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快遞站發家 因高科技突破
第一家無人便利店的前世今生
劉曉戴着鴨舌帽,停在一個像是大型集裝箱的盒子門前。上面寫着――“一個有黑科技的‘魔法盒子’,面部識別進店,自助結賬。”
入口是一扇玻璃門,劉曉站在門口台階上,仰頭看着屋頂上的攝像頭,電子屏幕上立刻出現了他的微信頭像。玻璃門自動打開,店內響起電子提示音:“劉曉,歡迎光臨!”店裏沒有服務員,他選了一瓶可樂和一袋薯片。接着用手機掃了掃包裝袋後面的條形碼。手機上跳轉出商品名稱和價格。點擊加入購物車、結算,一共9.5元錢,他點了支付,走出了便利店的大門。
這是開在北京You+國際青年社區的小麥便利店,也是北京第一家實現可無人值守模式的智能便利店。
今年,北京各城區都相繼湧現了一批無人便利店。近日,有報道稱一些無人便利店先後獲得融資,累計超1.3億元,還有居然之家等傳統企業加盟。無人便利店越來越火,但這樣的模式能推廣開嗎?
控制室温比防盜更重要
小麥便利店的室內面積約20平方米,裏面有零食區、開架冷藏區、豆漿機、裝滿包子饅頭的加熱櫃等,還有共享充電寶、急救箱、氣温計。它於今年4月在You+國際青年社區試運營。
顧客只需要站在門前一秒鐘即可刷臉進門,挑選好商品後,用手機掃描商品背後的條形碼即可自助結賬。探訪多次發現,在中午和傍晚店內均沒有工作人員,早晨7點會有幾個人來理貨。早上9點和晚上10點,店內會有一名小哥為顧客服務。
目前,顧客們大都很嫺熟地刷臉進門,手機自主購物。店門口沒有超市裏的防盜報警門,只是店內安裝了攝像頭。
“在人流量大時,我們設置了一名店員,這是為了讓用户有更温情的購物體驗。”小麥便利店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他們就在距離便利店約200米的地方辦公。
小麥便利店門口的桌上,有一個氣温計。工作人員介紹,這是為了實時監測室內温度。因為便利店的建造材料並非鋼筋水泥,線下運營部門在第一代門店問世後,就明確了盛夏時節必須控制室温,在第二次迭代時,產品研發部門就發掘出一種可以抗高温的材料。
不管北京的室外温度如何,小麥便利店內的温度是26攝氏度。據悉,上海的某無人便利店曾在當地連續高温的7月,因巧克力等貨品融化而一度被迫“暫停運營”。
從校園快遞站到智能便利店
2013年,小麥公社還未涉足便利店行業,它還是一家校園裏的快遞服務公司。
最初,學生可以通過“小麥公社”微信號查詢快遞,然後到校園服務點取快遞。後來,除了寄取快遞,原本用來查詢快遞的微信號上還賣起了水果零食。從2013年到2015年,小麥公社從快遞業務延伸出網上購物、餐飲服務,後又拓展到多功能校園超市。2015年9月,第一家“超市+快遞”模式的小麥便利店在北京建築大學開業。
運營校園超市時,小麥公社發現,當結賬隊伍排到7個人以上時顧客就會變得不耐煩。而在假期,購物的學生很少,但便利店24小時都需要有人值守,包括除夕當天。“運營人員很辛苦,人工成本也很大。”
“怎麼才能讓顧客不用排隊就能結賬?怎麼才能既可以提供温情的服務,又能解放不必要的人工?”小麥公社副總裁全斌告訴記者,“在2016年,人臉識別技術、語音交互技術已經很成熟了,移動支付也深入到了大眾的日常生活中。我們想把技術整合起來,運用到便利店的交易場景中去。”
2016年6月,小麥公社拜訪了美國的無人便利店――Amazon Go。經過將近一年的調查、試測,2017年4月,他們在北京You+青年公寓落地了第一家智能便利店。
