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朝皇帝劉邦的軍師是誰 劉邦的謀臣有哪些?
劉邦的軍師
軍師,簡而言之就是替主人出謀劃策之人。在古代歷史上,有記載的名人,其軍師都不止一個。而漢朝的開國皇帝劉邦,他的軍師更是個個精英。那麼,劉邦的軍師有誰呢?
《楚漢傳奇》張良劇照
其實,在第一時期,也就是劉邦打天下時,劉邦的軍師中最著名是張良。張良的名氣在某種程度上並不弱於劉邦。你有張良計,我有過牆梯。從這句耳熟能詳的典故就可以看出。自然張良的智謀也是毋庸置疑的。著名歷史事件“鴻門宴”中,張良的存在可以説改變了劉邦的命運。在張良屢立奇功時,蕭何也不時刷一下存在感。所以,劉邦的軍師也應包括蕭何。第二時期,也就是天下安定,漢朝統一之後,劉邦的軍師又是誰呢?那就是陳平了。張良退隱後,陳平成為劉邦的主要謀士。他離間項羽的臣子,幹掉項羽的重臣范增,又出計策逮捕韓信,成功挖了項羽的牆角,之後誅殺呂氏外戚。“良平之謀”中的“平”就是指陳平。
據歷史記載,陳平原本是項羽的謀士,在鴻門宴上見到劉邦,認為劉邦必成大器。之後,劉邦被困,張良暗中找陳平,兩人相見恨晚。至此,陳平成為劉邦手下張良外又一員大將。可見,要想成為合格優秀的軍師並不容易。要有勇有謀,還要有遠見,肚量也要大。漢朝統一之後,劉邦手下除了陳平這一軍師外,還有很多謀士。其中比較出眾的有袁公、酈食其。袁公最大的貢獻就是“疲楚之計”,就是這個計謀最終困死了項羽。酈食其則憑藉其優秀的軍事才能和口才獲得了劉邦的認可。
當然,劉邦的軍師遠不止這些,還需要我們不斷髮現。
劉邦的謀臣
劉邦能夠成功登上帝位,有很大一部分的原因是他的身邊,有多位謀臣為他出主意、獻良策,以助他一臂之力。
陳平畫像
張良是劉邦身邊最重要的謀臣,是漢初三傑之一。劉邦自己也曾説過,論運籌帷幄的本事,他比不上張良。當初,劉邦面對鴻門之難,在生死存亡之際,是張良勸他要言辭温和,保存實力,取信於項羽,並助他拉攏項伯,才能轉危為安。之後,又憑着他無雙的智計協助劉邦奪得天下。張良雖被封侯,卻並不貪戀權位,在晚年的時侯喜歡雲遊四海,最終病逝於長安。
蕭何同為漢初的三傑之一,雖然他的智謀不如張良,但也是劉邦身邊不可或缺的謀臣。在助劉邦奪天下之後,被任命為丞相,又助呂后智擒韓信,深得劉邦的信任。
在劉邦病重纏綿於病榻之時,呂后曾問劉邦在蕭何之後,由誰來接替丞相的位置。劉邦告訴呂雉,曹參可以當此大任。呂后又問接下來的人選,劉邦就回答説:“曹參之後,丞相的位置可以讓王陵來接替,但是王陵的能力不夠,還需要陳平來幫助他。陳平智謀有餘,但能力不足,所以少不得需要周勃來安定江山。”
所以,在劉邦的身邊,張良、蕭何、曹參、王陵、陳平以及周勃是比較有名的,不可或缺的謀臣。這些人在劉邦奪天下和定天下的過程中,都佔據了十分關鍵的地位,深得劉邦的信任。
劉邦登基
劉邦從公元209年開始起兵,成為了沛縣的起義首領,人稱沛公,並逐漸向相鄰的郡縣進攻。後來劉邦投靠了項梁,跟他一起擁立楚懷王。項梁戰死後,劉邦在西征中攻佔了關中,秦子嬰帶着傳國玉璽投降了劉邦,秦朝就滅亡了。
《鴻門宴》劉邦登基劇照
鴻門宴中,劉邦在張良的謀劃和項莊的幫助下逃脱了項莊的刺殺,之後被封為漢王。管轄巴蜀和漢中地區。楚漢之爭中,劉邦在垓下之戰中打敗了楚軍,除掉了項羽勢力,項羽本人也自殺了。
公元前202年,劉邦對韓信、彭越進行了封王,這二人就跟其他諸侯王一起請求劉邦稱帝。他假裝自然是推脱了一番,在韓信等人的誇讚和恭維下,同意了稱帝的建議。於是,劉邦在定陶汜水舉行了登基大典,正式登基成為皇帝,稱為漢高帝,以漢為國號。劉邦登基後,封呂雉為皇后,其子劉盈為皇太子。國都從最初的櫟陽先後改為洛陽、長安。
