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金朝為什麼自稱“漢人”,反而把南宋稱之為“蠻夷”?

由 勞新忠 發佈於 經典

集體記憶中的宋金衝突

説起金朝和兩宋之間的衝突,公眾的記憶在主體是這樣的:北宋末年,金朝南征北宋,攻陷了北宋的京城開封,俘虜了徽欽二帝,自此北宋滅亡。而後經過一番週轉,最終金朝佔領了淮河以北的土地,並且獲得了南宋的承認。

金朝是女真族的國家,因此被南宋知識分子視為蠻夷,甚至南宋的詩詞裏面,還有描述淮河以北充滿胡虜氣息的內容。這就讓後世的知識分子又產生了這樣的一種印象:金朝從始至終都是一羣沒文化的蠻夷所掌控的國家,國內文盲遍地。

而鮮為人知的是,其實金朝曾經自稱“漢人”,並且稱南宋為“蠻夷”,這其中原因何在?大宋:千年未有之變局

金人以漢人自居,稱呼南宋為蠻夷,這一場景讓很多人驚歎金人是不是拿錯了劇本。但是這一幕,卻是真正在歷史上發生的。而這一切的原因,可謂説來話長。

近代學者認為晚清所面對的局勢,號稱中國歷史上三千年未有之變局,其實從某種角度來説,宋朝面臨的變局,屬於千餘年來中原王朝未有的變局。

雖然漢朝面對過匈奴,唐朝面對過突厥。但是不論是匈奴還是突厥,其政權形態都是鬆散的奴隸制部落政權,不論是在行政執行力度還是財力汲取力度,乃至戰爭資源整合調度方面,都處於十分落後的狀態。因此,鼎盛的匈奴可以打敗剛誕生的漢朝,巔峯時代的突厥可以讓百廢待興的大唐臣服。但是,漢唐王朝作為封建制國家,比照匈奴、突厥,具有天然的制度優越性。因此,漢朝經過六十年休養生息,終於給了匈奴致命打擊:雖然西漢沒能做到對匈奴犁庭掃穴,但是匈奴基本上被漢朝打殘廢了:最起碼以往臣服於匈奴的東胡和西域,見匈奴頹敗,也紛紛不給匈奴面子了。

而這一切,在唐末發生了變化。

契丹首領耶律阿保機有感於中原制度的先進性,於是在漢人謀士的輔佐下,建立了仿照大唐體制的契丹國。雖然在耶律阿保機在世的時候,契丹國的體制照比正牌子的大唐(中原王朝)的體系制度,給人一種粗製濫造的嫌疑,但是,對於塞外部族來説,耶律阿保機這樣做,也算是開天闢地一樣的大事了。

而這一套體制,經過之後契丹帝王的修補,逐漸變得完善起來。以至於到了後唐末年,耶律德光擔任契丹皇帝期間,契丹已經成為稱雄一方的大帝國。而就在這時期,契丹朝廷從後晉朝廷手裏,得到了後晉朝廷割讓給契丹的燕雲十六州:對於契丹來説,燕雲十六州的意義在於兩點:一來,這一農耕區域,可以讓契丹朝廷有着充足的財政和人力資源的補給。畢竟農耕地區的資源整合和調度是最容易的,二來,燕雲十六州落入契丹之手,也意味着契丹進入中原可以做到長驅直入。對於契丹來説,這無疑是如虎添翼的優勢。

因此當北宋建立的時候,面對了前所未有的變局:一方面契丹和以往的匈奴、突厥不同,契丹是一個封建制政權;另一方面契丹是一個二元制帝國:契丹既有長城以北的優秀騎兵資源,也有農耕地區豐厚的財政補給。這一切都説明,宋朝對契丹並不具備任何優勢可言。

宋太宗也對契丹十分忌憚。因此宋太宗多次對契丹發動北伐,最終落了個慘敗逃亡的下場。

遼金的抉擇

其實對於遼朝來説,將政權封建化讓大遼實現了強大。而想讓大遼建立完善的封建制度體系,則需要一套成熟的理論體系,來做到維持封建政權的運作。

耶律阿保機在世的時候,選擇了“抄作業”:即大遼開國不久,耶律阿保機就建設孔廟,表示尊孔子的學説為大遼的官方思想。此外,耶律阿保機也深知,大遼想要長期強盛下去,還需要人才的支持。於是,耶律阿保機不斷從漢人知識分子裏面篩選人才。

換句話説:確立儒家的地位,以及重用漢族知識分子,是契丹皇帝所要支付的必要成本。

北宋和金朝爆發戰爭的時候,已經是金太宗在位時候的光景了。當時的金朝對於儒家和治國這些並沒有深刻的印象。因此金朝需要偽楚和偽齊這樣的偽政權來代替自身從中原搜刮財富。

這一切在金熙宗在位期間發生了變化。金熙宗在位期間,也意識到了金朝如果想要長期保持強盛、統治中原,就需要學習遼代的經驗:確立尊孔制度和重用漢族知識分子。因此,金朝的國策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很多起初對金朝懷恨在心的漢族知識分子,見金朝的風向發生了變化以後,知識分子也開始出現了動搖。不過,很多有過北宋百姓記憶的人,並沒有徹底接受金朝的統治,而到了金世宗在位期間,隨着金朝統治下的中原漢人新生代的成長,他們與生俱來就不曾和宋朝有過交集,金朝就是他們的祖國,於是,他們開始積極為金朝政權的運營出力。由於金朝的尊孔,金朝境內的儒家知識分子,也全部尊金朝為正統。

華夷之辯

遼金本是蠻夷政權,但是接受了儒家思想以後,遼金統治者很自然接受了儒家的華夷之辯。比如早在遼代,遼代皇帝就表示:蠻夷和華夏的區別在於是否懂得禮義廉恥、聖人教化。大遼尊奉儒家,當然不能算蠻夷之輩,而是正宗的華夏。

金朝有樣學樣,也自稱自己是華夏、漢人,並且還在這個基礎上發揚光大:比如説大遼雖然自居華夏,但是卻認為大遼和宋朝是南北朝的關係,而金朝則不同。金朝在自居華夏、漢人的同時,還將南宋貶低為蠻夷,甚至金朝的漢族文人還直接把南宋叫做“妖朝”,而將金朝視為堯舜治理下的理想國度。

而從金朝自稱華夏、漢人,而是將南宋稱之為蠻夷這點來看,我們可以得出結論:其實在中國古代,衡量一個人的族羣,並不是看血統,而是看其文明程度以及自我認同。

宋朝北伐契丹的時候,遼國境內的漢人認為契丹人是自己的同胞,拼死抵抗宋朝的“侵略”,金朝後期,也有很多金朝境內的漢人選擇為金朝出生入死、報效金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