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仙歌》蘇軾創作背景分析 揭秘蘇軾的人生軌跡

《洞仙歌》蘇軾創作背景分析,揭秘蘇軾的人生軌跡!

説起蘇軾的詞,大家一定能非常熟悉了。用現在的話來調侃一下,就是我們從小都是揹着蘇軾的詩詞長大的。下面我們就來説一下蘇軾的《洞仙歌》。

蘇軾雕像

首先我們先了解一下洞仙歌的創作背景。眾所周知,我國古代許多文人雅士都很愛結交各類的朋友,以文會友,蘇軾也不例外。在蘇軾七歲時,見到了一個眉山的老和尚,因為時間實在過去了太久,現在已經不記得老和尚叫什麼了,只記得他姓朱。這位老和尚已經九十歲了,但是雙目卻異常清澈有神,記憶神智也十分清醒,能清楚的記得以前的往事。甚至還記得以前蜀國大王與其夫人的故事。過了三十年後,老和尚已經去世了,蘇軾將這段故事寫成了詩詞,也就是現在的《洞仙歌》。

這首詞生動地描述了蜀國國君與花蕊夫人夏日夜晚在池邊納涼的故事。據悉,這位花蕊夫人與三代的國君都有關係,可謂是風華絕代,出塵絕豔的美女子。“冰肌玉骨,自清涼無汗。水殿風來暗香滿。”前兩句以十分誇張的筆墨來描寫了花蕊夫人的特點,説他滿身香味,膚若寒冰。接下來寫的是二人乘着月色出來乘涼的畫面,湖邊涼風習習,天上星光點點,在這迷人的月色下,花蕊夫人不由地感懷起時光的荏苒。

整首詞中着重刻畫了花蕊夫人的美麗的姿態,同時把乘涼寫的温柔纏綿,給人以無限的想象。

沁園春蘇軾

蘇軾有幾首《沁園春》,其中一首寫給自己弟弟蘇澈的《沁園春·孤館燈青》應該是其中最出色的一首。因為對自己的弟弟的思念還有朝廷中的種種雜事堆積在心頭,蘇軾也變得憂鬱了起來。將這樣的思緒寫下來,變成了一首詞,這詞就顯得比較特別了。

蘇軾畫像

蘇軾的《沁園春·孤館燈青》有着蘇軾以往的風格,又有着不同於蘇軾以往的感覺在裏面。蘇軾的《沁園春·孤館燈青》的開頭是:“孤館燈青,野店雞號,旅枕夢殘。”這句詞只能看見憂愁,不能看到蘇軾以往的豪邁。不過這也是難怪的,與自己的弟弟蘇澈兄弟情深卻分隔兩地,向上面請求調到與弟弟相近的地方去被批下來,可是卻需要和朝中的新黨周旋。這能不煩惱嗎?這能見到弟弟的喜悦之情和要為朝中之事煩惱的鬱悶交雜在一起,就寫下一首這樣的詞。

有一點有趣的是蘇軾的《沁園春》都是表達一種憂愁的情緒。比如蘇軾早期的作品《沁園春·情若連環》也是帶着一絲愁苦的心緒在裏面的。“情若連環,恨如流水,甚時是休。”這樣的詞如果不説是蘇軾寫的,只怕很多人會覺得應該是出自李清照之手吧。可見蘇軾早期也不是那麼的豪放,也是帶着一絲少年的氣息的。

蘇軾《沁園春》一首給自己很思念着的弟弟,一首給一段悽美的愛情,這《沁園春》見證了蘇軾少有的柔情吧。

少年遊蘇軾

蘇軾《少年遊》:“去年相送,餘杭門外,飛雪似楊花。今年春盡,楊花似雪,猶不見還家。對酒捲簾邀明月,風露透紗窗。卻是姮娥憐雙燕,分明照、話梁斜。”

蘇軾《少年遊》書法作品

蘇軾的這首詞訴的是相思,表達了他對家的思念。蘇軾曾經因為和王安石政見不和,被貶到了杭州。這是蘇軾一段最快樂的時光,從他在這段期間做的詞就可以看出來。杭州的秀麗風景,市民還有同僚對他的敬重,還有一些僧人與歌姬對他的敬仰,這些都讓蘇軾感到了在朝中不曾有的愉快。還有他後來再娶的妻子以及還在牙牙學語的兒女也讓他感到十分的愜意。

這對於曾經在朝中為了一些事情弄得焦頭爛額的蘇軾來説是一種安慰。所以蘇軾對於這樣的生活是萬分的滿意,不是身為官員,有時不能就按着自己的想法做事,蘇軾有時不得不暫時放下這樣的生活去其他地方忙碌。有一次因為要去賑濟災民,蘇軾離開了他愛的家近一年,這首詞就是寫在那個時候的,訴説着自己的思家之情。

從這首詞的文學方面來看,有着很高的文學價值。先是用雪和楊花的形狀是相似的這一點來產生一種不一樣的“對比”,雪和楊花是兩個季節的東西,相互之間有一種比喻的感覺,還可以用來表示氣候由冷到了暖,時間已經過了很久。用這樣的畫面來隱喻心中那份對於家的思念。還有就是這首詞的構思十分地新穎。

從雙棲的燕來反襯單棲的人,有對比才有一種不一樣的感受。還有詞中有一段這樣的聯想,月亮上面的嫦娥她只愛着那些成雙成對的燕,一點也不可憐那些空閨獨守之人,在這樣的渲染下,使得人思緒萬千。