劉邦登基時已經不年輕了,晚年的他開始猜忌身邊的人,尤其是為建國立下汗馬功勞的異姓王,以謀逆等罪名廢殺了韓信、英布等王,讓劉氏子孫取代了他們的封國。他還有意要除掉蕭何、樊噲,並立下了“白馬之盟”,以示取締異性王的決心。
關於劉邦登基,網上有流傳着劉邦登基詔書,但是不知道從何而來,史上也沒有相關的記載。其實對於劉邦而言,詔書並不重要,因為他是開國皇帝,本身就是推翻前朝得來的天下,即使有詔書的存在,也是偽造的。現在則多認為劉邦登基詔書是個腦筋急轉彎,謎底是宣漢。
劉邦的劍
劉邦的劍是位列十大名劍第三位的赤霄劍,全劍由鐵打造,約三尺長,劍身是仿照秦劍打造的,上面刻有花紋和篆書“赤霄”兩個字,有劍光,劍刃像霜雪,配有九華玉、七彩珠這樣的飾物。這把劍是劉邦於秦始皇三十四年到南山尋得的,後來的斬白蛇用的也是這柄劍。
劉邦的劍(赤霄劍)
《史記》寫道:時為亭長的劉邦在放走勞役之後跟剩下的幾個人喝酒,天色已晚,酒後走在路上,碰到了一條大蛇擋在路上,他就拔出赤霄劍砍斷了蛇。有個老婆婆在蛇的邊上哭,當被問及為何哭時,她回答這條蛇是白帝子,而斬殺的人是赤帝子。不料這條蛇卻化作了輕煙,隨着一句“如今你把我斬成兩截,我會在兩百年後把你的江山也分為兩段”,所以漢朝分西、東兩漢。
相傳當時秦始皇得知了南方出現了天子氣,數次派人找尋。而根據五行之術,位於西方的秦朝當屬金,尊崇白色,崇拜白帝,南方則屬火,尊赤色,赤帝化身的劉邦斬斷了白帝也就意味着將來他會把秦朝滅掉。劉邦也果然以漢取代了秦。
《晉書·五行志》有寫到劉邦的劍被保存在晉朝的武庫中,但是在晉惠帝在位時期發生了火災,由於弱智的晉惠帝政權不穩,管理武庫的官員為防止叛亂沒能及時滅火,這把劍就沒了。梁朝《三十國春秋》中用“穿屋而飛”來形容這場火災中劉邦的劍,後人就懷疑是否真的在火中消失,亦或者是有其他的秘密。
劉邦人品
關於劉邦人品,歷來都存在着褒貶兩種説法,甚至是極端的兩派,説他人品差的一方會把他與厚黑學聯繫到一起,説他人品好的一方則會結合他的功績。不管怎樣,大多數人品上的好壞都不是絕對的,更何況劉邦是一朝的開創之主。
漢高祖劉邦
在貶低劉邦人品一方的觀點中,他是一個浪蕩好色的地痞無賴,在家的時候毫無勞作之心,也沒有經濟收入,經常與人聚在一起喝酒,起兵後以利為先,不念兒女之情,背信棄義,濫殺功臣。劉邦的無賴是他的父親劉太公説的。在他當了皇帝后,有一次喝酒喝醉了,在朝堂上埋怨起父親,説早年父親總説自己沒出息,不會置辦產業,不如二哥。事實上,劉邦也確實有過不好的行為,如在逃亡時幾次踢下年幼的惠帝和魯元公主,又如在與項羽鴻溝和議後趁着他帶着軍隊東歸時背棄之前的盟約,還有在天下穩定後廢殺幾位異性王等等。
在褒揚劉邦的一些人看來,他能取得天下不是沒有道理的,而除了有手下的幫助外,他自身的人品也是起了很大作用的。他們認為劉邦大度謙虛,有仁愛之心,有一定責任感,體恤百姓。劉邦早年還在做亭長時,負責押送囚犯,他卻在路上把他們都放了;進入關中後約法三章,頒佈了一些利民政策;漢朝建立出現叛亂,他就親自帶兵平定,因此他是史上首位親征的皇帝。
劉邦缺點
劉邦被認為是無賴、流氓,這在史書上是有記載的。在家鄉還沒當亭長之前,劉邦懶得從來都不幹農活,經常吹牛,也沒有收入,而且嗜酒,就連劉太公也看不下去指責了他。由於文化水平很低,缺乏教養,他在罵人的時候經常説髒話,如會用“乃公”、“豎儒”等詞。
《楚漢爭雄》劉邦劇照
