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個月小男孩因病失去手和腳, 術後醒來臉上的表情感動了無數人
世事無常,誰也無法預測下一秒將會發生什麼,當遇到挫折你是微笑面對還是心灰意冷呢?這個11個月可愛的小男孩的名字叫泰勒,是個英國寶寶。他出生以來,調皮的不行,卻也是家人的開心果,很健康也很可愛,但是一件很不幸的事情降臨到了他的身上。
泰勒在3個月的時候被診斷患有腦膜炎球菌性敗血症,這種病發展的很快,並且沒有辦法治癒,醫生為了保住小泰勒的性命,只能選擇截去他部分的手和腳
由於年齡太小,截肢後的小泰勒很快陷入了昏迷,醫生曾宣佈小泰勒只剩下幾個小時的生命,讓人感到慶幸的是手術後第17天,泰勒終於醒了過來,讓守候在病牀旁的父母稍微放下一點心來。
醒過來的小泰勒似乎並不知道眼前發生了什麼,雖然臉上還殘留着傷痕,但見到父母陪在身邊,就對着自己的父母露出了天真的笑容,這一笑卻把在場的醫生和泰勒的父母感動的流淚
在小泰勒後來住院的日子裏,他不吵不鬧,並沒有因為截肢而難過,這個可愛的小傢伙一直保持着微笑,這也讓父母寬慰了不少
面對這些不幸,樂觀勇敢的寶寶仍然能微笑着面對命運的折磨,真是讓大家為他驕傲。大家都稱微笑的泰勒為勇敢的小英雄。希望他長大後,能一直這樣堅持勇敢,面帶微笑。
舞蛇,是印度一項專有文化,街頭小巷著名景點,一度都是這種表演。舞蛇者吹響笛子,那些人們印象中無比危險的毒蛇在柳枝籃筐中翩翩起舞。
圖中的老人名叫布蒂,今年65歲,是印度所剩下為數不多的舞蛇者。
根據布蒂所説,“現在生意越來越不好做了,收入也非常少,一天往往只有相當於3美元的收入。”
為何呢?因為印度在1991年出台的一項政策,根據自然動物保護者的要求,禁止了舞蛇者的合法性。
因為在動物保護組織者認為,舞蛇者經常要虐待毒蛇,拔掉毒牙,擠出毒腺,還經常要進行盜獵。
而幾十年前,舞蛇者依然是上層人士喜歡結交的對象,因為在印度,蛇是神明一樣的存在,舞蛇者往往被認為是神的使者。
布蒂説,自己的家族已經7代舞蛇,可現在生活越來越窘困無法繼續,很多村子裏的年輕人都離開了。
村子裏剩下的人也生活在貧困中。
當然,還會有一些沒有一技之長的孩子開始學習舞蛇。
一些小朋友從小就要和蛇在一起。
這些蛇終歸是有毒的多一些,雖然可以拔掉牙、擠掉毒腺,但依然有不小危險。
看看這些小朋友與蛇在一起,挺震撼的。
孩子們其實還是挺喜歡的。
或許他們只是覺得好玩吧。
從小就學習舞蛇。
但未來真的有他們的舞台麼?
其實毒蛇自己的生存空間也在被壓縮。
可憐的蛇,可憐的舞蛇者。
(2017-09-11)
(環球時報9月8日報道)“印度必須為與中國和巴基斯坦兩線作戰做好準備”,印度陸軍參謀長比平·拉瓦特(Bipin Rawat)6日在智庫演講時宣稱,中國正採取“切香腸戰術”,“佔領印度的領地”,並渲染印度面臨與中巴“兩線作戰”的威脅。前不久,中印剛剛結束了洞朗地區的邊界對峙,拉瓦特此時發表這番言論7日引起印度媒體“圍觀”。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研究員趙干城7日對《環球時報》分析説,拉瓦特這番話主要是對印度國內説的,他想利用洞朗對峙剛結束的時機,突出陸軍的重要性,以便爭預算、爭地位。
《印度斯坦時報(Hindustan Times)》網站7日稱,拉瓦特6日在軍方智庫陸地戰爭研究中心演講時稱,印度面臨着與中國和巴基斯坦同時開戰的潛在威脅,“我們北邊的對手(中國)正在秀肌肉,他們採取切香腸戰術,逐步侵佔我們的領土,測試我們的底線……我們必須警惕,謹防局勢升級演變為衝突”。拉瓦特稱,這類衝突可能是小規模的,很快就能結束,但也有可能像滾雪球一樣擴大為全面戰爭,而巴基斯坦那時會藉機進犯,“我們必須做好準備”。拉瓦特還宣稱,中國在洞朗對峙中利用媒體和信息技術對印度發起“心理戰”。報道稱,“切香腸戰術”指的是採取一系列細小、隱蔽的行動,以達成一個大目標。談到核武器對戰爭的威懾作用時,拉瓦特稱,“核武器是威懾力量,但是説它們能阻止戰爭或讓一些國家不敢發動戰爭,我們不認同”。
在今年6月拉瓦特也曾叫囂印度在為“2.5線戰爭”做準備,即同時應對中國、巴基斯坦和國內的安全威脅。新德里電視台(NDTV)的報道認為,儘管拉瓦特並不是第一次發表這類言論,但在印中洞朗對峙剛剛結束,且兩國領導人已經表示要推動兩國關係向前發展時,拉瓦特説這樣的話顯現出印度軍方依舊對印中局勢保持高度敏感。
《印度教徒報(The Hindu)》的報道則提到,拉瓦特渲染“兩線作戰”威脅的同時,還在演講中大談陸軍在印度軍隊中的重要性。該報援引他的話稱,“戰爭將在陸上進行,陸軍的主導地位必須保持。海軍和空軍將在支持陸軍行動方面扮演很重要的角色。但無論何種情況,哪怕我們控制了空中區域,最終贏得一場戰爭必須得確保國家領土的完整。在各軍種共同執行任務的情況下,陸軍扮演主導角色意義重大”。《印度教徒報》稱,三軍融合在印軍中是一個棘手的問題,各軍種擔心他們的自主權會被“侵蝕”。最近,為爭奪對武裝直升機的控制權,陸軍和空軍產生爭執。
此外,印度多家媒體7日宣稱,洞朗對峙“還沒完”。《印度快報》引述政府消息人士的話稱,8月28日從洞朗撤軍只是“第一階段”,印中各自後退了150米,目前相距僅300米。報道稱,雙方有望進一步撤軍,回到6月16日之前的位置,但這一日期目前不能確定。
清華大學國家戰略研究院研究員錢峯對《環球時報》表示,拉瓦特此時發表“兩線作戰”的言論非常不合適,是對在洞朗事件中已經陷入低谷的中印關係的嚴重破壞。趙干城認為,印度是文官政府,軍隊對外交政策的話語權有限,個別軍方高官的話不會有什麼影響。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耿爽7日表示,不知道拉瓦特的言論是他個人的即興發言還是代表印度政府的立場。中印互為重要鄰國,也是兩個最大發展中國家和新興市場國家,一個健康穩定的中印關係符合兩國人民根本利益,也是本地區和國際社會的共同期待。希望印度軍方有關人士看清歷史潮流,多説有利於中印關係發展的話,多做有利於中印關係發展的事。
