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從5歲開始學鋼琴,學了十多年,考到了九級。我媽媽在我最不想學的時候,一直堅持逼我學。她想讓我學樂器的主要原因是:(1)認為練習樂器可以讓我坐得住,靜得下心來學習。這一點在我身上實現了,雖然我不確定是不是應該完全歸功於鋼琴。(2)另外一個原因,是覺得有這一技之長,至少可以靠教鋼琴謀生,這一點沒有實現過,但也不是沒有實現的可能。(3)再者,她也有過認為我可以變成鋼琴家的瘋狂夢想,這一點當然實現不了,我沒有成為音樂家的特殊天賦。
現在,我長大了,也到了思考要不要讓自己的孩子學樂器的年齡。作為一個拿到教育碩士學位的人,我做了很多調查,企圖從孩子大腦發育、科學成長的角度,確定一下小孩子有沒有必要學樂器。
最後得出的結論是,學樂器有可能是開發孩子大腦潛能最好的活動,原因如下:
1. 演奏樂器的時候,孩子的大腦在做“全身運動”
一個正在演奏大提琴的孩子,看上去很平靜,認真地讀譜、準確而專業地在琴絃上拉出想要的音符,ta的大腦其實活躍得像一場煙花大會。
神經系統科學家們,通過使用功能核磁共振(FMRI)、正電子發射斷層攝影術(PET)等技術,對人類的大腦活動做了幾十年的研究。現在大家都知道,因為大腦分工不同,人們在看書、做數學題的時候,可觀測到的大腦活動區域是不一樣的。
大家可能不知道的是,人們在聽音樂的時候,其實整個大腦都在活躍。這也是為什麼胎教、早教鼓勵家長給寶寶們聽音樂。因為我們需要同時處理音樂中的節奏、旋律、歌詞等等,才能理解音樂的內容和它所傳達的情感。從你聽到音樂,到開始不自覺地打起節拍,短短几秒鐘的時間,你的整個大腦已經隨之舞動起來。
而演奏樂器比聽音樂更厲害,大腦的各個部分不僅僅活躍起來,而且需要快速處理各種信息、建立各種鏈接。彈奏樂器的時候,需要用到視覺、聽覺來讀取信息,還需要大腦調動雙手來執行動作。長期的音樂訓練,能夠強化大腦在這三個方面的配合。孩子做別的事時,比如聽課、下棋,就能把練琴時鍛鍊到的能力運用起來,從而達到提升孩子學習效果的作用。
2. 演奏樂器促進左、右腦的協調,讓孩子成為全面人才
演奏樂器和聽音樂的區別在於,孩子除了理解音樂,還需要協調的左、右腦,來完成演奏的動作。左腦負責語言、數學能力,右腦負責創新、想象力。
有研究表明,練琴可以促進腦胼胝體的生長,這是鏈接左腦和右腦的橋樑。這樣一來,左腦、右腦之間的交流會越來越順暢,交流通道也越來越多樣化。最終,綜合提升孩子在學習上和現實生活中,解決問題的能力。
3. 學樂器的人有更強的管理能力
管理能力是一項很複雜的綜合能力,既需要一個人有全局觀,把握整體戰略、實施計劃,又需要一個人很細心;既需要一個人很理性,又需要很感性地理解、協調團隊成員之間的關係。學樂器的人既要把握整首歌的調性,又要確保每個音符的準確性;既要理性地處理琴譜中的信息,又要有豐富的情感表達。因此,音樂家們也可以是很優秀的管理者。
4. 學樂器的人有更強的記憶力
由於學習樂器的人,能夠更好地調動左腦和右腦之間的交流,也就能更快更有效地調動自己的記憶。就像是網絡搜索引擎一樣,玩音樂的人會給自己的記憶貼上各式各樣的標籤,比如給這段記憶賦予某種情感、把記憶和聲音聯繫起來、記住某件事發生的場景等等。
5. 學樂器比學其他技能更重要嗎?
目前來説,科學家們並沒有斷言學樂器比學畫畫、體育等其他技能重要。但是就大腦活躍程度而言,這種能夠調動整個大腦的活動,是演奏樂器所獨有的。
通過學樂器可以鍛鍊大腦也是有科學依據的。有一個實驗,科學家們從一羣智力水平、神經傳輸速度一樣的人裏,隨機挑選幾個人,讓他們去學一段時間樂器。與沒有學樂器的人相比,這幾人多個方面的大腦功能都得到了提高。
我們的大腦就像一個交響樂團,有不同的樂器在其中,只有學會協調、鍛鍊大腦的各個部分,才能奏出最美妙的樂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