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最近有點煩。
昨天,美國宣佈從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任性“退羣”了。
按照美國國務院的説法,“退羣”決定將於2018年12月31日正式生效。在此期間,美國將繼續擔任教科文組織正式成員。
當然,美國“退羣”只是退出核心圈子,並不是説完全脱身走人。
美國未來將繼續以觀察員身份留在教科文組織內,在保護世界遺產、倡導新聞自由、促進科學合作與教育等問題上發聲。
外事兒(微信ID:xjb-waishier)注意到,美國的“退羣”行為可能引發更多連鎖反應。
以色列準備效仿美國退出了,日本也説要看看情況……
美國為啥要“退羣”?
根據美國務院的聲明,退羣考慮主要有三:
拖欠的會費日益增多、教科文組織需要根本性改革,以及該組織一直對色列懷有偏見。
其實,這已經不是美國第一次“退羣”了。
1970年代以後,隨着第三世界國家的加入,加之冷戰時期備受蘇聯掣肘,美國想在聯合國湊多數票變得越來越困難。
既然無法實現自身利益,那就“退羣”吧。
1984年,里根政府以管理不善和政治化為由,退出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順帶拉走了兩個小夥伴——英國和新加坡。
當時,美國國際組織事務助理國務卿格雷戈裏·紐維爾列出的退羣理由是:
浪費時間和資源,例如花費75萬美元討論蘇聯提起的裁軍方案;
組織中集體主義嚴重,以犧牲個人的權利為代價來換取集團權利;
推動新聞自由的努力不夠;
對富國應該把資源轉移給較窮的國家“國際經濟新秩序”不滿;
教科文組織要求增加近10%的預算,美國繳太多。
直到2003年,美國才再次加入了“羣聊”。
主要原因是2001年9·11事件後,美國需要依託聯合國搭建全球反恐的政治平台,而教育和文化在其反恐戰中有不可或缺的重要性。
美國每次“退羣”,也都會欠下一屁股債。
1986年,美國國會通過了《卡薩巴姆修正案》,單方面規定美國支付的聯合國及其特設機構的會費不得超過總額的20%。
自此,美國變成了聯合國的“欠費大户”。
到里根任期結束時,美國的欠費佔到聯合國正常預算欠款的78%。
老布什上台後,在美國發動海灣戰爭過程中,聯合國安理會給予了放行,美國跟聯合國進入蜜月期,於是在1992年還清所有欠款。
此後,美國是否拖欠會費,基本取決於在國際問題上是否與聯合國立場一致。
合則繳,不合就欠。
2011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大會投票通過了巴勒斯坦“入羣”提案。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向來不和,為了挺鐵哥們以色列,美國國會通過法律,中止向教科文組織繳納會費。
根據《衞報》報道,2014年,聯合國資金缺口超過9.5億美元,其中美國欠費約8億美元,巴西欠7700萬美元,委內瑞拉欠800萬美元。
這麼多人拖欠會費,聯合國如何追債?
外事兒(微信ID:xjb-waishier)看到,《聯合國憲章》中有這麼一條規定:
凡拖欠本組織財政款項的會員國,其拖欠數目如等於或超過前兩年所應繳納款項數目時,即喪失其在大會的投票權。大會如認為拖欠原因,確由於該會員國無法控制之情形者,得准許該會員國投票。
好吧,除了剝奪投票權,聯合國的確也沒有其他辦法了。
拖欠了兩年會費後,教科文組織於2013年取消了美國的投票權,但美國在教科文組織執行局中仍佔據着一個執委席位。
當然,除了“三觀不合”,會費太貴也是美國嚷嚷着“退羣”的一大原因。
教科文組織會費由各國分攤,每三年重新審核一次分攤比例。
通常,各國的分攤比例按照以下因素考慮:
國民收入總額;
人均收入低的國家可以按一定標準減少攤款;
最低攤款限額為總費用的0.01%,最高攤款限額為22%;
各國人均攤款限額不能超出出資最多國家的人均攤款限額;
各國取得外匯的能力。
在聯合國193個成員中,前20個國家貢獻了83.78%的會費,而其他173個國家僅貢獻了16.22%。
因此,會費分攤比例一直存在爭議。
目前(2016-2018年),美國向聯合國繳納的會費佔該機構總會費收入的22%,日本是9.68%,中國是7.92%。
此外,聯合國日益臃腫的機構和官僚作風也讓美國很不滿。
上個月,特朗普在聯合國“首秀”上就毫不客氣地發起了牢騷:
雖然自2000年以來聯合國常規預算增長了140%,員工總數也翻了一番還多,然而大家並沒有看到對應的結果。
他接着又炮轟聯合國的官僚主義和管理混亂,導致沒有充分發揮應有的作用。
聯合國到底有多少機構?