以下為網友評論:
網友“大風車”:別污了香腸的美名,啊三就是一坨狗屎。
(2017-09-08)
一、國家簡介:
印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公元前2500年至1500年之間創造了印度河文明。1600年英國侵入,建立東印度公司。1757年淪為英殖民地。1947年8月15日,印巴分治,印度獨立。1950年1月26日,印度共和國成立,為英聯邦成員國。
印度是世界第二大人口大國,印度是當今金磚國家之一,也是世界上發展最快的國家之一,印度經濟產業多元化,涵蓋農業、手工藝、紡織以至服務業。至今印度三分二人口仍然直接或間接依靠農業維生。今天要説的是印度的咖啡農業。
二、歷史起源:
1、印度咖啡的傳奇故事以一種謙卑的方式開始。
公元1600年,聖聖巴巴·巴德兜裏揣着幾棵可以發芽的咖啡種子在卡納塔克邦的自家院子裏種下了“摩卡七星”一開始大家都不在在意這些花園裏的“天外來客”,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裏咖啡樹苗開始自我生長並開始蔓延起來。至18世紀由於英國的殖民統治和對咖啡需求,促使英國的企業家進入印度淘金,企業家們成功征服了印度南部的森林地帶。至此印度的商業咖啡開始擴大種植,並迅速發展起來。:
2、印度咖啡產業的增長和衰落
像印度尼西亞咖啡一樣,印度的咖啡業同樣經歷了大起大落。致使印度咖啡業產生了巨大的財富波動。最初,商業咖啡大都種植阿拉比卡種,種植園主要分佈在今天的卡納塔克邦、喀拉拉邦和泰米爾納德邦的山區地帶。直到1860年開始,白乾病,綠蟲病和葉鏽病,對蓬勃發展的咖啡產業構成了嚴重威脅。在接下來的幾年裏,白色莖杆和葉鏽病的持續破壞給阿拉比卡種植園帶來了幾乎毀滅性的打擊,咖啡減產嚴重,種植面積開始大幅下降。直到1900年,政府出面開始研究尋找補救措施,從印度支那地區(中南半島)引進羅布斯塔種大量種植,使得印度咖啡業迅速發展,至今日印度咖啡年產量佔亞洲總產量25%,居在亞洲第二位。印度咖啡在世界咖啡地圖上保持了獨特的身份。
三、主要種植區域:
1)印度的咖啡種植區域可以分為三個不同的類別
1南方傳統種植區域:如卡納塔克邦、喀拉拉邦,泰米爾納德邦等地區。
為主要的咖啡種植區域,咖啡種植面積超過90%,咖啡產量佔全國總產量的95%。
2東部非傳統種植區域:包括安得拉邦 ,奧里薩邦等地區。少有種植。
3東南傳統種植區域:米佐拉姆邦,特里普拉邦,梅加拉亞邦等地區。少有種植,主要種植羅伯斯塔種。
2)在過去的60年間印度的咖啡種植面積超過4倍的增長,種植面積約40萬公頃。,其中阿拉比卡的種植面積逐漸縮小,種植面積佔總種植面積的40%左右。羅伯斯塔的種植面積不斷擴大,約為總種植面積的60%。
四、咖啡特性:
1咖啡特點:印度咖啡總體口感温和,酸度低酸質優,具有濃郁的異國情調和濃郁的香味,香料感足,餘韻持久。被譽為世界上最好的“淡色”咖啡。
2生長條件:印度咖啡種植區域的氣候條件多樣,適合種植不同種類的咖啡生長。一些海拔高的地區最適合種植阿拉比卡種,而那些温暖潮濕條件的地區最適合種植羅伯斯塔種。
印度將其所有的咖啡都置於一個定義良好的兩層混合遮蔭遮篷下,由常綠豆科植
物組成。在咖啡種植園裏有近50種不同類型的遮蔭樹。遮蔭樹可以防止坡地土
壤侵蝕;它們通過從更深層次上回收養分來豐富土壤,保護咖啡樹不受温度的季
節性波動影響,並對各種植物和動物羣起作用。
印度的咖啡種植園也是必不可少的香料世界:間歇種植各式各樣的香料和水果作
物,如胡椒、豆蔻、香草、橘子和香蕉,都生長在咖啡樹旁
印度是唯一一個採用全區域遮陰種植種植咖啡的國家。一直生產和出口各種高品
質的咖啡,而穩定保持高品質的出口年限超過150年。
五、主要出口區域:
印度生產的咖啡超過80%作為出口,主要出口到歐洲。其中意大利,德國,俄羅斯,土耳其,比利時,波蘭,約旦,西班牙等國為主要咖啡貿易國。
六、印度精品咖啡:
1、季風馬拉巴爾:
幾個世紀前,當咖啡豆被運往歐洲的時候,發生了一場“奇妙”的事故。季風導
致豆子膨脹,改變顏色,獲得一種強烈的味道,贏得了鑑賞家們的喜愛。今天“monsooning”(monsooning)最好的阿拉比卡咖啡豆(Arabica bean)創造出一
種舉世聞名的特色咖啡。口感特點:醇厚,低酸,濃香。
2、邁索爾掘金:
在邁索爾的(Chamundi)山丘上,巨大的奇異的阿拉比卡咖啡豆就能反映出這種稀有的高級特色咖啡,這是一種鑑賞家的樂趣。這些奇妙而奇異的咖啡是由在Chikmagalur、Coorg、Biligiris、Bababudangiris和Shevaroys等地區種植的。咖啡豆非常大,顏色均勻,顏色鮮豔,外觀整潔。在杯子裏,咖啡散發出濃郁的香味,適中的口感,酸度適中,味道鮮美,帶有一絲香料味。這是一種罕見的優質咖啡,真正代表了印度最好的優質咖啡。
3、羅布斯塔Kaapi皇家
是印度皇室的標誌。就像這個印度特色的“kaapi之王”一樣,由粗壯的羅布斯
塔咖啡豆烹製而成這種咖啡是由來自Coorg、Wayanad、Chikmagalur和Travancore地區的羅布斯塔羊皮紙製成的。豆子是粗體的,圓的末端是尖的,灰色到藍灰色的顏色。咖啡特點柔軟,光滑,醇香。
(2017-08-25)
非法越界,非法侵入,今天下午中國外交部發布持續時間長達71天的印軍越界事件已經得到解決。
外交部發言人 華春瑩:8月28日下午,14時30分許印方將越界人員和設備全部撤回邊界印方一側,中方現場人員對此進行了確認。
高度剋制,仁至義盡,但中國的立場卻從未改變。
外交部發言人 華春瑩:中方將繼續按照歷史界約規定行使主權權利,維護領土主權。
非法越界和侵入,終於和平收場。《新聞1+1》今日關注:印度,應從“洞朗事件”學到什麼?
