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觀劇報告:戰國四大名將PK: 大秦帝國白起VS趙國高級將領廉頗, 誰怕誰?

由 仁連榮 發佈於 綜合

  戰國時代是我國古代史上戰爭非常多的時期。當然,戰國時代的由來是不是跟軍事衝突和戰爭有關,或許是一個巧合,但戰國時代,戰爭多是毋容置疑的,整個戰國就是諸國爭霸爭雄史。據説,戰國時代大大小小的戰爭有兩百多場,戰場上犧牲的軍隊人數大約200萬人。

  比較著名的戰役有周威烈王七年至十八年,公元前419到前408年的魏攻秦河西之戰;周威烈王十八年至二十年,公元前408—前406年的魏滅中山之戰;周顯王三年至四十七年公元前366年到前322年的秦收復河西之戰;周顯王十五年至十六年,公元前354到前353年),桂陵之戰;周顯王二十八年,公元前341年的馬陵之戰;周慎靚王三年至秦王政六年,公元前318—前241年的合縱攻秦之戰;周赧王十四年,公元前301年的垂沙之戰;周赧王二十二年,公元前293年的伊闕之戰;周赧王五十五年,公元前260年的長平之戰;周赧王五十六年至五十八年,公元前259—前257年的邯鄲包圍戰;周赧王三十一年,公元前284年的燕攻齊之戰;周赧王三十一年至三十六年,公元前284—前279年的即墨保衞戰;趙悼襄王元年,公元前244年的趙破匈奴之戰。

  最後是秦王嬴政的滅六國的一系列戰役。

  當然,戰爭多出現的軍事人才也就多,以上戰役涉及的各國軍方高級將領有吳起、龐涓、孫臏、白起、王翦、廉頗、李牧、趙奢、樂毅、田單、公孫衍等等。

  當然,在各國的軍方精英中最著名的是戰國四大名將:白起、王翦、廉頗、李牧。戰國四大名將是戰國軍事形勢的重要寫照。其中白起和王翦屬於秦國,廉頗和李牧屬於趙國。由此可見,秦趙兩國軍方高級將領上可以説是勢均力敵。

  我們可以從政治網絡、人生經歷和背景分析來分析一下戰國的四大名將。

  先看白起。出生不詳,死於公元前257年,戰國時期秦國人。白起在秦昭王時征戰六國,為秦國統一六國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曾在伊闋之戰大破魏韓聯軍,攻陷楚國國都郢城,長平之戰重創趙國主力,功勳赫赫,白起是繼中國歷史上自孫武、吳起之後又一個傑出的軍事家、統帥,位列戰國四大名將之首。

  廉頗,生卒年不詳,戰國末期趙國的名將,靠着對齊作戰的勝利而名噪諸侯。長平之戰前期,他以固守的方式成功抵禦了秦國軍隊。長平之戰後,又擊退了燕國的入侵,斬殺燕國大將,並令對方割五城求和。趙悼襄王時,由於不得志,他先後投奔魏國大梁和楚國,奔魏居大梁,後老死於楚。

  王翦,戰國時期秦國名將,主要戰績有破趙國都城邯鄲,消滅燕、趙;以秦國絕大部分兵力消滅楚國。與其子王賁一併成為秦始皇兼滅六國的最大功臣。王翦是琅琊王氏和太原王氏的始祖。

  李牧,出生不詳,死於公元前229年。 李牧的生平事蹟大致可劃分為兩個階段:最開始是趙國北部邊境,抗擊匈奴;後以抵禦秦國為主,因在宜安之戰重創秦軍,得到武安君的封號。公元前229年,趙王遷中了秦國的離間計,聽信讒言奪取了李牧的兵權,不久後將李牧殺害。

  而最有巧合的戰國四大名將中,白起對戰廉頗,王翦對戰李牧,都有交集,更為驚訝的是白起對戰廉頗和王翦對戰李牧中,最後的勝利都屬於秦國,而且趙國兩位高級將領都是敗於宮廷政治,而並非戰場上。

  無疑證明了這些軍方精英雖然在戰場上勇猛無敵、指揮若定、運籌帷幄,但是在宮廷政治和政治事務上都不專業,表明了職業軍人的短板。

  當然,這是後話。現在我們要對比是白起和廉頗。

  沒有史料和證據顯示二人真正對決誰會輸,誰會贏。二人似乎只有一次“交鋒”,那就是長平之戰前期。首先是廉頗對戰秦國軍方高級將領王齕(he),未分出勝負,廉頗死守了兩年。後來秦國使出了離間計,廉頗被撤職,趙括取而代之,秦國這邊也換上了白起。結果我們都知道。

  但二人並沒有真正對決,於是有人説趙國如果不換廉頗,秦國不一定能贏,趙國不一定慘敗。也有人説即便是不換廉頗,趙國也不一定能贏。因為在九原一戰中,白起8萬騎兵敗廉頗10萬騎兵並殲滅其6萬後,及至廉頗終老之年,廉頗與秦軍交手重來都是防守,沒有過哪怕僅僅一次進攻。不過歷史不能假設,孰是孰非,我們已經不得而知。

  其實,最後無論是勝誰負,傷害的還是老百姓。所以,戰爭本來就沒有正義與非正義之分,道德與不道德可言,和平才是我們的勝利。

  雖然白起和廉頗沒有真正對決,但王翦和李牧是有真正對決的,而且非常精彩。不過這將是下一個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