我們來看一張“聯合國系統”圖:
密密麻麻的,幾十個機構。
整個聯合國有多少員工?
去年的數據是41000多人,分佈在世界各地。
美國“退羣”會產生何影響?
影響還真不大。美國可以繼續以觀察員身份派代表參加教科文組織的會議。至於投票權,反正早就沒了,還能省下一大筆錢。
美國印第安納州立大學政治學家大衞·博斯科説:
該組織已經適應了一個關鍵成員所造成的資金流失,所以我認為實際的後果將會很小。
對聯合國來説,美國“退羣”欠下的5億多美元會費,基本是要回無望了。
文/方辰
往 期 精 選
伊朗核問題各方20日在美國紐約召開部長級會議,討論伊核協議落實情況。雖然美方承認伊朗沒有違反協議,但是打算重新談判協議內容,甚至可能退出協議。
伊方則堅決拒絕修改協議,協議其他各方也支持維持這項協議。
【美國有新“關切”】
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定於10月15日前就美方是否確認伊方履行了協議內容向國會報告。國會將根據結論以決定是否恢復制裁伊朗。
特朗普一貫強烈批評伊核協議,曾威脅美方將退出協議。他20日在紐約告訴媒體記者:“我已經作出決定。”被追問作出何種決定時,他只回答:“我會讓你們知道。”
伊朗與美國、俄羅斯、中國、英國、法國、德國當天在紐約舉行外長會議,討論伊核協議落實情況。伊朗外交部長賈瓦德·扎裏夫和美國國務卿雷克斯·蒂勒森與會並握手、交談。這是特朗普就任後美伊兩國最高級別會晤。
這次閉門會議持續超過1小時。主持會議的歐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級代表費代麗卡·莫蓋里尼在會後説,各方一致認定,伊朗遵守了協議。蒂勒森也承認,伊方在“技術層面”沒有違反協議,但就“政治層面”而言,美方有關切。
蒂勒森説,按照序言,伊核協議應促進中東地區穩定,但伊朗的一系列舉動破壞了地區穩定,包括繼續彈道導彈試射。“這就是我們為什麼説伊朗沒有達到這些期望。”
蒂勒森還説,特朗普對協議中的“日落條款”尤為關切,即伊朗在協議所規定期限之後可以恢復鈾濃縮。他説,特朗普不打算把這一問題留給後任,“就這一特定事項,他非常嚴肅地對待他的職責,這就是他為什麼正在非常、非常謹慎地考慮伊核協議是否將繼續符合美國人民的安全利益”。
蒂勒森説,特朗普已經就美國是否退出協議拿定了主意,不過沒有披露給任何“外人”,包括英國首相特雷莎·梅。
路透社援引一名美國高級官員的話報道,特朗普“傾向於”認定伊朗沒有遵守協議,繼而讓國會決定是否退出協議。不過,這名官員同時説,特朗普也可能在最後期限到來前改變主意。
另一名瞭解美方內部討論情況的人説,特朗普政府也在考慮保留伊核協議,同時以伊朗導彈計劃和“支持恐怖組織”為理由施加制裁,以此施壓伊朗,令其同意修訂協議。
【“羣友”支持協議】
伊朗總統哈桑·魯哈尼20日説,伊方堅決不答應修改伊核協議。在紐約舉行的記者會上,魯哈尼數次重申,協議“絕對不會修訂”,伊方也不會接受任何先決條件以使美國留在協議中。
魯哈尼説,儘管特朗普發出“叫囂”,但是“我們不相信特朗普會退出協議”。
魯哈尼沒有説明一旦美國真的退出,伊朗是否也將停止執行協議。他補充説,“歐洲方面希望維持”協議。
如果美國退出,伊朗將作出一切“有利於國家”的選擇。但是,魯哈尼強調,伊朗“永遠不會”研發核武器,“可能的選項是恢復鈾濃縮”。
歐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級代表莫蓋里尼説,歐盟方面支持維持現有協議,沒有必要重新談判。“這份協議阻止了一項核計劃,防止了一場可能發生的軍事幹預,”她説,“現在,我們已經面臨一場潛在的核危機,我們絕不需要另一場。”
