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種父親只會讓孩子們越來越糟!父母必須看到

期末成績出來了,有的孩子“喜提大獎”,有的孩子“慘遭懲罰”。

考得好的孩子,都是一樣的幸福,沒考好的孩子,各有各的“不幸”。

這兩種父親,只會讓孩子更差!

第一種:“考B,會被爸爸用鉛筆戳”

玲玲今年讀三年級,性格內向,成績中下游,上課從不舉手發言,眼睛大大的,卻總是沒有一絲神采。

今天,期末成績發下來了。玲玲看着成績單上,幾個扎眼的“B”,眼圈立刻就紅了。同桌問她怎麼了,玲玲嘆氣説:“只要考一個‘B’,回家爸爸就要罵我,還會用鉛筆戳我。”

下午,回到家,爸爸果然一進門就問:“成績下來了嗎?”玲玲一臉惶恐地點點頭。“考得怎麼樣?”玲玲眼裏含着淚,帶着哭腔説:“一個A,兩個B。”“什麼!兩個B?!怎麼回事!”玲玲低着頭,嚇得不敢説話。

爸爸更來氣了:“你是怎麼複習的?啊?天天趴在那裏看書,都學什麼了?!給你説,好好學,好好學,就給我考這點分兒啊!……”

爸爸一句不停地責罵,玲玲面無表情地看着爸爸,爸爸的嘴在不停地説着什麼,但玲玲一句也聽不進去。她只覺得耳朵嗡嗡響,頭裏面像是爆炸了一樣。

突然,爸爸拿起桌子上的鉛筆,朝玲玲腿上使勁兒地戳了好幾下,玲玲疼得一下子大哭起來,一邊捂着腿一邊喊:“我錯了,爸爸,我錯了!”

玲玲真的知錯了嗎?並沒有。爸爸罵完孩子,打完孩子後,會怎麼做?等着孩子“知錯能改”。

第二種:讓孩子自己“家默”,寫錯了還要挨罰

寧寧今年讀二年級,屬於下課“動如脱兔”,上課“靜如處子”的孩子。學校裏的語文課,老師總會佈置“家默”的作業,就是家長根據老師要求,給孩子聽寫字詞。

寧寧的爸爸,對孩子要求很是嚴格——“家默”要求寧寧自己完成,“校默”時不允許出錯,“錯一罰三十”。因為“校默”天天有,所以幾乎每天晚上,寧寧都要挨罰。就算已經困得哈欠連天,也要堅持寫完。

因為,爸爸説這是在給孩子“立規矩”。於是,第二天新的“校默”,接着出錯,接着罰寫。自然,期末考試,寧寧一定沒有考好,不知等待寧寧的又是什麼懲罰。

寧寧爸爸與其説是“給孩子立規矩”,不如説用“懲罰孩子”在“幫自己偷懶”。

成長的過程,就是不斷改正錯誤的過程。

奇怪的是,非常多的父母認為,只要逼孩子做“學習”這件事,孩子就能學習好。

他們忽略了中間最重要的一個環節——告訴孩子學習的方法。為什麼呢?因為打罵孩子,比教育孩子省心多了。教育孩子的一個重點,就是面對孩子犯錯,心平氣和。然而,很多父母做不到。

孩子沒考好,父母這樣做

第一、肯定孩子的努力。先肯定孩子對期末複習做出的努力,培養孩子“一分耕耘一分收穫”的意識。

第二、找到錯題的原因。針對錯題類型,分析出錯原因,比如粗心,計算不熟練,知識點沒掌握等。

第三、制定以後的學習計劃。根據薄弱環節,父母與孩子一起制定學習計劃,查缺補漏。

最後,一段話送給各位父親

“什麼是男子漢?我覺得,他首先應該全身心地愛自己的孩子,和孩子平等相處。打罵孩子的爸爸都不是男子漢,是懦夫;其次,他還不嫌棄孩子,不管孩子是什麼,他都愛孩子。孩子是你生的,如果你不滿意,就打自己。打孩子算什麼?又不是孩子非要讓你把他生出來的。”——鄭淵潔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257 字。

轉載請註明: 這兩種父親只會讓孩子們越來越糟!父母必須看到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