩子私人訂製“套餐”服務,滿足學生、家長的個性化需求。截至目前,全區22所中小學校已開設702門延時服務課程,參與延時服務中小學生3萬餘名。

二是多方式開展綜合實踐活動。學校打破學科壁壘,充分發揮教師特長,開發勞動教育、節約教育、環保教育等各類實踐課程,並邀請非遺傳承人、紅十字會、社會公益組織等進校園,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安全教育、防溺水教育等公益實踐活動,豐富託管服務內容,真正實現了五育融合,打造了素質教育第二課堂。

三是專家團隊引領課程升級。教育分局組建課後延時課程指導小組,指導學校根據實際情況,充分利用現有的設備設施,開展課後自習、閲讀、文藝、科技等活動,確保課程多樣化、高質量開展。通過網絡直播形式,建立學習日和假期雙向對接的服務模式,實現了延時服務時間無縫隙。

三、保障機制體系化,課後服務更暖心

一是建立“12135”機制。按照“一校一案”原則,完善一個課後服務實施方案,梳理“底線+風險”兩張清單,設置一個學生在校活動日程計劃,設立“區-校-班”三級學生台賬,完善“申報審批”“學生管理”“家校銜接”“安全預案”“考核激勵”五項制度。二是構建部門聯動機制。積極爭取公安、衞健、市場監管等部門支持,構建包靠聯動機制,明確各學校包靠人及聯繫電話。建立“護學崗”,上放學時段學校門口實現“三見”(見警察、見警車、見警燈)。把好學校餐廳“四關”(原材料、加工過程、餐具消毒、食品留樣)。配足配齊防疫物資,加強重點區域、重點環節日常管理,做到疫情防控常態化。

三是完善過程監管機制。建立局領導班子成員包靠學校課後服務工作制度,明確包靠人及工作職責,定期入校督查指導,全面掌握一線工作實際,督促學校落實延時服務要求,確保服務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