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1955—1997,盤點文革前後被拆除的19座中國著名古建築
北京地安門,北京皇城四門之一,始建於1420年,原名北安門。1651年,清廷改北安門為地安門。拆於上世紀50年代。
邯鄲彭城玉皇閣,拆於上世紀50年代末。
滄州聞遠樓,民國編纂的《滄縣誌》上未記載其始建年代,但註明了此樓曾被重修於光緒八年,即1883年,拆於上世紀50年代末。
呼和浩特舊城歸化城鼓樓,拆於上世紀50年代末。注:1572年,蒙古族首領阿勒坦汗召集能工巧匠以元大都為模板,在大青山之陰破土修建了具有八座樓和琉璃金銀殿的雄偉城池。該城竣工後,明朝賜名為"歸化城"。
北京慶壽寺雙塔,始建於金朝,後多次毀於戰火又多次重建,於1955年被拆除。
北京天橋禮拜寺,拆於上世紀60年代後期。
天津南運河畔的大王廟,為清朝乾隆年間所建,拆於上世紀60年代。
河北正定陽和樓,始建於元初,拆於上世紀60年代。
南京通濟門,始建於1386年,拆於上世紀60年代。
奉化縣溪口鎮雪竇寺,始建於晉,興起於唐,鼎盛於宋。明代列入“天下禪宗十剎五院”之一,民國躋身“五大佛教名山”之一。拆於上世紀60年代。注:現已重建。
南昌萬壽宮,始建於312年,民國時失火被焚,後經各界籌資費時五年重建,拆於上世紀60年代。
昆明碧雞坊,始建於明朝宣德年間,拆於上世紀60年代中後期。注:1998年重建。
贛州八境台,始建於北宋嘉佑年間,由孔子第四十六代孫孔宗瀚組織。建成後,孔宗瀚遂請蘇東坡題詩。其地位於贛州市城北的章水和貢水合流處,是贛州古城的象徵,拆於上世紀60年代。注:1984年重建。
靈寶縣城牆和城樓,始建年代不詳。史料記載:“1450年邑令夏永寧重建城池,週三裏六十步,高二丈五尺,厚一丈七尺,垛口一千,其門有三:東曰“來紫”,西曰“拱華”,南曰“歌薰”。至南之東又有門三:中曰洙泗宮,牆左曰禮門、右曰義路,前臨泮池,諸生游泮時始啓。”為興修三門峽大壩,拆於上世紀六十年代。注:同時被拆的還有修建於東漢末期的潼關。
鎮遠鄒泗鍾祠牌樓,為紀念1872年戰死的苗族起義領袖張秀眉而建,拆於上世紀六十年代。
安慶清真寺,多次修葺,最後一次為1896年,拆於上世紀70年代初。
重慶萬州橋,始建於1870年,拆於1970年。
北京總理事務衙門得的儀門,拆於上世紀80年代中期。
濟南八卦樓,始建於1914年,拆於199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