主持人 董倩:晚上好,歡迎收看正在直播的《新聞1+1》。今天下午一則新聞的出現迅速佔據了各大媒體的頭條,這條新聞是這樣的8月28日下午14點30分許印方將越界人員和設備全部撤回到邊界印方一側,中方現場人員對此進行了確認。那麼這條新聞也就意味着持續71天的印軍非法越界我國境內的事情得以解決。事情為什麼會得以解決?如果我們回顧71天的過程,到底中國是以什麼方式在進行應對。另外當事情解決之後中國和印度兩個大國到底未來如何相處,我們先回顧一下今天的信息。
今天下午一條重要新聞迅速成為各大媒體頭條,非法越界和侵入中國領土的印度軍隊已經全部撤出了洞朗地區。
外交部發言人 華春瑩:8月28日下午14時30分許,印方將越界人員和設備全部撤回邊界印方一側,中方現場人員對此進行了確認。中方將繼續按照歷史界約規定行使主權權利,維護領土主權。
今天下午外交部的例行發佈會,這應該是現場所有記者要求發言人最先確認的消息。印軍撤離,而且是一次性全部撤回非法越界人員及裝備,也成為今天發佈會上最關注的問題,記者們的11個問題,6個與此有關。
外交部發言人 華春瑩:中方通過外交渠道多次向印方提出交涉,向國際社會説明事實真相,闡明中方嚴正立場和明確要求,敦促印方立即將越界邊防部隊撤回邊界印方一側。同時中國軍隊採取有力應對措施,維護國家領土主權和合法權益。
在外交部確認消息後,很快這條不足百字的快訊就迅速被各媒體轉載,很多媒體大多冠以六字標題和一個歎號,剛剛,印軍撤了!同樣是在今天下午,國防部也對此進行了回應。
國防部新聞發言人 吳謙:我們提醒印方從此次事件中汲取教訓,切實遵守歷史界約和國際法基本原則。
而回看整個事件的發展過程,印軍非法入侵中國領土持續時間長達71天。
2017年6月27日新聞:
外交部發言人耿爽26日就印度邊防部隊在中印邊界錫金段越界事件回答了記者提問,耿爽説近日印度邊防人員在中印邊界錫金段越過邊界線進入中方境內,阻撓中國邊防部隊在洞朗地區的正常活動,中方採取相應應對措施。
根據外交部發布的事實真相文件顯示,此次印軍非法越界和侵入開始於6月18日。6月16日,中方在洞朗地區進行道路施工;6月18日,印度邊防部隊270餘人攜帶武器和裝備在多卡拉山口越過中印邊界錫金段邊界線,突然進入中國境內阻撓中方的修路活動,引發局勢緊張。
而從6月19日開始,中方就開始通過外交途徑持續向印方提出嚴正交涉。6月29日外交部發言人更是拿出照片,證明印度士兵和車輛越過了作為邊界線的分水嶺進入到中國境內。
外交部發言人 陸慷:洞朗地區屬於中國領土,印軍越界地區的分水嶺情況非常清楚,印軍越界進入了中國領土是不可否認的事實,印度方面此舉違背了歷史界約也違反了印度政府歷屆政府的承諾。
儘管我方一再表明立場和交涉,但截至到7月底,印度邊防部隊仍有40多人和一台推土機在中國領土上非法滯留。此前,印度越界人數最多達到了400餘人,越界縱深達到180多名。
2017年8月2日新聞:外交部今天發佈印度邊防部隊在中印邊界錫金段越界進入中國領土的事實和中國的立場。
8月2日中國外交部發表一份12頁的文件,全面闡述了印度邊防部隊非法越界的事實和中國的立場。而在這份文件發佈後,有媒體觀察到印度態度的變化。評論説印度先表示對中方修路有安全關切,後還辯稱洞朗是不丹領土至少是中國不丹爭議領土,直到8月2日中方發佈立場文件後,印方反而開始言必稱和平。從不請自來到今天全部撤回,整整71天,2017年8月28日印軍非法越界事件終於得到解決。
主持人 董倩:印軍非法越界事件的前後持續了71天,我們接下來就簡短的回顧一下這71天中的幾個重要的節點,那麼這件事情是發端於6月18日,就在這一天印方越界到我們國家境內,接下來中國是通過外交部還有國防部都做過反覆的表態,那麼在這個過程中有媒體統計過從事發開始,外交部對這個事件前後有過60多次的回應,而在這個過程中印度官方的表態是自相矛盾,説法不一,也不撤軍,然後就到了8月2日這是一個關鍵的節點,就在這一天外交部以文件的形式,圖文闡釋了印軍越界事件的來龍去脈和事情的真相,並且向國際社會進行了説明。這個文件的發佈在當時反響是很大的,然後就是今天印度軍隊一次性全部撤軍。好,當回顧完了整個事態的整個節點之後,接下來我們就連線一位嘉賓,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國際戰略研究所蘇曉暉副所長,首先我們來關注這個新聞,要注意到這樣的一個詞叫做印方主動撤軍,這個主動這種我們能從中看到什麼?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國際戰略研究所副所長 蘇曉暉:確實您提到了一個非常關鍵的詞主動,這個主動讓我想到我們經常説的説法叫解鈴還須繫鈴人,這一次越界的事件大家都看的非常清楚,印度是要負全責,剛才您也梳理了一些重要的節點,正是在6月18日的時候,印方是單方面的非法侵入了中國的領土,而印方的這種行為,包括他的邊境部隊人員的入鏡,實際上是引起了地區的緊張,而這種緊張由誰來負責,明顯是印方,所以印方是要通過自己的方式來解決當前的問題,而我們看到主動撤出應該説是印度唯一的選擇。
