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勞的芬蘭人早就得到一個結論:人要經過一番苦難才能成才。挫折是經常會出現在我們身邊,如果一遭遇挫折,就放棄拋棄,萎靡不振,那以後的路就很難走了,小孩面對挫折不會處理,很有可能是因為家長從來沒有注重過他們的抗挫力。沒有人天生就有很強大的內心,孩子的抗挫力需要家長們用心培養。
身邊就有很多學習成績優秀的孩子抗挫力差的例子,親戚的孩子君君,從小就心氣高,學習成績在自己班裏名列前茅,順理成章的考上了市裏的重點初中,但是,到了一個大環境,身邊優秀的孩子多了,君君就感到了很大的壓力,經常焦慮。以前班裏的小紅人,現在變成了中游的學生,一次月考過後,君君成績依然很差,於是,他就放任自己了,初中三年的成績一落千丈。
君君雖然學習很好,但是家長和學校都沒有教他面對挫折怎麼辦。結合現實,挫折太常見了,如果我們的孩子沒有及時學會抗挫折的技能,那很有可能不知道哪次的挫折就改變了孩子一生的軌跡。所以,家長們一定要把鍛鍊孩子的抗挫折能力放在首位,這才是關乎孩子一生的。
就像多數以人命名的理論一樣,菲爾普斯是美國的一位游泳明星,由他才有了著名的“菲爾普斯法則”,意為向世人強調“挫折訓練”的重要性。菲爾普斯的教練會經常對他進行這種“挫折演習”,比如弄壞他的游泳裝備、給訓練場地斷電等,因此造就了菲爾普斯絕佳的抗挫折抗干擾能力。
為什麼菲爾普斯能夠取得那麼優秀的成績,正是因為他在正式比賽之前,就已經演練了無數次,所以他在正式比賽的時候,就算碰到一些意外事故,他也能坦然應對,克服困難。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有提前想到了,提前練習了,在任何時候才能有坦然的心態,沉重冷靜的處理它。
這種挫折演練的方式,非常值得家長朋友們學習,這並不是刻意為難孩子,而是一種很好的教育方式,幫助孩子更快地適應社會,也能鍛鍊孩子沉着冷靜、居安思危的本領。接下來就向大家介紹“菲爾普斯法則”應用於教育場景中的實際做法。
1、孩子容易自暴自棄-向其適當製造困難。
如果説孩子遇見困難,家長平時對他保護的又很好,不願意讓他受苦的話,那麼這個孩子的抗挫折能力就很低了,碰見問題,容易向其妥協,覺得並無能力解決,自暴自棄。這完全是因為家長們的過度保護造成的,家長朋友們要適當放手,不要總怕孩子摔着,累着,摔着摔着,就會走路了。
正確的方法應該是大膽地讓孩子去經歷一些風雨,這樣孩子才能在狂風暴雨中得以生存,如果一味地把孩子囚禁於温室,那麼一點小雨點就可以使其死亡。社會就是一個充滿狂風暴雨的地方,家長們要提前讓孩子演練這些小挫折,在日常生活中,適當地向其製造困難,學會放手,可以給孩子一筆寶貴的財富。
比如讓不愛説話的孩子幫媽媽去給鄰居阿姨傳話、讓孩子獨立處理一件他力所能及的事情、當一些小意外出現的時候,像是玩具沒電了、電視機突然沒聲了等等,先不要着急處理,可以先看看小孩的反應,當孩子向大人尋求幫助時,引導孩子思考,而不是直接告訴他解決方法。
2、孩子容易焦慮――幫助孩子解決問題,而不是控制孩子
在挫折面前,孩子沒有大人那麼強的抗挫折力,就容易自亂陣腳,面對挫折,催生焦慮的情緒,尤其現在父母是社會的主要勞動力,生活節奏快,很少有時間陪伴孩子成長,孩子面對困難,以自己的能力又解決不了,很容易產生悲觀的情緒和焦慮的心態,作為家長,首先,我們要有相對樂觀的心態,要讓孩子體會到:“一切都會解決的。”這種心態,只要勇敢面對挫折,爸爸媽也會陪你一同面對挫折,我們一定會戰勝挫折。
很多家長髮現孩子的焦慮情緒,都會忽視掉,覺得沒什麼大不了,要不就是冷處理,讓孩子自己消化這種情緒。這是非常不負責任的行為,孩子的安全感就來源於父母的關注,如果長期沒有父母的回應,碰到問題就會越來越焦慮,長大以後也容易變成沒有安全感的人。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父母要積極成為孩子生命裏的“參與者”,而不是事不關己的旁觀者,在孩子遇到問題時,成為孩子的幫手,鼓勵他遇到問題不要害怕,引導其解決問題,不要試圖去控制孩子,讓孩子按着自己的心意走,要給他足夠寬廣的天地,讓其自由成長。
3、孩子逃避問題――多肯定、多鼓勵。
每個人都期待被肯定、被鼓勵,孩子也是一樣的,在孩子遇到困難時,不要持續的指責孩子,要幫助孩子解決它,一味的指責只會催生孩子逃避的心態,在每次遇到問題時,他都會去逃避,形成這樣一種思維慣性,就很難再糾正了。
孩子畢竟還只是個孩子,他們心中並沒有很多的責任感,逃避是人的本能,作為家長,要學會正確引導孩子。在孩子遇到問題時,引導他們解決問題,並且,在下次再碰到此類問題時,孩子做對了,要口頭積極表揚,這才是最重要的,家長們的肯定是他們繼續跑下去的動力。
有些孩子遇到困難,勇往直前;還有些孩子,在挫折的洗禮中,從此一蹶不振,孩子的抗挫折力需要家長們悉心培養,抗挫力強的孩子,在以後的人生路上走得更加順暢,因為他們總能在挫折中成長,正如丘吉爾所説:能克服困難的人,可使困難化為良機。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明美媽咪育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