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民國教授發明一個字,遭女性罵了3年,如今已被女性廣泛使用

由 展東明 發佈於 經典


文字是一個國家文化發展的母體和載體,而漢字作為我國使用最廣泛的文字,從甲骨文到現在我們所用的漢字,它經歷上幾千年歷史的演變,從最初的繁瑣變得簡單,為順應時代的變化,一些漢字,也就一個一個的被髮明出來。目前漢字已經成為世界上唯一仍被廣泛使用的高度發達的文字。但有的漢字在發明之初並不受歡迎,甚至還被唾罵。民國時期一個叫劉半農的人,就發明了今天我們常見的一個漢字,結果被罵了整整三年。


此事還得從民國時期的推崇白話文的運動説起,在1917年的新文化運動中白話文開始受到人們的推崇和喜愛,胡適在《新青年》發表《文學改良芻議》,認為''白話文學之為中國文學之正宗'',主張廢棄文言文,使用白話文。而在此之前中國還並沒有區分男、女和第三人稱的傳統代詞,當時男女都是使用“他”來作為統稱。後來隨着很多國外的著作傳入國內,一些著作在進行翻譯之時就出現了這樣一個問題。在外國語言中男人和女人的代稱名詞是不一樣的,而如果要翻譯為漢字則就不能夠準確的表達。


為了解決之一問題,當時北京大學國文教授劉半農就首次發明了“她”,用來指代女性。作為一個新的漢字,雖然解決了問題,但遭到了當時很多女性的極力反對。主要就是很多女性認為既然實現了男女平等,為什麼還要將男女加以區別?很多人認為這又是一個男女不平等的現象。

因為這件事,劉半農一直被罵了三年之久,後來在白話文出現之後“她”也在白話文中流傳起來,直到今天“她”已經被廣為流傳。在現代人看來,“他”和“她”如今只是用來區別男女的代詞,沒有絲毫不平等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