主持人 董倩:在整個的事態發展的過程中有一個反映是比較讓人覺得有趣的,按説印度是當事的一方,但是印度媒體對於這個事件的報道和西方媒體對於這個事態的報道相比明顯不如西方的媒體活躍、熱烈和積極,你覺得這個細節説明了什麼?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國際戰略研究所副所長 蘇曉暉:應該説您觀察到了一個非常敏感的細節,從這個細節裏我們可以讀出一些信息,第一個非常重要的信息就是印方是自知理虧的,印度非常清楚洞朗地區是沒有爭議的,而印方這一次非法的入界畢竟會使中印關係遭受到損傷,而印度的國際形象也會遭受到損失,所以印方刻意的低調的處理這個問題,因為它沒有理由,在國際社會,在輿論的平台上來大肆的發聲。而從西方的一些國家,包括西方媒體的反映我們讀出的是另外一個信息,就是確實有個別的國家,個別的媒體唯恐天下不亂,試圖借這樣一個事件太挑動中印關係,挑動地區的安全,而這樣的一種危險的傾向,應該説目前不管是中國還是印度都已經注意到了。
主持人 董倩:還有,今天下午國防部對這件事情進行回應的時候,發言人説了這麼一句話,他説我們提醒印方從這次事件中要汲取教訓,那麼您分析,就是印方應當從這件事情汲取了教訓應當有幾個?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國際戰略研究所副所長 蘇曉暉:首先我們會看到中國是好言相勸,希望印方從這一次的事件中能有更多的良性的經驗和教訓,而從現實來説印方首先需要汲取的教訓就是不要發生誤判,我們看到這一次印軍非法入境的行為應該説它背後有印度自己的一些考量,在印度看來其實中印邊界本沒有爭議,但是他們希望通過這樣的一種非法的侵入使得沒有爭議的邊界變成有爭議的邊界,而最終他們想要損害的是中國的國家的主權和權益,印方這個小算盤打的非常好,但是從目前來看這種幻想已經落空了,所以中方提醒印度下一次不要再有這種幻想。而另外一方面應該説印度也低估了中國維護國家主權權益的決心和能力,我們從整個事態的發展過程中來看,中方劃設的紅線是非常清楚的,從來沒有變化過的,印方也感覺到了中方的立場的堅定性。另外從中方軍隊以及相關部門反映來看,中國也是有準備了,這也給印方一個警告。
主持人 董倩:蘇所長,當回顧整個事態的演變過程中體會發現最緊張激烈的時候,印軍在我們國家的領土上有400多人,侵入我們國家的領土是180多米,但是這個事件到今天還是能夠以和平的方式解決,你覺得裏面最關鍵的是什麼發揮了作用?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國際戰略研究所副所長 蘇曉暉:應該説最關鍵的以理服人,我們都剛才也説到印度方面在反映這次事件的時候,似乎非常低調底氣不足。而從這樣的一個現象背後,我們也讀出印軍其實對他這一次的行動是知道自己是理虧的,所以從目前來看應該説不管是中國還是印度,世界上的各國都應該遵守國際法,印度非常清楚的是中印之間的這種邊界的劃分是已經確定的,是不容挑戰的。而我們看到中印之間的條約應該説是支持了目前的這種國際法的正義性,印度休想挑戰國際規則,大家都在不斷的説1890年中印之前簽署的藏印條約。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國際戰略研究所副所長 蘇曉暉:這樣的一個條約簽署之後,我看到不管是中國還是印度實際上都在按照這個條約來進行邊境的管控,沒有一方提出異議,在這樣的一種情況下,印方冒然的提出異議,必然使自己的權威性和自己的名聲受損。
主持人 董倩:好,謝謝小暉的解讀,剛才我們也説到了這件事情能夠得以和平解決,外交渠道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接下去我們就回顧一下外交渠道在其中發揮的作用是那些?