德國外長西格馬·加布里爾也反對修改或廢除伊核協議,對美國可能退出協議表示“非常憂慮”。他説,伊朗在地區安全局勢中“沒有發揮建設性作用”,但是這一問題不應放在伊核協議框架下,而應另外討論。
法國總統埃馬紐埃爾·馬克龍反對廢除協議,但暗示可以修訂以解決美方所提“關切”。
俄羅斯外交部説,俄方將繼續推動伊核協議穩定落實。
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參加了當天的外長會議。王毅表示,伊核全面協議化解了伊核危機,鞏固了以《不擴散核武器條約》為基石的國際核不擴散體系,是國際安全治理的重要成果,也是通過政治外交手段解決熱點的有益實踐。全面協議達成後,執行工作取得顯著進展,同時也面臨嚴峻挑戰。
王毅表示,世界上沒有十全十美的協議,各方應多看協議的積極面。如果半途而廢,國際核不擴散體系將受到嚴重衝擊,中東可能出現更大亂局。近來朝鮮半島的事態更説明伊核協議的重要意義。希望各方做出正確政治判斷,營造執行協議的良好環境,履行各自承擔的義務,確保協議得到有效落實,通過對話磋商解決分歧。中方支持和維護伊核全面協議這一歷史性成果,願繼續參與協議執行進程。
魯哈尼在記者會上説,如果美國背棄在伊核協議中的承諾,“今後將沒有哪個國家準備和願意與美國對話或談判”,因為“當一國政府選擇踐踏自己所作法定國際承諾時,與這樣的政府對話或談判是浪費時間”。(惠曉霜)(新華社專特稿)
(2017-09-22)
高考剛剛落幕,學霸們的較量還在繼續。自6月10日起,面向湖南自主招生的78所高校陸續開考,多所學校考試時間撞車,考試內容緊跟當下熱點,如柯潔與阿爾法狗下圍棋、英國退歐、韓國新總統、增塑劑、酸雨等內容入選考題。資深教育人士提醒,未來有意報考自主招生的學生,可以從高一開始有針對性地做準備。
考試
清華北大今年錯開時間學生報考熱度依然走高
今年全國有自主招生資格的高校共90所,面向湖南招生的有78所。作為國內頂尖的兩所高校,清華和北大兩校連續多年的自主招生考試時間“撞車”,今年卻有意錯開。清華大學將自主招生、“領軍人才選拔”和“自強計劃”初試時間同時安排在6月10日,複試時間放在6月16日至18日。而北大的自主招生、“博雅人才培養計劃”和“築夢計劃”三大測試項目自主招生考試,則安排在了6月11日至14日。
今年清華自主招生初試科目有所調整,改為數學與邏輯、文科綜合(語文、歷史)和理科綜合(物理、化學),其中數學與邏輯為必考科目,全部為客觀選擇題,採用機考。
北大自主招生筆試全部為選擇題,筆試科目為語文、數學、英語三科,題型均為選擇題。試題容量較大、知識覆蓋面廣,且具有較高區分度。北大自主招生測試不再只限於傳統的筆試、面試,對於一些具有特殊天賦和才能的學生,還將量身定製測試方式。莫言的小説《奇遇》成為閲讀理解考查的內容。
除了清華和北大,6月10日至11日,中國人民大學、武漢大學、四川大學、北京師範大學、北京理工大學、中國政法大學、北京交通大學、北京化工大學等高校的自主招生考試扎堆進行。
今年考生的報考熱度依然走高,通過北大各類自主選拔項目審核的人數近6000人,較去年增加約2000人;參加人大自主招生考試的學生有3400餘人,是去年的兩倍多。
考題
各種時事熱點紛紛入選學生應關注課外的熱點
記者發現,今年許多高校將當下熱點融入試題當中。如清華今年新增的化學試題注重考查科學素養和創新精神,題干涉及酸雨產生原因及危害、食品中的增塑劑與人體健康等社會焦點問題。
“一帶一路”、創新創業、環境問題,共享單車以及空間技術發展進程、韓國新上任的總統推行哪些新政、英國退歐對中國經濟造成的影響等時政熱點,入選了四川大學自主招生考試考題。
前段時間關注度高的柯潔與阿爾法狗下圍棋的內容,成為中山大學自主招生面試考題。另外,無人駕駛技術與未來汽車的主要功能、美國退出《巴黎協定》等熱點內容也同樣入選。
