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力優質教育資源,依託熱點學校“引領帶動”,使得新建校在開辦之初實現高起點,這是近年來學校建設中積累的重要經驗。據報道,北京多所新學校今年“開張”。這些新學校都與現有的熱點學校有關聯,有的是建成熱點學校的新校區,有的是建成熱點學校集團內部的一所新學校。如:東城區匯文中學在永外地區設立匯文中學初中部南校區;清華大學附屬實驗學校在中關村翠湖科技園舉辦稻香湖校區;豐台區教委與北京十一學校簽約,合作舉辦北京十一學校中堂實驗學校、北京十一學校豐台中學、北京十一學校豐台小學。
對於一個區域而言,如何借力優質教育資源,提升區域教育整體實力和競爭力,始終是地方政府關心的一件大事;而對於熱點學校而言,如何肩負起自身的責任,最大限度地發揮優質資源效應,也是學校必須直面的問題。從具體實踐看,熱點學校正逐步從“自身擴充”走向“引領帶動”,在嚴格控制自身規模的總體要求下,按照分區域佈局、集團化辦學的思路,適度建設新校區、新學校,以放大優質資源效應,緩解優質教育資源不足。
熱點學校的“自身擴充”,一直是擴充優質資源的主要手段和方式。但一味加大對熱點學校自身潛力的挖掘,使得一些熱點學校規模越來越大,班額也越來越大,“百人班級”“萬人學校”帶來的負面效應較為明顯,給教育管理帶來的挑戰也十分巨大,甚至造成教育質量的下滑。近年來,各地對“大規模學校”“大班額”的治理力度不斷加大,正是尊重辦學規律、迴歸教育常識的體現,有利於進一步營造良性健康的教育生態。
熱點學校的“引領帶動”,是近年來教育改革的創新之舉。在某一所熱點學校帶動下,通過多種合作方式擴充優質資源,一方面規避了學校自身規模的無限擴張,同時加大了優質資源的輻射效應,但由於“引領帶動”的緊密程度不同,其效果也存在較大差異。“引領帶動”在實踐中有多種方式,既包括創建教育共同體、實施學區制管理,開展學校間的對口支援、結對幫扶等鬆散型合作;也還包括通過集團化辦學建設新校區、新學校等緊密型合作。
相對於鬆散型合作而言,熱點學校在建設新校區、新學校過程中,由於自身佔據主導地位,與新校區、新學校之間的關聯性更強、緊密度更高,優質資源的輻射效應也會更加明顯。但這兩種模式之間也有一定區別,熱點學校與新建校往往屬於兩個法人實體,資源調配上仍會存在一定侷限;而熱點學校與新校區同屬一個法人,資源調配力度更大,優質資源共建共享共用的機制能夠運用得更加充分。
熱點學校舉辦新校區、新學校在各地已有多年探索,積累了一些經驗,也出現了一些問題,在實踐中如何揚長避短顯得尤為重要。一是把握好“控”。要從科學管理的角度出發,控制好新校區、新學校的數量,畢竟優質資源輻射也有一定限度,新校區、新學校並非多多益善,雖然很難有統一標準,但適度控制數量才有可能更好地保證質量。二是把握好“擴”。既然擴的是優質資源,既然新校區、新學校是熱點學校的有機組成部分,熱點學校就要成為“核心輸出”主體,向各個校區、學校提供理念、管理、教學、師資、資金等方面的指導與支持,真正實現熱點學校與新校區、新學校的一體化管理。三是把握好“度”。建設新校區、新學校固然有很多優勢,在放大優質資源效應方面也有獨特作用,但一定要把握好度,不可一哄而上,更不能鼓勵熱點學校都去辦多個新校區、辦多所新學校,而是要基於區域特點和學校實際,找到適合自身發展的手段和方式。
解決好人民羣眾日益增長的接受優質教育需求和優質教育資源不足的矛盾,應當有更加開闊的視野和適合各地各校特點的不同解決方案。在當前各地大力度治理大規模學校、大班額背景下,依靠熱點學校“自身擴充”的方式放大優質教育資源,這條路實際已經很難走通,更多需要依靠熱點學校“引領帶動”的方式來實現。但熱點學校的“引領帶動”需要多方合力相助,並在持續探索中不斷完善;熱點學校新校區、新學校建設也需要一步一個腳印,在練好內功上下更大氣力。
(作者系教育部教育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中國教育報》2020年06月25日第2版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來源:中國教育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