這一場起源於中方在自己領土上的正常修路活動,卻意外引發了印度對自身所謂的安全關切,進而打着替不丹出頭的藉口,非法越界到我國境內。在71天后印度邊防人員及裝備全部撤回邊界印方一側為結果,中印兩國邊境終於又回到了安寧。覆盤這71天印軍越界事件的全過程,中國一直在通過外交手段尋求解決問題的最佳方式。從6月18日印方邊防人員越界到中國境內,外交部連續多日從歷史、法理等各個方面表明中印邊界錫金段的劃分。早在1890年中英會議藏印條約中就已明確洞朗屬於中國領土,不存在爭議。
外交部發言人 耿爽:1959年印度總理尼赫魯在給周恩來總理的信中表示,印度的保護國錫金同中國西藏地方的邊界是由1890年的英中條約所確定,關於錫金同西藏地方的邊界不存在任何糾紛。我願再次重申印方應立即將所有越界的邊防部隊撤回到邊界線印方一側,這是解決當前事件的前提和基礎,以避免發生更加嚴重的事態,造成更加嚴重的後果。
7月24日外交部部長王毅在曼谷就印軍越界事件接受記者採訪,他説這個問題是非曲直十分清楚,就連印度的高官也公開表示中國軍人並未進入印度領土。解決這個問題也很簡單,那就是老老實實地退出去。同一天在國新辦的新聞發佈會上,國防部新聞發言人吳謙表示,印方公然派軍隊越過雙方承認的邊界線進入中國境內,其行為嚴重損害中國主權,嚴重違反了國際法基本準則。
國防部新聞副局長 國防部新聞發言人 吳謙:中方捍衞國家領土主權的決心和意志堅定不移,將不惜一切代價維護自己的領土主權和安全利益。中國的邊防部隊已在現地採取緊急應對措施,並將進一步加強針對性部署和訓練。
71天。中國的立場一直清晰堅定,但是回看整個過程,在中國外交部、國防部不斷向世界闡明事實真相,以及中方態度的情況下,印度官方對此次事件卻一直保持低調。
央視駐印度新德里記者 李琳:不管是從媒體的報道頻次還是官方正面回應的頻次都是不算多的,都是比較反常的情況。有分析人士認為原因可能有兩個,第一個就是印度他們可能認為大肆宣傳是不妥的,首先就是印方非法越界,他們再繼續大肆宣傳就會陷入一種賊喊捉賊的尷尬。另外就是可能印度官方也不想讓這個事件升級到這麼一個不好收拾的場面。
印度官方的態度甚至引起了印度媒體的質疑,7月31日印度每日觀點網站就刊文發問,我們準備好與中國經年累月的對峙了嗎?我們有沒有準備體面撤退的預案呢?兩天以後8月2日針對印度軍隊非法侵入我國洞朗地區,外交部發布了一份重要文件,12頁僅3000字,從歷史、法理、國際關係等各個層面,讓全世界看清了事實的真相,也向全世界堅定的表明了中國政府的立場,那就是印度必須無條件撤軍,中國和不丹的邊界談判與印度沒有任何關係,回頭看這份文件對此次事件的解決應當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副院長 榮鷹:這樣的文件確實是過去一段時間不是很常見,表明我們對這個問題的一個立場和態度,更重要的是要表達我們為解決這個問題我們提出的一個想法。
這份文件也透露出中國將採取包括武力在內的所有必要手段和措施來捍衞國家的主權和領土完整不受侵犯,提醒印度最好不要做出戰略誤判,中國從來沒有在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上做出妥協讓步,整整71天始終保持着高度的剋制,做到了仁至義盡,始終希望印方能夠拿出一個大國應有的負責任、守法律、講道理的態度,做出理性和明智的判斷和決策,今天印軍越界事件終以和平方式解決。
外交部發言人 華春瑩:中國政府正式發展同印度的睦鄰友好關係,希望印方切實遵守歷史界約和國際法基本原則與中方一道在相互尊重領土主權的基礎上維護邊境地區和平安寧,促進兩國關係健康發展。
主持人 董倩:今天外交部在回應印方撤軍一事的時候,説了這麼一番話,我們仔細看一下,中方通過外交渠道多次向印方提出交涉,向國際社會説明事實真相,闡明中方嚴正立場和明確要求,敦促印方立即將越界邊防部隊撤回邊界印方一側,同時,中國軍隊採取有力應對措施,維護國家領土主權和合法權益。從這樣的一段話裏面我們可以看到哪些中國的部門和哪些環節在這個事態的解決過程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那麼在這71天裏面有在8月2日的時候,外交部發布的那個白皮文件應當説對於解決事態是至關重要的,我們來看一下在這個文件中不僅説明了事實的真相,説印度非法越界進入中國領土的起因、還有邊界線的歷史及法律依據,同時也全面闡釋中國政府的立場,在12頁的文件中有圖片,有文字。接下來我們繼續連線蘇曉暉副所長,我們回頭看總是説8月2日外交部的白皮文件起了一個重要的作用,您分析它是怎樣起的重要作用?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國際戰略研究所副所長 蘇曉暉:其實我們觀察這些年中國外交一系列的事件,會發現中方主動發佈文件已經成為一種非常成功的一種示範性的措施,我們會看到這一次中印之間事態發展的過程中,中方主動發表了這樣一份文件,其實最根本的作用是以正視聽。剛才我們也提到隨着印方非法的行動,國際輿論中,它的輿論是紛繁複雜的,很多輿論在惡意地把責任推給中國,所以在這樣的一種背景下,中方有必要通過一個系統的文件來闡釋自己的立場。我們看到這一份文件發佈之後,應該讓國際社會對事態的進行有了一個更深的瞭解。理解了印方違法行為的實質,而把這個責任都能歸到印方的頭上而不會對中國產生誤解,所以這樣的一份文件的發佈,應該説是我們處理相關事態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支撐。