雅禮中學教育處主任龍檢羅分析認為,現在各高校自主招生命題原則以立德樹人為目標,特別重視學生的核心素養和學科素養,這也引導學生除了課內知識,還要多關注課外的熱點。
提醒
要提前準備好申報材料只報考一兩所心儀學校
在不少學生和家長眼裏,自主招生是名校的敲門磚。而值得學生和家長注意的是,學校申報、材料準備等細節都大有講究。
學生報考的學校是不是越多越好?結合多年的經驗,龍檢羅給出了否定的答案。他解釋,盲目報考多所學校不僅不能增加錄取機會,反而有可能給學生造成心理打擊。“因為盲目報考,最終這個學校沒通過、那個學校也沒通過,必然會讓學生受挫,類似這樣的情況我遇到過。”他建議,學生在申報時,最好只報1-2所心儀的學校。
他還特別提醒,學生如果有意向參加自主招生考試,應在高二甚至高一時要就要有所準備。比如,瞭解心儀學校的要求,並有針對性地讓自己符合這些條件。另外一種方式則是根據自己已有的條件,去搜查符合哪些學校的要求,再有針對性地去申報,提高通過率。特別需要注意的是,申報的材料一定要真實,不能作假。“學校在面試時,經常會對材料中的內容刨根問底,比如某知名高校在面試時看到一位考生説擅長寫詩,當場就要他根據當時考試的心情作一首詩。如果作假,很快就會露餡。”
他表示,現在越來越多的學校看重學生社會實踐和志願服務的經歷,學生在參與這些活動時,應該及時將相關資料積累下來,供日後申請使用,而不是臨時倉促去準備。(記者 舒文)
(2017-06-13)
摘要:特朗普認為《巴黎協定》不利於美國,如果能重新談判相關條件,美國也許會考慮重新加入,或加入一個新協定。德國、法國和意大利三國政府1日發表聯合聲明説,堅信《巴黎協定》不會重新協商,三國將繼續執行《巴黎協定》。
新華社信息華盛頓6月9日電(記者黃堃、林小春)美國總統特朗普於紐約當地時間6月1日在白宮宣佈退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巴黎協定》。《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秘書處就此發表聲明稱,《巴黎協定》仍是194個國家簽署並已得到147個國家批准的歷史性協定,它不會因為單個締約方的要求而重新協商。美國在應對氣候變化行動中“退羣”,不會造成逆轉性影響,世界仍在繼續前進。
美國退出《巴黎協定》不會造成逆轉性影響
特朗普説,《巴黎協定》給美國帶來“苛刻財政和經濟負擔”,美國從即日起停止落實這份他認為“不具有約束力”的協議,包括停止落實國家自主貢獻目標和停止為聯合國“綠色氣候基金”提供資金。“簡言之,這份協議沒有消滅煤炭工作,它只是把那些工作從美國轉移到外國,這份協議跟氣候關係不大,倒是更多與其他國家獲得針對美國的財政優勢有關。”特朗普稱,“這份協議是把美國財富向其他國家轉移的大規模再分配。”
這不是美國第一次在應對氣候變化行動中“退羣”。2001年,時任美國總統布什就退出了《京都議定書》。與那次一樣,特朗普政府此舉招致多方批評。
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1日發表聲明説,美國退出《巴黎協定》讓人失望。法國總統馬克龍表示,美國退出《巴黎協定》是一個“有損地球未來的錯誤”,包括法國在內的眾多國家將繼續堅守協定框架。日本政府和經濟界人士都對特朗普政府退出《巴黎協定》表示失望。日本外務大臣岸田文雄説,在日本打算和美國加強合作之時美國退出《巴黎協定》,對此感到遺憾。
在《巴黎協定》通過時起到積極作用的美國前總統奧巴馬説,特朗普政府退出《巴黎協定》,是讓美國“加入了少數拒絕未來的國家行列”。美國60多個城市的市長髮布了一份共同聲明,表示他們不歡迎特朗普的舉動。特別是特朗普當天在講話中辯稱,美國人選擇他當總統,是讓他“代表匹茲堡市民,而不是巴黎市民”。匹茲堡市長比爾·佩杜託隨即在推特上反駁:“作為匹茲堡市長,我向你們保證,為了我們的人民、我們的經濟和未來,我們將遵循《巴黎協定》的指導原則。”
