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命令將軍出城與敵人決戰,將軍:萬萬不可,堅守不出才是上策

唐朝取代隋朝以後,經過幾代帝王的努力,等到唐玄宗在位時期,大唐國力達到鼎盛,放眼天下無可匹敵。古人常説,盛極必衰、否極泰來,居安卻不思危的李隆基,因錯用了安祿山,導致安史之亂的浩劫,這把火終結了大唐盛世。
眾所周知,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儘管安祿山手下的胡人士兵戰鬥力不俗,但唐朝並非沒有將才可用,高仙芝、封常清等人,無一不是久經沙場的名將,卻由於各種原因,都被唐玄宗處死或免官,無異於自斷手臂。縱然如此,唐玄宗手中依舊有一張王牌,即負責鎮守潼關的將領哥舒翰,只要死死守住潼關,就可以確保京師長安的安全。
皇帝命令將軍出城與敵人決戰,將軍:萬萬不可,堅守不出才是上策

哥舒翰是突厥人,不過他祖父和父親均在大唐為官,可看出當時唐朝的政策十分開明,不拘一格重用人才。家境優越的哥舒翰,稱得上文韜武略,年輕時卻是個紈絝子弟,養成貪玩、嗜酒的壞毛病,家人都覺得他以後不會有太大成就,只能做個不學無術的公子哥。
歷史上不少大器晚成的人物,哥舒翰就屬於這類人,四十歲之前一事無成,而父親的去世讓他幡然醒悟,認為不能一直沉淪下去,必須洗心革面,幹出一番名堂。按照孝道,哥舒翰為父親守孝三年,此後跑到西北參軍,很快遇到一位貴人,此人就是河西節度使王忠嗣。
皇帝命令將軍出城與敵人決戰,將軍:萬萬不可,堅守不出才是上策

王忠嗣不但位高權重,還有一個特殊身份,乃皇帝李隆基的義子。既然有貴人相助,哥舒翰如魚得水,從不起眼的普通小兵,一躍成為右武衞將軍,並當上節度副使,幾乎相當於封疆大吏。哥舒翰沒有讓王忠嗣失望,治軍有方,體恤下屬,每次打勝仗所得的賞賜和戰利品,絕不會據為己有,按照功勞大小分給將士。
隨着戰功越來越突出,哥舒翰名聲大噪,唐玄宗對他欣賞有加,楊貴妃的堂哥楊國忠,也主動跟哥舒翰交往,兩人關係甚密。有一次,因宰相李林甫的讒言,王忠嗣被打入死牢,沒有人敢替他求情,唯有哥舒翰為報答知遇之恩,冒着得罪李林甫的風險力保王忠嗣,其誠心打動唐玄宗,同時救王忠嗣於危難。
皇帝命令將軍出城與敵人決戰,將軍:萬萬不可,堅守不出才是上策

楊國忠擔任宰相後,哥舒翰更加受寵,他們二人都看不慣安祿山,尤其是哥舒翰,曾不止一次當面讓安祿山難堪。公元753年,哥舒翰被封為涼國公,迎來仕途上的頂峯,卻於不久後身患重病,差點一命嗚呼,雖然通過醫治保住性命,卻留下半身不遂的後遺症,只能呆在府上養病。
本以為就此告別戎馬生涯,結果安祿山起兵謀反,半身殘疾的哥舒翰臨危受命,再次披上戰甲,率領近二十萬唐軍踏上戰場,與老對手安祿山兵戈相見。雖然身體有毛病,但哥舒翰頭腦非常清醒,經過勘察分析,制定了堅守不出的策略,使得安祿山多次進攻失敗,可見哥舒翰的策略很成功。
皇帝命令將軍出城與敵人決戰,將軍:萬萬不可,堅守不出才是上策

唐玄宗低估了安祿山的實力,加上求勝心切,認為哥舒翰太過謹慎,連下多道聖旨催促他出城與敵人決戰。起初,哥舒翰是拒絕的,並且寫信告訴皇帝:叛軍不可小覷,安祿山陰險狡詐,且敵軍士氣正盛,萬萬不可正面迎敵,否則必敗無疑,如今堅守不出才是上策!
奈何皇帝鐵了心命令他出城迎敵,哥舒翰不敢不從,結果如他所料,二十萬大軍被安祿山包了餃子,幾乎全軍覆沒,哥舒翰本人也成為俘虜。潼關失守後,長安失去了屏障,唐玄宗後悔不已,趕緊帶着貴妃逃往蜀地。一年後,哥舒翰被殺,死前曾極力拍安祿山的馬屁,稱他為“撥亂之主,天命所歸”,這成了哥舒翰人生中的污點,也致使他晚節不保。
參考資料:《新唐書· 列傳第六十·哥舒高封》
圖片來源於網絡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311 字。

轉載請註明: 皇帝命令將軍出城與敵人決戰,將軍:萬萬不可,堅守不出才是上策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