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往昔,每個朝代中都要為了一己私利而貪污國家錢財的人。只要是人就會有“劣根性”就會為了自己的驕奢淫逸而去做一些違法亂紀之事。古語有云“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儘管在人民面前展現出清廉的一面但是背後所做的行當讓人不為而知。平民百姓作為封建社會之中的最底層便是他們欺壓的對象,所以沒有一個百姓不希望自己遇到一個“青天大老爺”。
古代貪贓枉法的官員數不勝數,最出名的便是清朝的和珅,他的存銀足足相當於大清朝三年所有的收入,如若時光倒流和珅遇見鐵面無私的“包青天”時,一個是歷史上最大的“貪官”一個是歷史上最大的“清官”想必他們之間必定會蹦擦出猛烈的火花。
根據史書《宋史》中所描述的包拯,裏面寫道“拯性峭直,惡吏苛刻,雖甚嫉惡,而未嘗不推以忠恕也,與人不苟合,不偽辭色悦人,平居無私書,故人、親黨皆絕之。雖貴,衣服、器用、飲食如布衣時。”
包拯,字希仁被後世稱之為“包青天”,今安徽省合肥人。稱其在辦案的過程中,處理案件神速,尤其對多年未破的疑案總能一針見血,戳破這籠罩案件的迷霧。包拯在辦案的過程中從不徇私枉法,公平公正。所以在京都也流傳着“關節不到,有閻羅包老”這裏面就是稱有包拯在的地方,沒有人敢在私下進行暗箱操作,做賄賂之事。
包拯一生清廉為官並沒有從中謀取私利,就連離世時安葬的費用都拿不出來。當時的皇帝宋仁宗聽説之後,甚是欣慰,隨派人將百兩黃金送到包府之中,包拯這才封棺入土。包拯作為史上第一清官,備受人民的愛戴。他死後人們自發將其事蹟改編成了戲劇,話劇,從中更是美化包公將其譽為“千年不曾一見的清官大老爺”。
我國現代也以包拯的事蹟為主線拍攝了不少關於他的電視劇以及電影。但是讓人意想不到的是,包拯的嫡孫之中竟有一位億萬富翁並且與包拯一樣擁有一顆“仁愛”之心,常年進行公益捐款,幫助窮苦百姓。
這人便是世界華人船王:包玉剛。包玉剛生於上個世紀初期,從小熱愛學習的他卻沒有上完自己的學業,隨着抗戰的爆發,國內局勢動盪不堪,包玉剛無奈放棄學業,來到一家銀行裏面做起了小職員。包玉剛無論幹什麼事情都非常認真,這種態度也讓他在7年的時間裏從銀行的小職員幹到了上海銀行的副總經理。
此時的他已經積攢了不少的積蓄,在戰爭結束之後1949年包玉剛相應國家號召,下海來到了香港,隨後經過自己對市場的把控決定將所有的積蓄都投進了海上運輸事業。包玉剛依靠自己出眾的商業才能,在海運事業上發展的風生水起,生意的涉及層面也是越來越大,後來跟自己的朋友合夥開辦了“環球航運有限公司”運輸業務更是遍佈全球。
在中國實行改革開放的政策之後,包玉剛的業務更是如魚得水通過敏鋭的觸覺,迅速搶佔了多方市場,此時包玉剛的業務已經總攬了大部分海上的航線,因此他也被人稱為“世界船王”在西方的報道中更是將其誇讚為“海上的統治者”。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回鄉探親的包玉剛來到寧波市,在參觀古樓“天一閣”時經工作人員介紹,此閣中藏有一整套包氏家譜,聽聞此消息的包玉剛更是心生好奇,來到閣中後翻閲了包氏一族的家譜,偶然間看見自己曾祖父的姓名,追溯求源發現自己的祖宗竟然是“鐵面無私包青天:包拯”。
得知這一消息之後包玉剛喜出望外,對於這個身份包玉剛感到無比的自豪與驕傲,同時也意味着要擔當更多的社會責任,這樣才不會辜負祖輩的盛名。此之後包玉剛先後投資建設了多所學校以及公益性圖書館,一生中從事慈善事業無數,1991年包玉剛在香港家中離世,直到自己離世前一刻都在想着如何幫助青少年更好的進行教育工作。
包玉剛的一生充滿了傳奇的色彩,從最初社會動盪無奈進入銀行工作,再到下海經商榮獲“世界船王”的稱號,直到最後發現自己是包拯的後人。這一切的一切都是冥冥之中註定好的。而包玉剛一生所做的慈善也是包氏一族傳承下來的“本心”像這種身家千億的富豪在認祖歸宗之後秉承先祖的遺志,利用自己的實力幫助那些窮苦百姓,想必日後他也會享受如同他祖先包拯一樣的盛名。
參考資料:
《世界船王包玉剛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