主持人 董倩:另外,我們再回顧覆盤整個事態的解決,外交部和國防部輪替發聲,另外外交手段還有軍事手段並用,怎麼看待這種方式?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國際戰略研究所副所長 蘇曉暉:確實我們看到在這一次處理事態的過程中,這種並用發揮的非常好。剛才我們也提到外交部門打的是一個組合拳,首先是發佈了文件。另外這個組合拳一部分就是我們通過外交的途徑與印方來進行非常密切的溝通,在溝通的過程中,中方實際上是向印方亮明瞭我們的立場、我們的紅線,告誡印方不要做出讓雙方關係失控的一些行動,也希望印方能夠改正自己的錯誤;而目前我們看到的成果就是印度主動撤軍了。而從軍事的手段來看應該説我們的邊防部隊反映是非常迅速的,而且這種反映背後有一些應急措施,這就説明中國的軍隊是有準備的,而且中國的軍隊有維護國家主權權益的堅定的決心這樣的一種方式,這樣的一種展現也讓印方感覺到中國對我們領土的管控是非常有力的。
主持人 董倩:當我們説完了整個事件的解決之後,我們一定要面對未來,就是中國和印度兩個相鄰的大國,又是發展中的大國,未來在發生了這樣一個不愉快的事件之後,怎麼去相處,而且是讓它進入到一個良性的一個相處的渠道。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國際戰略研究所副所長 蘇曉暉:應該説中印之間完全可以把壞事變成好事,正如您所説中印都是非常重要的發展中的大國,也是相互非常重要的鄰國,所以雙方會看到兩國之間的關係需要相向而行,而這樣的一次事態,一次矛盾發生過之後,中印雙方應該會更加意識到雙方之間的共同利益是非常重要的,兩國需要通過合作的方式來不斷夯實雙方之間的基礎,而互利互信這樣的一種建立也需要兩個相向而行。
主持人 董倩:最後一段時間您非常簡短地評價一下,就是在中印兩個大國之間發生了71天這樣相對長時間的一種事件,然後最後以和平的方式解決,這個未來兩國的相處提供了什麼可借鑑的因素?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國際戰略研究所副所長 蘇曉暉:應該説這樣一個壞事並不完全是壞事,中印都會看到兩個國家之間有矛盾,有問題是非常正常的,但是要通過某種方式來管控分歧,處理矛盾,這才是大國之間的相處之道。
主持人 董倩:好,非常感謝曉暉,那我們説中國和印度兩個大國,大國相處是要有大國相處的樣子,彼此在相處的過程中首先要尊重對方的領土主權,這是底線,在尊重對方的這種領土主權的基礎之上,再談未來怎麼很友好的去發展雙邊的關係。感謝您收看今天的節目,再見。
以下為網友評論:
網友“暱稱不能為空”:我就想問問你們,你們説中國的態度慫的,如果真的打起戰來了,你們有多少人力,物力可以耗?縱使印度不夠我們打,但是我們必定也元氣大傷,你們別忘了,打一戰,整個國家的經濟要衰退好幾十年,我們現在本身經濟就還沒有紮實,更何況還有很多國家對我們國家的發展虎視眈眈,你們又考慮過長遠的打算麼?就為了一時爽?仇視我們的國家還少麼?你們用鍵盤打打字肯定不累,你們有想過國家是歷經了多少歲月才走到今天這一步麼?也許我們這一代也就幾十年,但是,我相信,中國,一定能再傳承一千年,一萬年,十萬年~~~~
網友“張果老”:印方要學點什麼需中國提醒嗎?我想進入就進入,你能把我怎的,這就是事實,別往自已臉上貼光,丟人丟到家了。
網友“浪'r”:不是印度學到了什麼,是我們應該學習到些什麼,失去了些什麼?我們自己要好好反省反省才是。
網友“皆是虛幻”:丟人丟人丟人。
網友“冰河洗劍”:印度軍人開了一個很壞的先例,什麼時候想來你家搗亂就來,鬧完才走。我們還沒辦法!還説自己勝利✌了!當全國人民都傻嗎!!!!!!!!!
網友“清風冷月”:我們又應該學到了什麼?入侵者就應該抓起來!難道你佔了我的房子,你住了二個多月走了,我很光榮嗎?
網友“過客”:習主席有大智慧
網友“可口可樂”:是中國該學到了什麼,別在弄什麼不開第一槍破策略,警告不出去武力清除,最多就是個邊境糾紛。
網友“孤 . 月”:事實是:在中國領土上,印度軍隊來去自由。
網友“我的評論沒毛病”:流氓跑你家裏轉了一圈大搖大擺走了,然後你説學到了什麼?
(2017-08-29)
9月21日,中國駐印度大使羅照輝出席“後洞朗:中印關係發展走向”座談會。座談會由中國駐印度使館主辦,印聯邦院前議員塔倫·維傑、前陸軍副參謀長蘭巴中將、中國研究所所長康特、卡耐基基金會(印度)主任拉賈·莫汗、發展中國家研究與信息系統中心主任薩欽、辨喜國際基金會高級研究員威洛德等出席。使館劉勁松公使、李碧建公參、李亞政務參贊、周餘雲參贊等參加。
羅大使在主旨講話中詳細介紹了習近平主席和莫迪總理在金磚國家領導人廈門峯會期間的雙邊會晤,表示此次會晤是雙方自洞朗對峙事件解決後的首次見面,備受各界關注。會見發出的關鍵信息是“和解”、“合作”。兩國領導人一致同意朝前看,開啓中印關係新篇章,為雙邊關係發展指明瞭方向。習主席強調,雙方要堅持互為發展機遇、互不構成威脅的基本判斷,應當“龍象共舞”,而非“龍象惡鬥”。莫迪總理深表贊同,提出雙邊關係能夠實現“1+1=11”的政治效果。印方與會人員感謝使館組織此次座談會,表示洞朗對峙事件後,各方高度關注印中關係下一步走向。羅大使講話有助於印學者全面深入瞭解當前兩國關係。學者們紛紛為兩國關係發展建言獻策,表示印中順利結束洞朗對峙,化危為機,展現了大國智慧和兩國關係成熟度。雙方下一步應妥善管控分歧,聚焦合作,推動雙邊關係回到健康發展軌道。(央視記者 李琳)
(2017-09-23)
[環球時報記者 王盼盼 蘇靜 胡錦洋]“印度必須為與中國和巴基斯坦兩線作戰做好準備”,印度陸軍參謀長拉瓦特6日在智庫演講時宣稱,中國正採取“切香腸戰術”,“佔領印度的領地”,並渲染印度面臨與中巴“兩線作戰”的威脅。前不久,中印剛剛結束了洞朗地區的邊界對峙,拉瓦特此時發表這番言論7日引起印度媒體“圍觀”。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研究員趙干城7日對《環球時報》分析説,拉瓦特這番話主要是對印度國內説的,他想利用洞朗對峙剛結束的時機,突出陸軍的重要性,以便爭預算、爭地位。