劉邦是個貪圖享樂、好色淫亂的人。當年劉邦入關,看到秦朝宮廷如此奢華壯觀,就想住下來享受一番。樊噲勸他説:“天下還沒有統一,不要重蹈秦朝的覆轍。”但是劉邦不聽,後來還是在張良的勸説下才撤回灞上的。他曾經有過一個情人曹氏,娶了呂雉之後又在一次避難時看上了戚姓老人的女兒,就是美麗的戚夫人。成為皇帝后,劉邦極為寵愛戚夫人,甚至要立她的兒子為太子。另外,他的性取向混亂,跟一個叫籍孺的男寵同榻而睡。
《史記》中寫道劉邦為了自己的安危還拋棄過自己的兒女,説明他是個自私、狠心的人。當時劉邦在彭城被項羽打得潰敗逃亡,由於敵軍的緊逼,在路上曾經三次將自己的兒女踢下車,以減輕重量跑得快些,幸好夏侯嬰把他們救了。所以作為父親,劉邦是不合格的。
他是一個極不厚道、心狠手辣、奸詐的人。登上帝位後,劉邦逐漸猜忌、排擠那些勞苦功高的異性王,用武力、計謀等手段除掉了韓信、張敖、彭越等人,並讓劉氏家族的人取代他們。
劉邦身世
劉邦於公元前256年出生在楚國沛縣,平民出身,原名劉季,在兄弟中排行老三,“邦”是他當上皇帝后才改的名。父母分別名為劉太公、劉媪,都不是正經的名字,只是下層人的俗稱,相當於大爺、大娘的意思。劉邦的身世在史書上多有變化,有好幾個版本,有些甚至還帶有神話色彩。
劉邦畫像
《高祖本紀》記載,劉邦的母親劉媪有一次在水澤之地休息,困頓之際睡着了,夢到了與一個神仙相遇。那天天空昏暗,有伴隨着雷電,劉太公匆忙的跑過去,見到了一條龍盤旋在劉媪身體上方。沒過多久,劉媪就有了身孕,產下了劉邦。劉邦生的很有貴相,有龍顏。
劉邦的身世也跟神母夜號的故事有關,據説劉邦嗜酒,每次喝醉了總能在他上方看到有龍盤旋着。有一天夜晚,他行走到水澤,叫一個人在前面走,那人回來報告説有條大蛇在路上,希望可以返回。醉酒的劉邦毫無畏懼地往前走,拿起劍就把蛇一分為二。後來有人到蛇所,看到一個老婦人在晚上哭,就問她緣由。婦人回道:“有人殺了我的孩子。”那人進一步問老婦人是怎麼知道的,她回答:“我的兒子的白帝,化為蛇來到路上,現在被赤帝子殺了。”那人不相信,想告他,結果老婦人突然不見了。這麼一來,劉邦就是赤帝子了。
《史記·封禪書》記載,劉邦登基後,漢代承襲了秦朝的制度,尊崇黑色,在原來四帝的基礎上加了黑帝,用以祭祀,劉邦也就變成了黑帝的後代。不過按照《劉氏大成譜》的説法, 劉邦的曾祖父名為劉清,是戰國魏國大夫,為避難從大梁搬到了沛縣,家中比較富有,號稱有百萬錢財,樂善好施,導致在他祖父時財產都給光了。
劉邦詩歌
劉邦詩歌如果是指他本人創造的部分,那麼流傳至今有兩首,一首是大家比較熟悉的展現他壯志豪情和政治抱負的《大風歌》,另一首是表達想另立太子卻又無能為力的《鴻鵠歌》。另外,如果是描寫劉邦的詩歌,那就比較多了,如王珪的《詠漢高祖》、李白《相和歌辭·胡無人行》等。
劉邦詩歌
劉邦的《鴻鵠歌》是一首樂府體詩,暗示自己無力改立太子的詩,安慰深愛的戚夫人。詩歌首句用振翅的天鵝比喻現任太子劉盈,第二句表明劉邦被劉盈羽翼已豐的假象所騙,後面兩個疑問句表達了自己的無奈。當年劉邦在稱帝時立劉盈為太子,但是他發現太子太懦弱了,恐怕不能繼承大統,就想立戚夫人之子劉如意。但是廢立太子是大事,何況他要廢的是嫡子,君臣都阻攔,加上呂雉在朝中也有威望,即使他中意戚夫人所生的劉如意,也無法改變現狀。
劉邦的《大風歌》是他最為著名的作品了,也是歷代文人志士吟詠的詩歌。這首詩歌是他在在平定英布叛亂之後寫的,當時已經登基為帝了。詩歌的第一句就描寫了秦末羣雄起義征討天下的局面;第二句則表達了對自己現有的地位和威望的喜悦之情,如今帶着榮耀迴歸故里,同時也暗示了他成就大業有運氣的因素;末句是劉邦對守住江山的擔憂,猛士難尋,同時也體現了他維護國家的雄心與抱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