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深埋地下2223年秦簡,訴説一段真相:原來你是這樣的秦始皇

由 夏德才 發佈於 經典

談秦始皇總有人意指其為暴君。

暴君標籤也很固定:焚書坑儒,南征北討,濫用民力。

加上原本就有的秦朝嚴苛法律,讓所有人透不過氣同時,也讓哪個時代猶如機器,每個人都是整個國家機器的零部件,傾盡全力同時,在過勞後迎來死亡。

最後秦始皇一故去,楚漢烽煙迭起,曾經寄希望千世萬世的秦帝國二世而塌。

短短14年的秦帝國猶如流星,閃耀了一個時代,也劃破了一個時代,流星逝去,留下一地狼藉。

短暫的根源,追根溯源,就在秦始皇!

於是,無數不解開始出現,可真相到底如何?卻無人關心!

秦始皇是傻子嗎?能統一六國的人,絕對不會傻!

秦始皇是瘋子嗎?剛毅果決之人或有獨斷乾坤的瘋狂,卻絕對不傻。

那麼為何如此做?後世人分析不斷,驗證不斷,也爭議不斷。

要看清歷史,則需要找到真相!

感謝考古發掘,讓真相出現。

公元2002年,湖南省武夷山腹地裏耶鎮發現了一口巨大的古井。

古井不稀奇,可古井中的乾坤卻讓人震驚無比,三萬多枚秦簡出土,讓人終理解了哪個時代和秦始皇的做派真相。

不如時代何言真相?

出土竹簡中,有這樣一段史料記憶。

公元前221年,也就是秦始皇派軍大舉進攻齊國,統一天下的同一年。已滅亡兩年的楚國南郡遷陵縣,發生了一場叛亂。

戒備森嚴的秦軍營壘迎來了一羣不速之客,這羣被當地人稱呼為越人的百姓,向秦軍發起了主動進攻,隨後一場暴亂在南郡發生。暴亂前因後果史料不詳,按竹簡少許言語記錄,我們只能得出一個結論:天下不太平。

那是楚國已滅亡兩年有餘,還能出現如此暴亂,推而觀之,當時鐵板一塊的大秦,必定烽煙四起,大煙無有,星火不少。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這淳樸的道理,古今皆準,果決如秦始皇如何不懂?

滅亡齊國後,秦始皇終成這片動盪500年紛爭的最後勝利者,欣喜的同時,更多的是擔憂。擔憂於如此廣袤領土如何管理,如果眾多人口如何統御,千世萬世如何存續,四邊窺伺的外夷如何平定。

這一切才是秦始皇心中的困擾!

和平從未來臨,理想還在延續,至於如何做?一片白紙,只能秦始皇去想!

挾勝利之威,將所有困擾暫時壓下。

秦國在咸陽城中豎立了最高的祭台,告慰先祖的同時,也宣告一個帝國的誕生。

台下是山呼萬歲的臣民,台上是一人獨治的秦皇。

秦也從國變成了帝國。

卸下禮服,走下平台,告訴自己天下歸一的秦皇興奮並沒有維持多久,反而更加的戰戰兢兢,登基大典後,咸陽宮舉行了一場重要的會議。

借太史公司馬遷妙筆,這場會議在史記中描繪的詳盡無比!

會議主題:《秦帝國實行怎樣的統治制度》

這無疑是事關國家方向議題,有這個議題出現,就代表朝野有兩種聲音旗鼓相當。

果不其然,以丞相王綰為首的復古派首先發言:他們建議施行在歷史上得到有效驗證的分封制,延續周朝政策,將秦始皇子嗣及有功的臣子,分封到各地成為諸侯,用委託統治方式統御曾經的諸侯國。

用小宗護衞大宗,以求秦帝國江山永固。

面對王綰的復古説法,時任廷尉的李斯明確的表達了反對意見:在他看來,曾經的周朝用血的教訓,證明了分封制的不合理,分封要是有用何來五百年紛爭?隨後拋出自己的觀點-郡縣制。

王綰和李斯皆始皇重臣,也是兩大派別代言人,如此重要決策,牽扯無數,當慎之又慎。可秦始皇卻沒多考慮就決定採納李斯建議。也許在決定用分封制那一刻,東周無數傀儡,特別是周赧王債台高築典故,讓他心有慼慼吧。

失去了權柄的帝王,無疑是最深的反面教材。

隨後秦國大地設立36個郡,領土東至大海,南達長江,西及臨洮,北據黃河。

華夏核心區的雛形由此而來,曾經的秦國十郡,擴張成了36個郡、

可問題也隨之而來,隨着領土的擴大,中央政府的控制力也變得力有不逮。

一般而言,一個組織的擴張,跟隨而來的必定是組織建設和結構的進一步優化。

這優化,更多的是管理層面優化,和人士層面的優化。這屬於關鍵時期,一個不慎就有可能滿盤皆輸,讓國家陷入混亂。

秦始皇作為第一個真正統御如此廣大疆域的統治者,其實是無經驗可以借鑑的,於是他將目光投向了親密戰友李斯。

李斯其人,是商君的虔誠粉絲,標準信徒。在李斯看來,商鞅能改變秦國,我當然能改變一個時代。

於是一場君臣同心的制度改革開始了!

書同文車同軌,三公九卿制就此走上歷史舞台。

皇帝權利,也通過制度設置下探到了帝國的每一個角落,基於層層管理下派的皇權,也讓集權深入鄉間。

後來的弄潮兒劉邦,不就是亭長嗎?他就是秦始皇權利在鄉間代言人。

但形式上的統一,和權利的觸角遍佈天下,也沒有讓問題解決,沒有讓國家變的安定。原因嗎也很簡單,長久慣性下,各國文化根深蒂固,各國民風各異,民心不齊,再好政策也會打折扣。

民心穩,才是一切的基礎!

於是,會議不久後的公元前221年年底,一封聖旨出爐了,秦始皇開始了自己巡遊天下的旅途。民心不穩,那就巡遊天下,威壓天下,看看天下真相如何,看看秦帝國無數政策執行如何,讓所有的宵小之徒都知道:我,秦始皇才是這天下的主人。

跟隨巡遊天下相續而來的還有無數被詬病的政策出爐。

北征匈奴,佔據河套是其一。

南討百越,開拓南嶺是其二。

修建工程,濫用民力是其三。

焚書坑士,嚴控輿論是其四。

同文同軌,控遏全國是其五。

這所有的一切,其實都指向了一個目的:萬世永續。

北征南討,將外敵禍患斬斷與境外,鑄長城,修宮殿,一為防禦,二為讓動亂主力都置於秦帝國控制之下,焚書坑士,則是讓慣於坐而論道的士子閉嘴。

這一切的一切,配合巡遊之舉,成了秦始皇成為帝王后最主要的事。

嬴政成功了也失敗了,成功在他活着的時候虎威之下無人冒頭,失敗在他死後烽煙雲動。

接班不是關鍵,以上所有也不是關鍵,關鍵在:秦帝國太過超前了。

超前到,在文化隔河依舊的時候,用一種毫無過度,獨斷乾坤的方式,操弄自己的大一統夢想。一個毫無經驗的新手,讓帝國陷入瓦塌的邊緣,徒留下:

“秦王掃六河 虎勢何雄哉”的典故讓人憑弔。

相對於秦始皇的毫無經驗,劉邦就從容的多。

下篇預告:布衣劉邦取天下建407年大漢江山,最大助力其實是秦始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