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良崮之戰歷來是網上熱議的重點。國軍敗在哪裏,光國府官方就有多個檢討報告。不過由於張靈甫“成仁”,越往後的報告受外界影響越大,反而失焦。而《第一兵團蒙陰東南地區戰役戰鬥詳報(三十六年五月十一日至五月十七日)》之類的官方戰報,由於要考慮結論對當事各方的影響,也不乏修飾迴護的可能。
作為情報機構,保密局(即原軍統)也在第一時間(1947年5月27日,戰役結束後10天)由毛定邦完成了《整編七十四師魯中孟良崮戰役失敗之原因檢討》,直接報蔣公。在這份報告中,毛定邦毫不諱言上至陳誠、顧祝同和湯恩伯的責任,也直擊要害的指出了張靈甫和黃伯韜的過失。無論從動機上還是內容深度上,似乎沒有迴護的問題。然而有意思的是,在這份報告中,毛定邦絲毫沒有提到李天霞應承擔任何責任。以此觀之,李天霞似乎有替罪羊的可能。而蔣公在閲畢報告後,大加讚賞,批示:
毛定邦報告應傳令嘉獎。
在“檢討”部分,毛定邦列出了六點:
(一)通訊部隊改制之反應及流弊
由於改制問題,
各級技術人員情緒惡劣,工作效率降至極點。此次七四師與匪苦戰孟良崮時自五月十五日後無線電台即告失去聯絡,……後十七日晨,該師電台在匪監督之下,又向第一兵團呼叫聯絡。是否事先自投匪尚不能證實。
(二)七十四師部分
毛定邦共列出4點:
1、因車馬多、裝備重,延遲攻擊到達時間。以至企圖暴露。
2、彈藥消耗過大,以至陷圍後補給困難。
3、退守孟良崮時,未能積極與友軍切取聯絡,又不能固守山麓村莊,被迫全部退上孟良崮之石質山頂。無水無柴,隊伍密集,傷亡過大而速,且雜兵騾馬為炮火擊亂,影響作戰殊大。
4、七十四師對炮火運用素稱精利,被圍後不論向西北或東南突圍,其炮馬均將損失,乃困守該崮,全賴友軍來援,不做積極突圍。
總之,為了躲避作戰不利的責任,張靈甫不積極突圍,甩鍋友軍。
(三)二十五師部分
毛定邦列出2點:
1、未以主力策應進攻……以至七十四師之左翼首告突破,強大匪軍拊擊七十四師之側背。
2、解圍時不積極,以致錯失戰機。
(四)第一兵團部分
毛定邦列出2點:
1、對七十四師戰鬥力之估計太高,咸認為失敗如此之速誠屬意外。
2、未策定對七十四師攻擊失敗時之作戰腹案,以至兵團未控置強大之預備隊。
(五)陸總部部分
毛定邦列出5點:
1、今攻坦埠僅用七十四師一個師兵力,孤軍深入,既無預備隊,左右兩翼掩護之友軍又甚脆弱,致遭全軍覆殞。
2、以重裝部隊進攻坦埠山地,實為失策之舉。……不能放棄蒙陰,以六十五師之主力增強,於是既不能解七十四師之圍,又不能殲匪主力於孟良崮周圍。
3、不信任第一兵團之當面匪情,以至延誤解圍,且喪失決戰時機。……又以據空軍偵察報告,七十四師部隊似有投降之徵候,而一度停止部隊前進。
4、命令均下達師部止,以至兵團無權調動部隊,予匪以適時打擊。
5、對七十四師力量估計過高,對匪力量估計過低。十五日下午顧總司令與湯司令官通電話時,湯認為情況嚴重,頗表焦急,但顧尚稱,看地圖上孟良崮比臨沂城區大得多,當可固守。
第3條爆的料好像以前沒有聽説過?
(六)一般檢討
1、戰術方面
ABCD(略)
2、統帥心理
A、各級指揮官缺乏互信。上至參謀總長、總司令因與各兵團之人事關係,常對其關係密切者作較深之信賴,以致判斷情報常易錯誤。
B、整軍迄今,各級指揮官及師長對原有人事隸屬之觀念並未消除。第一兵團指揮各師常感不熟悉其戰力。同時亦因其原有人事關係,而多存客氣。
C、參謀總長與湯司令官本來交惡,此次任湯為兵團司令,與歐震、王敬久等司令官同等地位,頗為消極。以至上級不能賦予權力,兵團司令僅不過傳達命令。而各師以兵團司令既不能為之解除困難,接受指揮之程度至淺。
D、七十四師……與各級司令部高級幕僚情感不甚協調,致被陷入重圍,呼救危急時,他人尚認其不肯出力,未信真正危急也。
毛定邦的報告有相當的深度,連陳誠、顧祝同都直言不諱,當沒有特別替李天霞迴護的動機。可以看出,在國軍內部,有相當的人認為李天霞在孟良崮並沒有嚴重的過失。而觀其報告,張靈甫的飛揚跋扈和不願承擔冒進責任主動突圍,是孟良崮失敗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