對蘇軾的評價

蘇軾,因其才華出眾,才思敏捷,一生所作詩詞無數,後世之人將他列為唐宋八大家之一。除此之外,蘇軾還有哪些特點,人們又都是從哪些方面評價他,如何評價他的呢?下面咱們簡單分析分析。

蘇軾圖像

首先,單從外貌論,很多人評價蘇軾是一名翩翩公子,風流倜儻,深得女人的喜愛。這點從他一生中的婚姻便能看出一二,蘇東坡一生曾娶妻三任。在第一任妻子王弗死後,其堂妹王潤之因一直暗戀姐夫蘇軾便託人做媒,最終也是如願以償成為第二任蘇夫人。為了懷念逝去的妻子,蘇軾曾作《江城子》一詞,深深地抒發了對亡妻的悼念之情懷,也因為此,他被後世評價為多情之人,也算是當之無愧。

其次,單從目標方向論,人們對他的定義則是一個有抱負有理想之人,能夠堅持自己的理想,永不放棄。少時的蘇軾是很崇尚儒家思想的,他也一心為考取仕途,以取得功名然後報效朝廷為自豪。但他顯然並不被命運之神所眷顧,仕途之路也算是一波三折,風波不斷,更曾經因為得罪新派勢力而被冤枉入獄,出獄後蘇軾曾經一度重新被任用,但很快地又再次被一貶在貶。但這種曲折的經歷,並沒有打消蘇軾的最初方向和理想,從這點來看,他也應該算得上是一個有為之人。

最後,單從思維論,評價蘇軾是一個思維開闊,豪邁大氣之人可謂是精準確切。他的諸多作品便充分體現了這一點,豪邁之師,當屬蘇軾。

蘇軾被稱為什麼

李白被稱之為“詩仙”,杜甫被稱之為“詩聖”,這兩位的這兩個稱號對於現在的人來説可謂是婦孺皆知吧。可是有了“仙”有了“聖”還有個“神”應該是誰呢?人們是把蘇軾稱之為“詩神”。

蘇軾畫像

蘇軾能被稱之為“詩仙”不僅是因為他是一位傑出的文學,留下了無數為人稱讚的詩詞,還是因為他是一位很厲害的文學批評家,給他人的作品以見解,促使他們也成長成一位成熟的詩人。

蘇軾的“神”不是神在他是一位曠世奇才,而是“神”在他那獨特的文學見解。比起文學帶來的“風花雪月”他更加看重文學具有的社會功能。蘇軾一向反對“貴華而賤實”,覺得文學的創作者是要有一定的社會生活感受。他在《答謝民師書》中寫道“如行雲流水,初無定質”,“文理自然,姿態橫生”這些,表明了他覺得寫文章必須敢於革新以及獨創。蘇軾也覺得文藝的創作技巧是需要探討的,他在《答謝民師書》用“求物之妙如繫風捕影,能使是物瞭然於心”這樣的話來表達。蘇軾的文藝觀更直觀的感受就是在他的創作中。在作品中表達出自己的感受,感想還有對人的教導。

多去看看蘇軾的文學作品,體會他的獨特之處,有了這些和別人不一樣的地方,他才能被人稱為“詩神”。這是大家對於蘇軾的文學功底以及文學態度的一種最直接肯定。

蘇軾死後諡號

蘇軾,生於1037年,卒於1101年,享年65歲,字子瞻,又字和仲,雅號有很多,最出名的要數“東坡居士”,所以現代人多稱蘇軾為蘇東坡,漢族,現在的四川上眉州市人,是蘇洵的次子,與其弟弟蘇轍一起父子三人被稱為“三蘇”,父子同列為“唐宋八大家”,蘇軾的文學成就極高,堪稱是宋代成就最高的文人。

蘇軾畫像

蘇軾的人生充滿了坎坷,但是蘇軾胸懷寬如大海,生性豪放,所以即使是生活不很如意也不會鬱鬱寡歡,所作出的詩詞都豪放不羈,創立了與婉約派相對應的豪放派詩詞,堪稱文學史上的天才。蘇軾一生曾經三起三落,多次受到貶謫,但是也許正是這些坎坷才造就了蘇軾的成就。

晚年的蘇軾一度被貶謫去了現在的廣東省惠州市,甚至最後被貶去了海南,被貶謫海南可以説是當時僅次於滿門抄斬的罪名的一種懲罰,由此可見蘇軾的晚年也是非常不幸的。後來宋徽宗繼位,蘇軾被召回汴梁,但是不幸在回京的途中病逝在常州,被安葬在汝州郟城縣,也就是今河南郟縣。諡號“文忠公”。

以“文”開頭的諡號後面的字根據等級可以分為正、貞、成、忠、端、定、簡、懿、肅、毅、憲、莊、敬、裕、節、義、靖、穆、昭、恪、恭、襄、清、修、康、潔、敏、達、通、介、安、烈、和。也就是説給與蘇軾的諡號是第四級,可見對其是非常推崇的。後來南宋高宗朝乾通6年又給蘇軾追加諡號“文正”。可見對蘇軾的文學藝術成就是相當認可的。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811 字。

轉載請註明: 《洞仙歌》蘇軾創作背景分析 揭秘蘇軾的人生軌跡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