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門十二進士 父子五翰林 三代為相 這個家庭為何如此優秀!

1369年,一個叫杜雄飛的農民,從河北棗強移民到山東濱州。當時,杜雄飛全部身家就是一擔挑子,此外別無長物。
杜雄飛憑藉官府發放的17畝土地,在濱州安置下來。年輕的杜雄飛勤奮耐勞,頭腦靈活。他不但耕種了大片土地,還在城裏開了一個小賣部,利用農閒時節賺點零花錢,逐漸成為當地的小康之家。
“衣食足而知榮辱,倉廩實而知禮節。”當物質層面的問題基本解決後,精神層面的需求就隨之而來。杜雄飛及其後代開始重視子女教育,哪怕勒緊褲腰帶也要將孩子們送去讀書。因此,到了杜雄飛的第五代,家族裏就出現了3名秀才。其中一個叫杜綸的人,被選拔為貢生到國子監學習,後來被外放任官。雖然官職不高,只是縣丞,但畢竟是濱州杜氏第一個出仕為官者。

一門十二進士 父子五翰林 三代為相 這個家庭為何如此優秀!
到了第六代,濱州杜氏出現了第一名進士。1565年,杜其萌考中進士,歷任處州府推官、青田縣知縣、刑部主事、刑部湖廣司員外郎等職。
到了第七代、第八代,濱州杜氏出現了叔侄同時擔任地方大員的佳話。第七代杜承式考中1601年進士,第八代杜詩,考取1598年進士。杜承式官至甘肅巡撫,杜詩官至湖廣佈政使。
杜詩是一個清正廉潔的官員,他在擔任湖廣佈政使期間,主管財政税賦,經手千萬巨資,卻從不貪污一釐一毫,上繳節餘銀兩47萬多。那時候大太監魏忠賢如日中天,各地督撫為了討好魏忠賢,紛紛為他建造生祠,唯有杜詩堅決不同意為魏忠賢建造生祠。

一門十二進士 父子五翰林 三代為相 這個家庭為何如此優秀!
在那以後,杜詩一支表現的相當耀眼,到清朝末年時,總共培養了9名進士,還出現了父子五翰林、三代為相的奇蹟。
值得一提的是,濱州杜氏第十五世時,出了一名聲名顯赫的人物,他叫杜受田。
杜受田的父親杜堮是嘉慶時期的翰林院編修,官至禮部左侍郎。1823年,杜受田考中進士,被選為庶吉士,進入翰林院任職編修,後外放山西學政。1835年,杜受田被道光皇帝召回京城,擔任皇四子奕詝的老師。奕詝是誰呀?他就是後來的咸豐皇帝。咸豐皇帝即位後,杜受田自然青雲直上,飛黃騰達,任刑部尚書、協辦大學士。
清朝沿襲明朝制度,沒有設立專門的宰相,大學士相當於宰相一職。所以,杜受田成為濱州杜氏歷史上第一名宰相。

一門十二進士 父子五翰林 三代為相 這個家庭為何如此優秀!
咸豐皇帝將杜受田視為自己的左臂右膀,凡有軍國大事,一定徵求他的意見。杜受田不負厚望,為咸豐皇帝鞠躬盡瘁、殫精竭慮,還推薦任用了一批人才,林則徐、周天爵等名臣就是在杜受田的推薦下再次得到朝廷任用。
1852年6月,山東發生水災,包括杜受田老家濱州在內的30餘個州縣受災嚴重。杜受田主動向朝廷提出到山東賑災。到山東後,杜受田顧不上回家看看,立即投身到繁忙的賑災工作中,宵衣旰食,疲於奔命。山東的賑災工作結束後,杜受田又奔赴江南賑災。
當年7月,杜受田因過於疲勞染病,不幸於江蘇清江病逝,享年65歲。
杜受田病逝後的消息傳到朝廷,咸豐皇帝如喪考妣,悲痛異常,追憶道:“憶昔在書齋,日承清誨,銘切五中。自前歲春,懍承大寶,方冀贊襄帷幄,讜論常聞。詎料永無晤對之期,十七年情懷付與逝水。嗚呼!卿之不幸,實朕之不幸也!”

一門十二進士 父子五翰林 三代為相 這個家庭為何如此優秀!
咸豐皇帝親自率領官員前往祭奠,追贈杜受田為太師大學士。不僅如此,咸豐皇帝還打破慣例,沒等內閣票擬,直接賜予諡號“文正”。在清朝,同時擁有太師大學士和“文正”冊封的漢人官員,僅杜受田一人而已。
據統計,農民杜雄飛的後代在500多年間,出現秀才347人、舉人8人、進士12人、翰林6人。
【參考資料《清史稿》《帝師杜受田資料》等】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362 字。

轉載請註明: 一門十二進士 父子五翰林 三代為相 這個家庭為何如此優秀!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