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立足寫作和寫作教學規律,是提高寫作教學質量和效率的根本出路。——丘河
解讀:
作文有規律,寫作有捷徑。作文學習的實質是對寫作規律的掌握和運用。好作文從來沒有公式與模板,也根本不需要公式與模板。我們只需掌握文章本身的內在規律、寫作過程的行為規律,以及出題人的命題規律,準確、恰當、熟練地駕馭和運用它,循序而漸進,就能寫出好作文。所以説,規律寫作是作文提效的根本出路。
(2)思維能力是寫作教學的主線,行文操控能力是寫作教學的抓手。——丘河
解讀:
作文教學表面上是教知識技法,實質上是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提升學生寫作的操作控制能力。若只知知識技法,不知思維規律,知識技法授之而不得用就變得很正常;只講思維不練操作控制能力,思維就無可落實,思維力就無從提升。所以,作文教學要有抓手,更要有主線。
(3)好的作文教學一定立足於寫作理論或寫作經驗,操作於寫作技法和寫作訓練。 ——丘河
解讀:
作文很多人都可以教,隨便整理幾節作文課也並不難。但想教好作文,要不你具備基本的寫作理論,要不你有一定的寫作經驗。沒有技法傳授,作文無可學,缺少寫作訓練,作文無可練。
(4)糟糕的作文教學,無異於一場生不如死的鈍刀謀殺。——丘河
解讀:
每個孩子都有寫作的天賦,但大部分因接受糟糕的作文教育,最初的興趣、夢想在成長中被殘酷地扼殺。多年後,他們既不會寫也不願意寫。驀然回首,試想,有多少孩子的寫作潛質被鈍刀謀殺了?
(5)不重視作者、讀者和寫作過程的作文教學註定是失敗的。——丘河
解讀:
重視作者就是關注寫作者的動機、興趣、態度、感知、思維;重視讀者才能真正關注作品效果和作品受眾;重視寫作過程才能關注作者的寫作體驗和能力發展,才能實現高效寫作。
(6)從小學到高中,學生的作文分多走在牛逼到熊包的路上。——丘河
解讀:
從小學到高中,不少學生的作文分數不是相對提高了,而是同比降低了。你的小學作文可能每次僅扣一兩分,甚至不扣分,但進入初高中後,不少人發現那已是昨日輝煌。其實,我們的作文又何曾真正牛逼過,只不過初高中的作文分數,相對更接近你的真實能力而已。當然,也許是你的寫作能力已趕不上階段性寫作要求。作文要求提高了,寫作能力卻未能同步提升,作文又如何能不熊包?
(7)趨中性評分與寬容性高分是對作文教學的戕害。 ——丘河
解讀:
不少師生不願在作文上花費時間,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考試的趨中性評分,高分少低分少,多數都是平均分上下幾分浮動。只要寫得不很壞、不甚好,基本就那個分數。長此以往,教好教壞、寫好寫壞實際上拉不開距離。這也一定程度上傷害了師生作文教學的積極性。寬容性高分在小學階段尤為明顯。
無論日常寫作還是考試,不少學生的作文動輒只扣一兩分,甚至拿到滿分。此舉美其名曰是激發學生興趣、鼓勵寫作,實則是對作文和學生的極端不負責,是對作文教學規律的違背,是對學生作文學習的戕害。可以説,被長期詬病的小學成績的欺騙性,在作文上體現得可謂淋漓盡致。
(8)不考慮教學成果、效果和效率的作文教學是沒有出路的。——丘河
解讀:
沒有成果的作文教學是華而不實的,這包括教師的科研成果,學生的作品發表成果等。沒有效果的作文教學是徒勞無益的,這包括作文教學的帶動性、普及性、開拓性,寫作興趣的變化、習慣的養成、思維的提升、能力的形成等。沒有效率的作文教學是敷衍塞責的,對自己的不負責,對學生的不負責,對作文教學的不負責。
(9)用最少時間博弈最高分數,我們的作文教學一直走在痴心妄想的路上。——丘河
解讀:
作文教學搞不好,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我們試圖用最少的時間,得到試卷上佔比最高的分數。是的,語文教學真正投入到作文上的時間遠遠不夠,不少學校即使僅有的作文時間也很難保證。作文教學怎麼可能不難呢?學生寫好作文怎麼可能不費勁呢?
(10)對作文真偽的辯識遠比對好壞的評價更重要。 ——丘河
解讀:
對學生作文好壞的評價應該建立在對真偽辯識的基礎之上。偽原創或抄襲的文章不該也不能得到肯定,而是應被徹底打擊和批判的。這不僅是文風問題,更有公平和人品。
(11)不能立足作文真實性的解讀都是荒唐與無效的。 ——丘河
解讀:
在解讀一篇作文前,請先確保文章是孩子原創的,具有真實的內容、真實的態度,是孩子真實的情感思考和表達,是生活真實或藝術真實的再現。脱離了這個基礎,再華美、花哨、深刻的解讀都是無效的、荒唐的。
(12)對作文文本的辯識能力是語文教師最基本的能力。——丘河
解讀:
作為語文教師,你可以理解很深刻,評語很温暖,解讀很多元。但首要得有能力分辨出哪些文字是學生寫的,是他自己的,哪些是套的、抄的,是別人的。如果沒有這雙火眼金睛,後面的所有工作都是無效的!
(13)教師供料型作文訓練違背認知規律,對提升寫作能力是無效的。 ——丘河
解讀:
凡作文寫作必給孩子念範文,或提供各種材料,實際上對作文教學是無效的。寫作是寫自己感知(觀察、體驗)、思考到的,而不是別人給提供的。試想,學生真的缺少生活,缺少材料嗎?很顯然,一天24小時,我們就在生活中。怎麼可能沒東西可寫呢?他們缺的是自認為有意思、值得寫的東西,缺的是對生活的感知和思考。
從表面上看,沒有內容可寫缺的是材料,實質上缺的是感知思維,缺的是積材、選材能力。供材料型作文教學只能讓學生暫時有東西可寫,是臨時性應付行為。試想,應付一時,又何能應對一世?脱離了他人的供料,孩子真的能寫作自如嗎?換句話説,供料教學就是提供給孩子的寫作枴杖。其實,孩子的寫作成長真的需要嗎?
(14)懷疑、焦慮和等待,是寫作需要跨越的三大障礙。 ——丘河
解讀:
你首先需要擺脱對自我寫作潛力的懷疑,要堅信自己能寫,且一定能寫好。當你為各種因素困擾而猶豫徘徊、左右為難、不能決策時,請找一個十足的理由或強制性説服自己,一切困難都是暫時的,一切憂慮都是多餘的。當你還沒有開始或已經停筆,請告訴自己馬上行動起來,等待是對信心最大的損耗,是對理想最温柔的謀殺。
(15)寫作者需有“三心”:虛心、誠心和匠心。——丘河
解讀:
虛心可求教於他人,得寫作指點則可習速大進;誠心見文品,以真心得讀者;匠心鑄文質,精益求精出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