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綠:國際學術交流不應被政治化

“學術研究沒有國界之分”,這一學者們廣泛認同的原則卻被美國政府再次打破,讓學術合作成為政客們的工具。

近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在新聞發佈會上宣佈將取消數千名在美中國研究生和研究人員的簽證,將他們驅逐出境。隨後美國白宮官網發佈《關於停止部分中國學生和研究人員非移民入境的公告》(以下簡稱《公告》),明確指出除符合例外條款的人員外,正在或曾在“軍民融合戰略”(military-civil fusion strategy)機構工作、學習或研究的人員,不能以J類或F類簽證入境美國。這一公告已於美東時間6月1日中午12時生效。據《紐約時報》報道,美國官方估計這一命令將對至少3000名在美中國留學生產生影響。美國政府這一針對中國留學生和研究人員的行政命令阻礙了中美科研人員在尖端領域開展學術合作,甚至可能導致中美兩國在教育和學術領域的部分“脱鈎”。

儘管美國政府態度強硬,但我們仍要看到美國高校並不完全認同美國政府的行為。針對特朗普政府發佈《公告》一舉,美國許多大學表示無法理解,甚至將其形容為“偏執狂”一樣的舉動。美國康奈爾大學、聖母大學和西北大學都發表了相關的不配合聲明。事實上,此前在美國聯邦調查局(FBI)和司法部(DOJ)開展對部分華裔教授、學生的調查時,美國大學拒絕配合的聲音就遠高於支持。美國學界普遍認為多元化對美國大學開放的學術氛圍做出積極貢獻,同時認可眾多中國學者在科研領域取得的重要成果和對美國的支持。

當下,面對美國政府發佈《公告》驅逐部分中國留學生和研究人員這一挑戰,中國首先應採取積極措施保障這些在美公民的安全。同時還應從長遠考慮,積極與美國進行對話溝通,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維繫中美正常的學術交流合作。

第一,考慮增加臨時包機,為在美留學生和研究人員提供必要支持。《公告》內容生效後,數千名在美中國留學生和研究人員面臨疫情和被驅逐出境的雙重風險,人身、財產安全都受到威脅。面對當前的緊急情況,中國應採取靈活安排,為留學生們提供必要幫助。

第二,加大支持中美高校合作辦學,對沖美國收緊留學生政策的影響。日前,多位中美知名高校校長都認為面對新冠疫情各國更應加強教育合作,當前形勢下,加強開展與美國知名高校的合作辦學工作,有利於把美國優質教育資源引入中國。

第三,從輿論上正面回應美方對中國利用留學生和研究人員從事“間諜活動”的不實指控。此次《公告》主要針對那些與“軍民融合戰略”有關的大學和個人。但高校作為具有重要研究職能的機構,從事與國防相關的研究工作在國際上並不罕見。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理工大學等高校參與一些國防科研項目並不代表他們來自軍方。況且被美國點名的這13所學校中,10所都為教育部或工信部直接管理,並不像美國描述的那樣與軍方有着特殊聯繫。我國的各種國際人才培養政策不違反國際慣例,更不是利用學生進行“間諜活動”的行為。對於外部的質疑和誤解,我們應予以及時的正面回應。

第四,建議中美大學召開圓桌論壇,共同制定中美學術合作規範,嚴格區分科研合作與學術不正。目前中美在學術交流方面的分歧本質上是對學術不正行為的抵制,中美雙方高校等有關機構共同商討規範,將有助於避免個別的學術不正行為阻礙中美學術合作。

最後,中國學生在選擇留學目的地時可以更多元化。在美國政府試圖阻撓中美教育合作的情況下,正在準備出國留學的學生可以更多地考慮去英國、法國、德國、意大利等歐洲國家留學。

中美關係雖然存在重重挑戰,教育合作和學術交流一直都是聯繫中美兩國的重要紐帶,更為中美兩國實現各自進步作出重要貢獻,美國政客不應為了政治私利毀掉這個紐帶。(作者是全球化智庫(CCG)聯合創始人兼秘書長)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489 字。

轉載請註明: 苗綠:國際學術交流不應被政治化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