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寶園》,一羣智慧媽媽陪着寶長大,沒有華麗的句子,和你分享生活中育兒的故事!歡迎大家加入《媽媽育兒圈》一起探討!當媽那些事兒
該把自己的收入告訴孩子嗎?培養孩子的金錢觀,這事很重要!
上次到幼兒園參加活動,周姐的女兒也在同一個班,我們倆正在聊天,聊着孩子這段時間的表現,而兩個孩子也在討論,交流的內容卻讓我倆啼笑皆非。
我女兒晨晨跟小燦説:“明天是星期六,我爸爸媽媽都要帶我出去玩,給我買好吃的還有漂亮的公主裙。”小燦卻説:“我星期六隻能待在家裏,我不能出去外面。因為我爸爸媽媽沒有錢,我們家也沒有汽車,也買不起玩具。”周姐聽了很尷尬,忙跟我解釋:“小燦平時總吵着要買玩具,我上次跟他説媽媽沒有錢,不能買玩具。他還聯想到家裏沒有汽車,都是因為我們沒錢”。
聽到這樣的對話,相信很多家長覺得如同情景再現。孩子吵着要買玩具,買零食,家長會以“爸爸媽媽沒錢”來為理由拒絕;想要讓孩子學會勤儉節約,就跟孩子説:“爸爸媽媽賺錢很辛苦,工資又很少,我們不能浪費東西。”久而久之,家裏“沒錢”的潛意識就深深刻在孩子的心裏。
那我們該不該告訴孩子家庭的具體收入呢?很多家長不告訴孩子家裏具體收入的原因,在深層次上,是我們覺得孩子還小,不懂這些。而根據研究得出,孩子在6歲開始,對金錢就已經有初步的啓蒙和認知。孩子是家庭的一份子,家裏的經濟情況是可以跟孩子説的。但是,要怎麼説?對於不同階段的孩子,家長要以不同的方式。
幼兒時期的孩子:
在孩子還小的時候,他們對數字並不敏感,對“錢”也沒有多大的概念。經常會童言無忌。告訴他們具體的收入,可能會不經意把信息透露給別人,或許會給我們引起不必要的麻煩。但是家長可以告訴孩子要珍惜家裏的財物,比如愛惜玩具、珍惜糧食等。在孩子很想得到心愛的玩具時,如果你以“沒錢買”這樣的方式來拒絕孩子,久而久之會造成孩子的自卑心裏。
大學同學許清,是一個優秀的女生。但是她跟我説:“不管長大後多能幹,心裏仍舊覺得自己比不上別人”。因為父母的金錢教育對她影響頗大,她吐槽父母經濟明明還可以,卻故意隱瞞裝窮。想讓她養成艱苦的生活作風,導致她現在覺得處處比不上別人,走到一些裝修比較高檔的服裝店,還不太敢走進去逛。
其實在幼兒時期,爸爸媽媽們可以通過挑戰遊戲、家務打卡等活動,讓孩子通過自己的努力得到想要的東西,也會更加珍惜自己的勞動成果。
開始有數字概念的學生時期:
等孩子稍大一點,他的意識會向“經濟”轉向,進入瞭解家庭收入的階段。孩子在小學階段,已經有了很明顯的數字概念,到了初中階段還會開始與同學攀比。
姐姐的小孩剛上初中,姐姐就為她煩透了心。她説:“孩子的攀比心裏越來越重,他們在學校都穿校服,着裝上攀比什麼呢?就比鞋子,比手錶!女兒回家跟她要求要買某個牌子的鞋子,因為這個牌子的鞋子比較貴,還説同學戴的手錶還是限量版的!”姐姐表示,家裏的經濟情況也並不是買不起孩子想要的東西,但怕她過度攀比,自尊心過強,沒有把重心放在學習上。
這個時期的孩子也有了自己的消費觀,對於家長就是更大的考驗。當孩子有了數字概念,甚至開始攀比的時候。父母可以讓孩子瞭解有關於“家庭財產”的概念,知道這是屬於父母的、並且是用他們的勞動換取來的。他們以後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學習到的本領來換取,正確的金錢教育才能避免孩子炫富或認窮的心理。
走進社會的成年時期:
這樣,孩子所看到的,不僅僅是一個個單純的數字,而是這些收入背後父母所付出的努力和艱辛,或許還要加上那麼一點點天賦和運氣。
有人説,中國的孩子最缺乏的兩種教育,就是金錢教育和死亡教育。一個關乎生,一個關於死。對於家庭收入,很多家長選擇避而不談,也有家長喜歡含糊其辭跟孩子説:“小孩子懂什麼?好好學習就是了。”其實,金錢教育能讓孩子懂得如何獲得、如何擁有。正確的金錢觀是兒童教育的重心,將影響他的一生,因此,兒童時期的金錢啓蒙顯得尤其重要。
該如何培養孩子正確的金錢觀:
1、讓孩子知道“錢是怎麼來的”
與其糾結該不該告訴孩子“家裏有多少錢”,還不如讓孩子知道“錢是怎麼來的。”
我曾經試着在一羣孩子中提問:“你們知道錢是怎麼來的嗎?”
“是銀行取出來的。”
“是手機裏就有的”。
“是爸爸媽媽上班賺的”。
可以明確地告訴孩子:錢是爸爸媽媽工作、勞動獲得的,大一點的孩子,還可以跟他説説投資、理財等收入方法,以及每個月固定的收入和被動收入是多少。
2、讓孩子懂得“如何花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