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教育孩子,功夫要花在孩子之外

由 童豔紅 發佈於 經典

如果你想培養孩子愛上閲讀或運動,你會怎麼做?

給他佈置任務,然後像作業一樣要求他?很遺憾,這種方式多數時候都是無用的。

我有個朋友就親自嘗試過,結果以失敗告終。她很沮喪,後來,有段時間她要做個調研報告,因為跨行業,需要查很多資料,也要看一些書,忙到不行的她,晚上回家也要看書查資料。有天晚上,5歲的女兒突然拿了本書過來跟她説:"媽媽,你在看什麼書呀?你看,我也有哦",她很驚訝,之前自己一直要求女兒看書,她不看,現在卻跑來"炫耀",實在出人意料,她摸摸女兒的頭,温柔地説:"是哦,寶寶的書看起來就好有趣哦,媽媽跟你一起讀好不好?"。就這樣,5歲的女兒漸漸覺得讀書很好玩,媽媽也在玩,閲讀的習慣就慢慢養成了。

看了這個故事,你發現了什麼玄機嗎?

1、用榜樣的力量,影響孩子主動選擇

為什麼你要求孩子去做,收效甚微,你不要求他,他反而堅持下來了呢?

難道直接不要求,放任不管,孩子就會自己長好嗎?

當然不是,這裏有一個關鍵,就是"媽媽也在玩",意思是媽媽在看書學習,孩子會感受到,哦,原來媽媽也在看書學習呀,那看書學習這件事兒,應該很好玩吧,我要不要也試一下?相對於之前的任務式要求,現在孩子願意學習,是發自內心的主動選擇,因為媽媽的榜樣力量。

跟孩子苦口婆心地講學習有什麼好處,講很多大道理,其實以孩子的認知水平是無法很好理解的,與其費勁兒去"言傳",不如直接"身教",畢竟孩子通過"看"和"聽"來學習的方式,更容易實現,效率也就更高。

而且有一大批事兒,根本不用花力氣教孩子,你做好了,孩子自然就會模仿了,比如怎麼處理金錢、如何禮貌待人、怎麼對待朋友等事情。你如果花錢大手大腳,然後去限制孩子:哎呀,這個東西你真的要買嗎?好好想一想吧,你要算一下的,他是不會聽你的,他只會學習你;比如你對別人很有禮貌,他也會完全copy;你交什麼樣的朋友,你在私下裏對朋友是什麼樣的評價,這些事情,孩子每天都睜大眼睛,豎着耳朵,在看在聽。

所以,這些事兒,根本不需要把它變成理論/道理,或買書去教孩子,你只要自己做好了,孩子就會做好。你想讓孩子怎麼做,你自己怎麼做就可以了。

相反,你自己做不到,天天教育也不會成功,除非把孩子變成兩面派,那就為孩子以後出問題打下了很糟糕的基礎,貽害無窮。

2、別期待自己成為全能的父母

可能有的家長會感慨,教育孩子這事兒實在太累心了,每天忙工作都累得半死了,回家還要跟熊孩子鬥智鬥勇,我也知道身教勝於言傳,可是想成為孩子的榜樣,我盡力了,我也很無奈,實在是心有餘而力不足啊,的確,大家都工作生活孩子忙得團團轉,顧不過來也可以理解,我們希望來明確一個點,就是家長們對自己角色的期待值,是否存在過高的可能,我們不是要成為全能的父母,這也不是孩子需要的,只要在某些方面能夠做到,日積月累下來,也會產生榜樣的力量,就像減肥和跑步需要有舒適感和掌控感,才能持久堅持下來一樣,你可以選擇自己感興趣或擅長的方面,自然而然地去做就好了,這個世界不需要超人,你自然不必面面俱到。

你放鬆下來了,孩子才不會那麼焦慮,更不會在焦慮中"學習"。

3、把伸向孩子的手,收回來

還有一個點很重要,在你總是控制不住要求孩子做這做那的時候,去覺察一下,這是孩子發展的需要,還是你發展和延伸自我的需要,比如有的家長因為文化大革命沒能上成大學,心中一直有這樣的願望,就督促自己的孩子一定要考上大學,所以會嚴格要求孩子,這實際上,是父母未達成的願望,在孩子身上的延伸,孩子是孩子,你是你,把你未完成的願望,強加到孩子身上,他怎麼會不反抗呢?即便孩子聽話地考上大學,完成了你的願望,你可能也會上癮般要求他要找什麼樣的工作、過什麼樣的日子,這是無止境的,而且最悲哀的是,不論孩子怎麼做,你都不滿意,為什麼?因為那始終是你內心的願望,依靠孩子這個外在"載體",是無法實現得好的,真正要去實現願望的人,是你自己。

當我們把外在的煩惱,與內心的真實訴求連接起來之後,掌控感和力量,自然就回來了,那些願望,你去實現吧,把伸向孩子的手,收回來,讓他活成他自己。

最後,你發現了嗎?教育孩子,跟孩子本身沒什麼關係,跟咱們家長自身的關係最大。家庭教育不是管理,而是示範和引導,而示範首先就是"身教",這樣做,有效率,還特省事兒。

如果你在教育孩子上遇到了困境,別糾結於教育本身,把眼光看向教育之外,看看自己,再看看孩子,你就會發現:教育孩子,功夫要花在孩子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