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清末督撫為什麼縱容新軍叛亂? 他們是無力平叛還是不願評判?

由 敖學農 發佈於 經典

作者:南京師範大學歷史系碩士研究生、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會員 施祺

清朝的兵制沿革主要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八旗軍和綠營軍。八旗軍分為滿洲八旗、蒙古八旗和漢軍八旗,是清朝前期軍隊的主力。清朝入關後,為了解決兵力不足的問題,收編、招募漢人組成綠營軍,作為軍隊的補充。

第二階段是團練、鄉勇以及演變形成的湘軍、淮軍。1840年以後,清政府開始面臨內憂外患,內部農民起義迭起,外部列強虎視眈眈。而原有的八旗軍和綠營軍已經腐化,喪失了戰鬥力。在這種情況下,清政府只能允許地方興辦團練,後來湘軍、淮軍崛起,成為了晚清的軍事砥柱。


(新軍訓練照)

第三階段就是新軍。新軍出現的時間節點是甲午戰爭前後。蔣方震曾説過:“甲午一役湘淮軍之事業告終矣。”甲午戰爭基本宣告了清朝軍事力量的全面失敗,因而編練新軍就成了燃眉之急。最早的新軍應是胡橘棻在小站編練的定武軍,後來袁世凱接手了這支軍隊,並最終編練形成六鎮陸軍。與此同時,張之洞也在湖北編練了自強軍。袁世凱和張之洞編練的新軍起到了很好的示範作用,此後,清政府正式下令要求各地編練新軍,並通過興辦軍事學堂、派遣留學生等方式培養軍事人才,新軍於是便發展了起來。

新軍有別於之前的軍隊,就在於一個“新”字。第一,新軍大多聘請了外國軍事教練,採用西法進行訓練。第二,新軍開始配備洋槍洋炮,取代之前的弓矛刀箭。第三,新軍建制仿照德日,擁有步、騎、炮、工程、輜重等多個兵種。第四,新軍選拔較之前更為嚴格,凡體質較弱、有不良嗜好、有前科案底者一律不收。同時,新軍的軍規條例也更為嚴苛,以防止士兵腐化。第五,新軍各級軍官大多由軍事學堂出身的人充任,以保證軍官的整體素養。

清政府編練新軍的目的肯定是為了維護自身統治,但可以看到,清政府的兵制沿革基本都是被形勢推着走的,其改變多是在迫不得已之時,而在這種時候,其控制力已然大不如前了。加之其心態過於急躁,一方面迅速裁汰舊軍,另一方面又對新軍發展預估不足,缺乏有效的管理控制。當大量新式知識分子進入新軍,新思想逐漸蔓延開來,新軍自然也就和清政府離心離德了。


(程德全)

地方督撫即是如此,他們肯定不會去縱容新軍叛亂,但他們中的很多人對新軍發展的預估不足,導致了新軍叛亂時他們已然無力平叛。在這種情況下,一部分頑抗的督撫被殺,比如端方,一部分督撫選擇順應時勢發展,比如程德全。至於有能力遏制新軍叛亂的督撫,則完全不會坐視不理,比如袁世凱,當時他麾下第六鎮統制吳祿貞密謀起義,結果就遭到了暗殺。可以看到,在新軍叛亂的潮流下,北洋六鎮卻被袁世凱死死地掌握在了手中,當然這也和袁世凱治軍是有關的。


袁世凱

參考文獻:

1、陳旭麓、勞紹華:《清末的新軍與辛亥革命》,《學術月刊》,1961年第4期;

2、蘇全有:《論清末新軍的國家失控》,《學術研究》,2009年第7期;

3、龔春英:《清末新軍的知識化與新軍的背離》,《大慶師範學院學報》,2012年第5期。

編輯: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會員桂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