所在社區的人相互都很熟
據介紹,試運營至今,You+社區小麥便利店的盤虧率遠低於傳統便利店,也幾乎沒有偷盜發生。
“進入小麥便利店,你可能會看不到工作人員。但是在後端,技術團隊每分每秒都在通過攝像頭觀察着用户的購買行為。”工作人員介紹説,顧客刷臉進入時,會記錄下他的身份信息,如果偷竊就會被列入黑名單。而且,人流量大時,還會有一名店員現場監督。
正在購物的德國小夥子Frank告訴記者:“我們這個社區都是熟人,便利店裏都是些幾塊錢的東西,攝像頭監控着呢。偷東西?誰也丟不起這個臉。”這裏的住户們還都在一個微信羣裏,每個月,大家會投票選出最受歡迎和最不受歡迎的人。社區規定,“最不受歡迎的人”將不被續租。
鮮為人知的一個背景是,小麥便利店所在的You+社區裏住了五百人,有三百人左右是創業者。年輕、愛交朋友、喜歡新鮮東西是他們的共性。據悉,You+國際青年公寓有一個“三不租”的規矩:一是45歲以上不租,第二是帶孩子的不租,第三是不愛交朋友的不租,入住一個月內必須認識10名以上朋友。還有房客KPI(關鍵績效指標)測試,通不過還不讓住。
在You+住了兩年的劉曉告訴記者,小麥便利店開業的第二天,他就在自己的朋友圈發佈了體驗感受和使用説明,“店剛開業時,很多用户都會在羣裏發,為小麥公社省去了不少推廣成本”。來中國創業的新住户Frank表示,任何奇奇怪怪的點子在You+社區都會很平常。“無人便利店的科技感提升了顧客的購物體驗,所以剛開業時大家都會爭着使用。”
You+是一個封閉式小區,小麥便利店面向的人羣也是小區內的住户,而且相互都很熟悉。每天晚上10點到12點,是You+社區裏的社交高峯,院子裏聚滿了聊天喝酒的人。這個時間段成了小麥便利店除三餐之外的一個獨特的銷售波峯。
“這個行業是大錢砸出來的”
不少人擔心,如果把無人便利店搬到老舊小區裏,刷臉進門、手機結賬反而會給不熟悉互聯網的顧客帶來麻煩,還可能會有流浪漢在店內納涼、取暖,佔用空間等。
晨暉資本投資總監餘曦表示,“最核心問題是,無人便利店到底改變了什麼――是離家更近了嗎?商品更便宜了嗎?還是結賬更快了?無人結算看似能讓結賬變得更快,但現有的技術並不能在完全無人的情況下防盜,這就變成一件很考驗人性的事。”
行業研究的數據顯示,711、羅森等便利店的營收中,有三到四成來自關東煮、包子等二次加工食品,這些食品毛利很高,都需要人現場做。“無人便利店看似一件很時尚的事,其實最後會發現,便利店的核心點是需要人來支撐的。”
“況且,無人便利店是商家自主搭建的盒子,以後是否會被算作違建?”不過不用交房租,確實能省下不少錢。
清華大學x-lab創業培育顧問陶鋒老師的觀點稍有不同,他認為儘管現階段無人便利店尚有一些缺陷,但技術將會日趨成熟,成本也會越來越低。未來也許會優化到完全無人,或者一個人同時管理多家門店。
那麼,無人便利店能開多久,它的未來將會怎樣?
“無人便利店要想長期穩定地發展下去,必須在一個區域內密集地開。因為消費者在選擇便利店時,更喜歡距離最近的,而很少考慮這家店是無人店還是傳統店。所以,無人便利店要想帶來顛覆性的變化,佈局密度是關鍵問題。”餘曦告訴記者,“無人便利店只開一兩家解決不了問題,這個行業是要靠大錢砸出來的。”
互聯網行業專家,天使投資人趙鑫,同樣認為,無人便利店只有開得足夠密集才能獲得客户。未來,當技術成本降低時,無人便利店有望減少傳統便利店經營成本,這是無人便利店存在的意義之一。
“無人便利店剛剛開始,還未結束。”
實習記者 謝宇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