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新舊黨爭和蘇軾有何關聯 新舊黨爭過程

新聞閣歷史事件欄目為您提供中國歷史、歷史故事、世界歷史、歷史人物、歷史圖片、考古發現、野史趣聞等一系列的歷史相關內容。

宋新舊黨爭蘇軾

‍‍北宋新舊黨爭蘇軾屬於舊黨的勢力,他是司馬光一方,他反對王安石的新政,並且在文章中痛批王安石的新政。蘇軾出生於蜀地,他和自己的弟弟蘇哲是蜀學的代表人物,蜀學派屬於舊黨勢力。

蘇軾雕像

蘇軾進入朝廷後,憑藉自己的才華得到了宋神宗的賞識,進入了翰林院。宋神宗任用王安石進行改革後,蘇軾站在了司馬光一方,認為改革損害了國家的國本,改革過快會使得國家發生大的震動。

北宋新舊黨爭蘇軾是舊黨勢力中重要的人物,舊黨勢力分成三派,一派是朔黨勢力,一派是洛黨勢力,還有一派是蜀黨勢力,蘇軾就是蜀黨勢力的代表人物。蘇軾家族在蜀地有很大的影響力。

蘇軾在北宋新舊黨爭中,曾經寫過一篇文章,他認為宋神宗不是漢文帝,宋仁宗不是漢宣帝,他的意思是當前的宋朝不適宜改革。他的這篇文章遭到章敦的彈劾,章敦等人認為這篇文章是在侮辱皇帝。呂淘與上官均挺身而出,維護蘇軾,蘇軾在這次事件中並沒有被扳倒。

舊黨勢力分為兩種,一種是舊有的士大夫勢力,這些舊有的勢力怕改革會觸動他們的利益,因此他們反對改革。還有一種是瞭解改革的好處,但是認為改革過快會使得國家動盪,因此他們反對改革,蘇軾就是第二種人。蘇軾並不是頑固的守舊派,但是他認為宋朝當時的國情不適宜改革。

‍‍

新舊黨爭過程

1069年,在我國曆史上正處於宋神宗執政的第二年,但是距離北宋滅亡已經不足60年了,宋神宗意識到舊政存在着諸多弊端,希望可以重振朝綱。而且以王安石為首的新黨也非常積極,於是宋神宗將王安石任命為宰相,開始了變法之旅,新舊黨爭過程經歷了五十餘年。具體情況如下。

王安石雕像

新舊黨爭過程可以用漫長來形容,從1069年起,一開始的時候還是因為政見不同而起了紛爭,可是走着就變了樣,成為了新舊黨之間為了爭權奪利的爭鬥,進而進一步成為了排除異己的爭鬥。

1085年神宗因病去逝,宋哲宗繼位,舊黨代表人物司馬光重新執政,將推行的新法幾乎全部廢除掉,新黨中人也幾乎全部被貶職。1086年,王安石與司馬光在這一年都因病而亡,但是新舊黨爭卻沒有停止,守舊派成為了朝堂上的主力軍,接着發生了蜀洛黨爭。1094年,太后因病去逝,哲宗可以親自主持朝政了,他起用了章惇,又將宋神宗時期的新法恢復起用。

章惇大權在握期間,對於舊黨人物進行了打擊報復,將舊黨諸多官員放逐於嶺南等偏僻的地方,到了宋徽宗的時候,本想着化解新舊黨之間的矛盾,並且將章惇也貶職了,或是這場矛盾由來以久,已無法調和,在此情況下徽宗重用了蔡京,蔡京與宦官勾結在一起,給司馬光等人定性為奸黨,至此北宋新舊黨爭也就結束了。

北宋新舊黨爭與文學

在北宋宋神宗登上皇位的第二年,也就是1069年,北宋開始了王安石變法,北宋新舊黨爭也因此拉開了序幕。當時的北宋朝堂上存在着諸多弊端,重文人輕武士,並且奉行的是高薪養士的政策,造成了機構龐大等現象。而且南北方經濟以及文化方面的差異,讓南北方人也存在着諸多矛盾,這就使新舊黨爭愈演愈烈,持續了幾十年的時間,可以説直到北宋滅亡了才真正的結束。在這樣的背景下,北宋新舊黨爭與文學也發生了千絲萬縷的聯繫。

