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戚家的孩子正在上小學五年級,妥妥的一枚學霸,但親戚夫妻倆仍然很焦慮,他們擔心孩子進入初中後,如果孩子成績排名不理想怎麼辦?如果成績下滑怎麼辦?
針對這種情況,我請教了一位當了近20年初中老師的朋友,我的這位朋友表示:小學學霸,初中淪為學渣的案例確實是有的,這樣的孩子,大多有三個共同點,而且多半從小學甚至幼兒園就表現出來了,不用等到初中才發現。
小學是學霸,初中變學渣的孩子,大多有如下共同點:
1、專注力不夠,容易走神
如果專注力出現問題,注意力不集中,上課時容易走神,做作業時拖拖拉拉,遇到問題無法進入深入的思考,學習效率是非常低的。
在小學的時候,如果孩子專注力不夠,上課沒聽懂或者作業不會做,回家還可能有父母輔導,再加上小學課程比較少,可能還有時間去上補課班。但到了初中,科目增多、學習任務加重,課後時間也很少,專注力差、學習效率低的孩子成績就會逐漸下滑。
有網友稱,自己小時候是學霸,在進入初二這個坎時,剛好遇到一些事情,導致心情很不好,所以有一小段時間就沒認真聽課,等到事情處理完畢並收拾好心情時,發現很多課程竟然已經聽不懂了,隨着時間推移,被落下的課程越來越多,從此逐漸淪為學渣。
所以,一定不要小瞧專注力方面的問題,父母一定要從孩子小的時候就注意保護和培養孩子的專注力。在孩子做作業、看書、玩玩具等專注於一件事時,不要去幹擾他,從而保護孩子專注力。除此之外,下棋、搭積木、玩魔方、走迷宮、連數字、塗色、舒爾特方格、閲讀等,都是很好的培養專注力的方法。
2、死腦筋,缺乏邏輯思維
有的孩子缺乏邏輯思維,學習上更多的是使用死記硬背和刷題的方式,小學的知識點比較少,而且又簡單,孩子在這個階段的記憶力又有優勢,只要足夠勤奮,多看課本、多刷題,還是能夠取得不錯的成績的。
有研究發現,孩子一生中記憶力最好的時期是在13歲以前,當孩子進入初中,記憶力優勢失效,科目增多,知識點更多更難,如果孩子邏輯思維能力不行,僅靠死記硬背和刷題就很難維持好的成績了。
缺乏邏輯思維的孩子,理解能力差、死腦筋、不懂變通,缺乏舉一反三的能力,這種孩子,越到高年級,學習越吃力,尤其是在面對數學這門對邏輯思維能力要求非常高的科目時,更顯得吃力,而數學又是眾多理工科的基礎科目,學不好很容易影響其他相關科目的成績。不僅如此,語文、英語科目的閲讀理解,以及其他科目的題目,也需要有良好的邏輯思維才能夠讀得懂。
哈佛大學就有這樣的規定:無論是文科生、還是理科生,都應把培養邏輯思維能力放在第一位。
3、課外閲讀不足,甚至只看教科書
進入初中後,會新增加好幾門文化課程,包括物理、歷史、化學、政治、地理、生物等。而有的孩子,在進入初中之前,就讀過很多與這些科目相關的書籍,學習起來自然就會輕鬆很多。除了這些新增的科目外,要學好語文、英語也需要大量的課外閲讀,一來可以提高閲讀理解能力,二來可以增加作文素材。
北京師範大學教育碩士、《好媽媽勝過好老師》這本書的作者尹建莉,她的女兒圓圓16歲參加高考,成績超過當年清華錄取線22分,語文成績更是高達140分。尹建莉重視培養圓圓的閲讀習慣,四五歲正式教她讀古詩,小學二年級誘惑她看金庸的小説。圓圓從小到大一直維持着學霸的好成績,還曾跳級兩次。
2019年的湖北省高考文科狀元劉雨桐,她的作文寫得好是公認的,她表示自己從小就喜歡看書,尤其是歷史方面的書,她能夠把讀到的內容用到作文中。18歲參加《加油向未來》節目, 1人霸氣單挑23人的科學團,憑藉着強大的知識儲備量,贏得年度總冠軍的陳鯤羽,16歲被保送清華,從三、四歲時就開始看科普讀物了。
作家畢淑敏曾説:"讓孩子愛上閲讀,必將成為你這一生最划算的教育投資。"
【注: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