《印度斯坦時報》網站7日稱,拉瓦特6日在軍方智庫陸地戰爭研究中心演講時稱,印度面臨着與中國和巴基斯坦同時開戰的潛在威脅,“我們北邊的對手(中國)正在秀肌肉,他們採取切香腸戰術,逐步侵佔我們的領土,測試我們的底線……我們必須警惕,謹防局勢升級演變為衝突”。拉瓦特稱,這類衝突可能是小規模的,很快就能結束,但也有可能像滾雪球一樣擴大為全面戰爭,而巴基斯坦那時會藉機進犯,“我們必須做好準備”。拉瓦特還宣稱,中國在洞朗對峙中利用媒體和信息技術對印度發起“心理戰”。報道稱,“切香腸戰術”指的是採取一系列細小、隱蔽的行動,以達成一個大目標。談到核武器對戰爭的威懾作用時,拉瓦特稱,“核武器是威懾力量,但是説它們能阻止戰爭或讓一些國家不敢發動戰爭,我們不認同”。
在今年6月拉瓦特也曾叫囂印度在為“2.5線戰爭”做準備,即同時應對中國、巴基斯坦和國內的安全威脅。新德里電視台的報道認為,儘管拉瓦特並不是第一次發表這類言論,但在印中洞朗對峙剛剛結束,且兩國領導人已經表示要推動兩國關係向前發展時,拉瓦特説這樣的話顯現出印度軍方依舊對印中局勢保持高度敏感。
《印度教徒報》的報道則提到,拉瓦特渲染“兩線作戰”威脅的同時,還在演講中大談陸軍在印度軍隊中的重要性。該報援引他的話稱,“戰爭將在陸上進行,陸軍的主導地位必須保持。海軍和空軍將在支持陸軍行動方面扮演很重要的角色。但無論何種情況,哪怕我們控制了空中區域,最終贏得一場戰爭必須得確保國家領土的完整。在各軍種共同執行任務的情況下,陸軍扮演主導角色意義重大”。《印度教徒報》稱,三軍融合在印軍中是一個棘手的問題,各軍種擔心他們的自主權會被“侵蝕”。最近,為爭奪對武裝直升機的控制權,陸軍和空軍產生爭執。
此外,印度多家媒體7日宣稱,洞朗對峙“還沒完”。《印度快報》引述政府消息人士的話稱,8月28日從洞朗撤軍只是“第一階段”,印中各自後退了150米,目前相距僅300米。報道稱,雙方有望進一步撤軍,回到6月16日之前的位置,但這一日期目前不能確定。
清華大學國家戰略研究院研究員錢峯對《環球時報》表示,拉瓦特此時發表“兩線作戰”的言論非常不合適,是對在洞朗事件中已經陷入低谷的中印關係的嚴重破壞。趙干城認為,印度是文官政府,軍隊對外交政策的話語權有限,個別軍方高官的話不會有什麼影響。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耿爽7日表示,不知道拉瓦特的言論是他個人的即興發言還是代表印度政府的立場。中印互為重要鄰國,也是兩個最大發展中國家和新興市場國家,一個健康穩定的中印關係符合兩國人民根本利益,也是本地區和國際社會的共同期待。希望印度軍方有關人士看清歷史潮流,多説有利於中印關係發展的話,多做有利於中印關係發展的事。
以下為網友評論:
網友“大風車”:別污了香腸的美名,啊三就是一坨狗屎。
(2017-09-08)
中新網8月31日電 在今日的國防部例行記者會上,新聞發言人任國強表示,中國軍隊將堅決捍衞洞朗的一草一木。此外,任國強指出,關於“印度結束邊境對峙是因為中國向其提供200億美元貼息貸款”的報道純屬捏造。
有記者提問,中國軍隊在解決洞朗事件中發揮了什麼樣的作用,下一步將採取哪些措施維護國家主權權益?
任國強回應稱,洞朗事件發生以來,中國軍隊始終密切關注形勢發展變化,一刻也沒有忘記保衞國家之責,一刻也沒有忘記保衞和平之責,一刻也沒有放鬆針對性軍事鬥爭準備。我們採取現地緊急處置措施,加強邊界管控,前推作戰部署,強化針對性訓練,堅決維護國家領土主權和合法權益,同時通過軍事外交和邊防交往渠道,多次與印軍進行交涉,為推動洞朗事件妥善解決發揮了重要作用。下一步,中國軍隊將繼續紮實履行職責使命,加強在洞朗地區的巡邏駐守,堅決捍衞國家主權安全。
又有記者提問,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日前表示,中國邊防部隊繼續在洞朗地區巡邏駐守。請問具體將如何實施?
任國強強調,洞朗是中國的固有領土,祖國的大好河山一寸都不能少。中國軍隊將堅定履行保衞國家領土主權的神聖職責,堅決捍衞洞朗的一草一木。
有記者追問,最近在微博朋友圈熱傳一段疑似中印士兵在班公湖對峙的視頻。請介紹有關具體情況。此外,有印度媒體報道稱,印度結束邊境對峙是因為中國向其提供了200億美元的貼息貸款,以及中方同意中印雙方共同撤軍和不再修路。請予以證實。
任國強回應稱,中方敦促印方恪守兩國間的協定,嚴格約束一線邊防部隊,切實維護邊境地區的和平穩定。
任國強表示,關於中國向印度提供貼息貸款的問題,經向國家主管部門瞭解,有關媒體的報道純屬捏造。
任國強指出,關於在洞朗的基礎設施建設問題,中方已經多次表明了立場。印方將越界人員和設備全部撤回邊界印方一側,中國軍隊繼續在洞朗加強巡邏和駐守。長期以來,中方為了守邊需要和改善當地軍民生產生活條件,在洞朗地區進行了包括修路在內的基礎設施建設。今後,中方還將綜合考慮自身需要和天氣等各方面因素,進一步做好這方面的建設規劃。
有記者提問,日前洞朗事件已經得到妥善解決,請問中國何時將與印度舉行年度例行聯合訓練?有消息稱,此次聯訓由於洞朗事件被推遲,請問此次聯訓是否已經有時間表?
任國強回應稱,中印兩軍關係是兩國關係的重要組成部分,兩國防務部門和軍隊應進一步加強戰略溝通,避免誤解誤判,推動兩軍關係健康發展。當然,這需要雙方的共同努力,也符合雙方的共同利益。至於中印可能舉行的聯合訓練,這方面的情況我還需要了解一下。
還有記者問,中方提到洞朗事件解決後中國軍隊繼續巡邏,這是否意味着印度單方面撤軍,中國軍隊保持原來的部署?這種部署與此前中印達成的共識是否相符?
任國強解釋稱,印方將越界人員和設備全部撤回到邊界印方一側,中國邊防部隊繼續在洞朗地區巡邏駐守。鑑於現地情況的變化,中方作出必要的調整和部署。中國邊防部隊將繼續按照歷史界約規定行使主權權利,維護領土主權。
以下為網友評論:
網友“楊”:對方可是損壞了我們好多草呢,賠償款就靠你了小編!