蘇軾雕像

首先,詩禍、詞禍事件發生的越來越頻繁,政見上有所不同的人,開始從詩詞上下手,舊黨的蘇軾、司馬光、歐陽修等都是當時有名的文人,蘇軾就被捲入到了詩禍當中,被貶職等等。這些事件的發生,讓當時盛行的以詩歌言志的情況變的越來越少。

其次,黨爭對士人的迫害是非常嚴重的,所以許多詩人詞人都將自己失意的情緒用詩歌表達出來,或者更多的將自己的情懷寄託給田園或者山水,這在一定程度上讓詞的題材越來越廣泛。最後,文學是為政治服務的,由於政治上的黨爭,使詩詞也出現了一些黨爭的傾向,這在許多作品中都有體現,像《司馬光詩話》、《中山詩話》等作品中都能看出來。

北宋新舊黨爭與文學可以説是分不開的,黨爭對於北宋詩詞文風的改變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北宋新舊黨爭最後哪個贏了

在北宋的歷史上,發生了一場曠日長久的政治變法,那就是王安石變法。當時北宋的政治已經存在了諸多衰敗現象,像機構龐大、兵士眾多、南北方的經濟發展不均衡、南北方人在朝堂上的地位也有很大的差別等等,這一切使宋神宗在其登基的第二年,開始推行王安石的新政,由此也引發了長達幾十年的新舊黨爭。那北宋新舊黨爭最後哪個贏了?

王安石雕像

北宋新舊黨爭發生的時間是1069年,北宋滅亡的時間是1127年,而新舊黨爭持續了幾十年,所以對於北宋新舊黨爭最後哪個贏了?那是沒有贏家的。宋神宗支持王安石變法,但新政的推行受到了以司馬光、歐陽修、蘇軾等代表人物的反對,這就讓新舊黨之間在北宋最後幾十年的歷史中,相互交替的執政。新黨掌握政權的時候,推行新政政策,舊黨掌握政權的時候,就會廢除變法政策,在一開始的時候,新舊黨只是政見上的不合,最後演變成報復行為,不管哪黨掌握政權,都會對另一黨的人進行流放或者迫害。這時期的政治上也沒有好轉,由於沒有一個長時間實行的政策,民眾們產生了無所適從的感覺,對於經濟的發展也是極為不利的。

北宋新舊黨爭最後哪個贏了?誰也沒贏,最後到了宋徽宗時期,蔡京勾結宦官將司馬光等定為了奸黨,而新黨的諸多人士也死的死、流放的流放,新政並沒有推行下來。

新舊黨爭影響

新舊黨爭指的是北宋在宋神宗第二年的時候,也就是公曆1069年,王安石推行變法而引起的一系列新黨與舊黨之間的爭鬥。新舊黨爭影響是非常大的,主要集中在幾個方面,一是對朝局的影響,二是對民眾的影響,三是對詩詞的的影響。

蘇軾雕像

新舊黨爭影響了北宋朝堂上的格局,新黨的領導人物是王安石,底下有其任用的呂惠卿、曾布、章惇以及韓絳等新人,舊黨以司馬光、歐陽修、蘇軾、韓琦等為代表人物,兩黨之間不僅有思想上的碰撞,也有政治上的迫害,使北宋朝堂處於新舊黨交替掌握大權的局面,並且讓皇帝也參與其中,在熙寧變法之前,皇帝處於一個超越的地位,可是當宋神宗支持王安石以後,皇帝就成為了新黨中的一員,特別是到了宋徽宗的時候,想調解兩黨之間的矛盾已經成為了不可能,只能啓用新的人蔡京,直至靖康恥,北宋滅亡,這場爭鬥才徹底宣告結束。

新舊黨爭對民眾的影響,在朝堂上,當新黨壓倒舊黨的時候,新黨會推行新政,但是當舊黨掌權的時候,舊黨又會廢除新舊,這對於民眾來説,每一項政策都不能長久的實行下去,產生了無所適從的茫然感。

新舊黨爭對北宋的詩詞也產生了影響,因詩獲罪的人是越來越多,這讓許多詩人不敢再以詩歌詠志。不過另一方面,新舊黨爭對於促進詩詞向着多方向發展,像抒發政治情懷,寄情于山水等等。最後,由於政治上的黨爭,使詩詞也有了向其發展的傾向。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876 字。

轉載請註明: 北宋新舊黨爭和蘇軾有何關聯 新舊黨爭過程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