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前教育法草案徵求意見:幼兒園不得教授小學內容,你怎麼看

教育部自7日起,就《學前教育法草案》徵求大家的意見,其中除了對幼兒園機構資質和管理的相關規定之外,最重要的一條是:幼兒園不得教授小學教育內容。

簡單來説,就是幼兒園不得開展違背學前兒童身心發展規律的活動,除身體健康檢查之外,任何形式的考試或測試,都不能組織。

教育側重點,應該以兒童的生活技能和經驗為主,支持孩子親近自然、手工操作,以培養語言、社交、科學及藝術等各方面的相關能力。

學前教育法草案徵求意見:幼兒園不得教授小學內容,你怎麼看

然而,這一政策卻讓家長們喜憂參半,主要壓力來源於上小學。

很多家長表示,現在的公立幼兒園的確什麼也不教,但小學錄取時,老師都會詢問拼音、名字以及數學加減法的問題。

相較之下,私立幼兒園一般到了中班就會教這些知識,可以省去上幼小銜接班的費用。

也就是説,目前的情況大體是,小學對孩子入學有一定要求,如果幼兒園完全沒學,中間的過渡需要上幼小銜接班,或者家長在家耐心教,否則可能會存在跟不上的問題。

因此家長們的共識是,小學需要在此方面做調整,一年級從0開始教授基礎知識,才能從根本上避免這種情況。

學前教育法草案徵求意見:幼兒園不得教授小學內容,你怎麼看

超前教育,顧名思義就是超越兒童正常發展規律,將以後學習的東西提前教授的教育方式。

説白了,它和正規的早期教育是不一樣的。

早期教育的主要內容,是順應孩子的認知發展規律,讓孩子從五感瞭解這個世界,並明白其中的因果關係,而不單單是書本上乏味的知識學習。

然而,家長們催促着孩子成長,從長遠角度來看是目光短淺的表現。

學前教育法草案徵求意見:幼兒園不得教授小學內容,你怎麼看

孩子接受超前教育,短期內確實能看到成果,但將來可能很快就會被掌握規律的人超過。

簡單來説,超前教育的孩子不懂沒背過的知識,而建立起完整思維的孩子很快就能發現知識間存在的規律。

再者,由於知識難度太大,孩子易受挫,會產生對學習的焦慮和恐懼感,甚至出現厭學、動機降低、無法專注的結果。

説到底,超前教育氾濫的根源,在於家長的焦慮,總擔心別人家的孩子報班補課,贏在起跑線上。

那麼,如何教育孩子,才能讓他做好幼小銜接,同時又不破壞成長規律呢?

學前教育法草案徵求意見:幼兒園不得教授小學內容,你怎麼看

1、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

小學開始,孩子就進入了正式的學習階段,能不能坐得住、靜得下心來至關重要。

一般來説,上幼兒園大班時,孩子就會對文字產生興趣,家長可以趁此時機準備適應孩子年齡階段和理解能力的讀物,通過親子閲讀的方式引領孩子理解。

習慣培養好了,專注力自然就到位了。

當然,想做到這一點,除了需要耐心技巧之外,家長的以身作則更是重中之重。

學前教育法草案徵求意見:幼兒園不得教授小學內容,你怎麼看

2、培養抽象思維能力

學齡前孩子,只能理解那些具體存在的東西,也就是各種實物。

因此,早期教育中都提倡用教具或生活中的東西,對孩子進行相關認知和能力的培養。

但進入小學,孩子接觸到的東西就不一樣了,基本都是抽象的。比如數字、算數,如果不具備數感,就會出現死記硬背的情況,這也是為什麼到了三年級就會成績滑坡的緣故。

早期教育中對孩子數學能力的培養,要着重於數感,即讓孩子理解數字的真正含義,有數字、數量的對應認知。

你可以拿一些實際的東西進行比較和排序,讓孩子看出哪個多哪個少,並用拿筷子、數人口這樣簡單的方式,教孩子加和減意味着什麼。

學前教育法草案徵求意見:幼兒園不得教授小學內容,你怎麼看

唯有如此,才能讓孩子在心理和身體上都適應全新的小學,既避免了超前教育的弊端,又能保留想象力和創造力。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275 字。

轉載請註明: 學前教育法草案徵求意見:幼兒園不得教授小學內容,你怎麼看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