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考,孩子成績成了“定時炸彈”?面對孩子分數,父母該咋辦
馬上要過年了,你家孩子的期末成績出來了嗎?你有沒有嚴厲批評孩子呢?
很多老師在考試前也會用這樣的話“鼓勵”孩子努力學習:
“想不想好好過年,想不想過個好年?想的話,現在就趕緊學!”
這導致孩子特別害怕期末考:
如果考的不好,少不了父母一頓吵,甚至還可能是一頓打罵,更誇張的是過年吃顆糖,都可能會被説“學習不行,就吃行”。
去走親戚的時候,也是隨時隨地的要被長輩親戚們問:學習怎麼樣啊?班裏第幾名啊?考試多少分啊?
因為一場考試,導致整個寒假都需要戰戰兢兢的度過,哪個孩子又敢不重視呢?
但是“事後懲罰”的方式,真的會讓孩子在考試前拼命學習、爭取考的更好嗎?
會的。
前兩天,熱門上這樣一件事情,給父母提了一個醒:臨時抱佛腳,孩子會做,但是卻不一定就好。
小學六年級的學生,在臨近期末考試的時候,每天挑燈複習到深夜,晚上連續做完8套複習試卷後,第二天患自身免疫型腦炎。
年底的時候,不管是集體,還是個人,都是“總結”的時間。
對孩子的成績來説,也是這樣:平時父母忙得顧不上,年底考察一下孩子的成績非常正常。
但是給孩子過多的壓力,卻是不對的。
根據一次成績,給孩子過多壓力是不對的。
“臨陣磨槍,不快也光”,這是很多人都信奉的道理。
但是對孩子來説,學習是更長遠的事情,甚至是一輩子的事情,不是光靠期末考試前的一次衝刺學習。
為了一次成績,透支孩子的身體、興趣是這樣真的好嗎?
從一次考試中去“總結”、“考察”孩子的學習,並且對孩子大吼大叫,真的有用嗎?
對於孩子成績的焦慮,做過父母的人都能理解。但是如果父母發現對孩子打罵、恐嚇、羞辱,也無法改變孩子當前的狀況, 甚至讓孩子變的更糟糕,父母為什麼還要用這種方式呢?
考試成績非常重要,它能讓孩子知道自己當前是什麼水平,這段時間學習的狀態是什麼樣子的,也能讓孩子根據自己的情況,對學習做出及時的調整。
但對父母來説,考試成績只是父母輔助孩子成長的一個工具,處於學習當中的本體是孩子。
前一段時間,一個媽媽跟我説:“我家孩子上二年級,每次成績都是90分左右,我讓他更努力一點,結果成績反而更糟糕了,這怎麼辦?”
還有一個媽媽説:“我家孩子成績倒是挺好的,一直是班裏一二名,但一放學回家就玩電腦遊戲,怎麼説都不聽。”
可能有的“學渣”媽媽會很酸讓這兩個媽媽不要再用“欲揚先抑”的方式誇孩子了。
但是這兩個媽媽確實是焦慮的,這跟很多父母的狀態都一樣:不瞭解孩子具體情況和感受,卻希望孩子按照自己以為好的方式來學習。
但是,還是那句話:是孩子在學習,而不是父母。
面對孩子的成績,父母要怎麼辦才好呢?
當孩子成績好的時候
①誇獎孩子的時候,讓聰明抵消了孩子的努力。
努力可以讓人進步,也能讓人更聰明。
如果父母只是誇孩子“你真聰明”,反而會打擊孩子努力的積極性,會讓孩子產生“我已經這麼聰明瞭,就算不努力,也能非常考高分”。
這樣反而會讓孩子鬆懈下來。
②對孩子有過高的期待,讓孩子望而卻步。
當孩子非常努力考了一個比較高的成績,如果父母説“下次你會考的更好”。
父母以為這是鼓勵,但是對非常努力的孩子來説,這句話卻會成為壓力:我已經拼盡全力的去努力了,為什麼還不能讓父母滿意?是不是我自己能力有限呢?
當孩子成績好的時候,父母可以跟孩子説:“這段時間的努力,看來非常有效果,你的成績很不錯啊,媽媽真替你感到高興”。
肯定孩子的努力,認可孩子高興的情緒,是父母對高分的孩子最好的鼓勵。
當孩子成績差的時候,父母會暴跳如雷,也會焦慮,這兩種情緒會持續存在於整個假期:父母想讓孩子成績好,於是不得不監督孩子寫作業,父母們大概也能想象到這種情境下會發生什麼樣的事情。
所以,當孩子成績差的時候,父母要做的不是着重眼前的成績,而是應該前後延展來看:這段時間孩子的狀態如何、將來該如何讓孩子調整學習方式、孩子對下一次考試有什麼計劃。
這樣才能讓孩子在下一次考試中,通過自己的努力,讓自己的成績一步步提高。
父母發脾氣不會讓孩子成績變好,但是父母靜下心來跟孩子談談前段時間的狀態和接下來的計劃,並且幫助孩子將計劃詳細化、具體化,監督孩子將計劃實施起來,這樣才有可能讓孩子在下一次成績變好。
其實,父母不控制孩子,而是去引導他們,不光是在分數、學習上面,還有在生活裏面。
當父母放棄去“代替孩子學習、做決定”之後,會看到孩子本身存在的能量和特色。
當孩子成績出來,父母如果只是一味的去批評教育,不僅會讓孩子感到害怕,還會讓父母身心疲憊。
畢竟孩子寒假已經開始,如果父母總是不看孩子的具體情況,而做出“為孩子好”的決定,通常情況下,父母能收穫的就只有憤怒和更多的焦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