網友“相信自己”:66666
網友“愛我中華”:艾,沒提到修路,回答得含糊其詞,雖然路暫停修,但也理解領導人的決策
網友“鳳採雲”:真理只在大炮的射程範圍之內
(2017-08-31)
8月28日下午14時30分許,印方將越界人員和設備全部撤回邊界印方一側,中方現場人員對此進行了確認。
資料圖片:環球時報記者探訪不丹軍事重鎮
據新華社消息:8月28日下午14時30分許,印方將越界人員和設備全部撤回邊界印方一側,中方現場人員對此進行了確認。中方將繼續按照歷史界約規定行使主權權利,維護領土主權。
另據人民日報客户端消息:8月28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答記者問。
問:據瞭解,8月28日下午,在中印邊界錫金段越界的印度邊防人員及裝備已經全部撤回邊界印方一側。印軍越界事件已得到解決。請介紹有關情況。
答:6月18日,印度邊防部隊非法越過中印錫金段已定邊界進入中國洞朗地區。中方通過外交渠道多次向印方提出交涉,向國際社會説明事實真相,闡明中方嚴正立場和明確要求,敦促印方立即將越界邊防部隊撤回邊界印方一側。同時,中國軍隊採取有力應對措施,維護國家領土主權和合法權益。
8月28日下午14時30分許,印方將越界人員和設備全部撤回邊界印方一側,中方現場人員對此進行了確認。中方將繼續按照歷史界約規定行使主權權利,維護領土主權。
中國政府重視發展同印度的睦鄰友好關係。希望印方切實遵守歷史界約和國際法基本原則,與中方一道,在互相尊重領土主權的基礎上,維護邊境地區和平安寧,促進兩國關係健康發展。
(2017-08-28)
兩國兵不血刃結束危機,是亞洲的勝利。
印度軍隊28日撤回到中印邊界的印方一側,印方29日宣佈,莫迪總理將赴中國廈門參加金磚國家峯會,中印都做出願意讓洞朗對峙危機儘快翻篇兒的姿態。
莫迪總理
然而兩國輿論中卻都有一些人繼續沉浸在持續了70多天的對立氣氛中,一時難以走出來。這也難怪,這場對峙極大破壞了中印社會的相互感受,修復正常的互視需要時間。
印度一些媒體宣揚印方“勝利了”,有的媒體“揭秘”在印度人看來可以證明是印方佔了上風的“內幕”,搞得很熱鬧。而中方則表現出輿論上的集體剋制,顯得頗為照顧撤出軍隊的印度一方的感受,避免刺激它。
實際上,印度把軍隊撤回到邊界的己方一側,是28日發生的最大事實。印方這樣做等於承認了中國對洞朗地區的主權和控制權,中方也表示要繼續在洞朗地區巡邏駐守,這些是最清晰可見的部分。其他的都很模糊,誰願意怎麼解釋都能找到空間。印度輿論現在使勁朝着證明印方“贏了”的角度解釋,中方並未理睬,這是一種樂見印方能撤退得“有面子”的姿態。
客觀説,印度民族主義是亞洲最洶湧的之一,莫迪政府最終下決心撤軍,還是挺不容易的。儘管有中國的強大壓力在,但這也是印方理性佔上風的結果,因此對印度撤軍,中方大概不應在後面吹口哨,報之以“知錯能改善莫大焉”的肯定,要比相加以嘲弄的語言更與中國的大國風範相稱。
環球時報應該是洞朗對峙期間最猛烈抨擊印度的中國媒體了,但是此時我們不想與印度媒體論這場對峙結局的輸贏,我們想大大方方地説一句:中印兩國能夠兵不血刃地結束洞朗危機,這是亞洲的勝利。
一些國人或許覺得危機就這樣過去了,不夠解氣,解放軍應該把越界的印軍好好揍一頓。相信印度人也有他們的遺憾,比如在結束對峙時,中方不僅繼續強調我方對洞朗地區的主權和控制權,而且沒做印方希望的任何公開承諾。
但這可能就是亞洲大陸的某種成熟,想想看,美國和日本戰略界多希望看到中印走向長期敵對,彼此消耗,而那種局面似乎就要成形了。但它在最後時刻就像“煮熟的鴨子飛了”。
當然了,釘子拔出來了,但是卻留下一個洞。這起事件顯示,印度會做一些按照國際關係邏輯不應發生的冒險,對照G20國家水平的行為規範難以解釋。今後中國與印度打交道,必須防範這一點,兩國要在加深瞭解、減少誤判上下功夫,避免新的嚴重危機發生。
中國的威懾力有漏洞,需要補上。威懾力是阻止嚴重挑釁發生的外圍防線,中國的綜合實力已經很強,但是我們使用這些實力捍衞自己利益的決心卻不是一些域外力量自動確認的,而需要我們在危機中再證明。這會增加中國維護國家安全的成本,因此強化威懾力應是我們今後的國之大計之一。
最後我們要説,世界錯綜複雜,誰都難以駕馭各種不確定性。美朝對峙,美國的戰略主動性受到挑戰,就是一例。中國已經進入全球地緣政治的旋渦,我們需要不懼各種考驗,在面對種種複雜局面時首先保持內部的強大凝聚力,既經得起高強度對抗,也承受得起“耗”的競賽,還能高度靈活,不自縛手腳。那樣的話,中國的強大才會是“全天候”的。
(本文系《環球時報》社評,原標題:印軍撤走,這一事實勝過千言萬語)
以下為網友評論:
網友“章魚先生”:例子不恰當
網友“bismarckdon”:我只能用想來就來想走就走形容
網友“這裏是名字哈”:窩囊,一個男的在街上猥褻女子,在女子抗議後覺得無聊,走了,這能算勝利?
網友“訤紥嘿”:從膚淺的小面來説 贊同你的觀點,,但是從大局來看…解放軍能不戰而屈人之兵的把阿三趕走,日本本來想火上澆油挺阿三的,被國防部一警告,也軟了,,中國可以説是立威了,,,相信中國周邊會平靜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