世界自然基金會“氣候與能源”項目駐俄羅斯負責人阿列克謝·科科林説,根據《巴黎協定》,美國有責任提供氣候資金,特朗普政府退出,可能造成一些面對氣候變化較脆弱的國家獲得的氣候適應資金減少到原計劃的25%,比如一些面臨海平面上升威脅的小島國等可能受到較大影響。
科科林認為,特朗普政府退出不會對《巴黎協定》造成逆轉性影響。國際上,七國集團中除美國以外的其餘六國,還有中、俄等國均已表示不會因美國退出《巴黎協定》而改變其遏制氣候變化的努力。在美國國內,有許多綠色資金不是來自聯邦政府;美國已有60餘個大城市制定了低碳發展和温室氣體減排計劃,其減排幅度高於美國聯邦政府對《巴黎協定》的承諾;還有1000多家美國大企業已聲明將繼續貫徹低碳發展理念。
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問題專家刁大明認為,特朗普的決定是一個“政治行動”,美國退出《巴黎協定》顯然弊大於利,此舉會給全球氣候治理帶來不確定性,但全球共同應對氣候變化的趨勢不會改變。
《巴黎協定》不會重新協商
“我們將開始談判,看看能否達成一個公平協議。”特朗普認為《巴黎協定》不利於美國,如果能重新談判相關條件,美國也許會考慮重新加入,或加入一個新協定。
《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秘書處在聲明中説,注意到美方提出的關於重新協商的相關説法,秘書處時刻準備與美國政府就此説法的含義展開對話。聲明同時強調,《巴黎協定》不會因為單個締約方的要求而重新協商,秘書處將繼續和各方一道努力,加速推進在各個國家和全球層面的氣候行動。
德國、法國和意大利三國政府1日發表聯合聲明説,堅信《巴黎協定》不會重新協商,三國將繼續執行《巴黎協定》。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1日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中方密切關注美國宣佈退出《巴黎協定》問題。中方願與有關各方共同努力,共同維護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巴黎協定》成果,推動協定實施細則的後續談判和有效落實,推動全球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未來,中國將繼續做好應對氣候變化各項工作,積極參與氣候變化多邊進程,堅定不移維護全球氣候治理進程。
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還在聲明中説,相信美國國內的一些城市和州,還有商業界,會同其他國家一起,繼續展現遠見和領導力,努力實現低碳、適應性強的經濟增長,為21世紀的繁榮創造高質量的就業和市場。
歐洲國家考慮應對措施
歐盟開始考慮對美國實施經濟應對措施,包括停止貿易談判、對美國商品徵收高額碳税等。不過,主管氣候行動與能源的歐盟委員米格爾·阿里亞斯·卡涅特透露,歐盟方面不會尋求對美國發動經濟制裁。
據今日俄羅斯電視台網站2日報道,歐洲議會前議長馬丁·舒爾茨在德國首都柏林出席一次論壇期間説,美國退出《巴黎協定》意味着美國商品產地將無需遵守應對氣候變化的相關規則,這對遵守規則的歐洲商品產地而言,相當於扭曲了公平競爭的氛圍。按照舒爾茨的提議,“要想進入歐洲市場,就需要尊重歐洲標準”,因此他將拒絕與美國展開跨大西洋貿易談判。
奧地利總理克里斯蒂安·克恩在俄羅斯聖彼得堡出席國際經濟論壇期間表示,美國退出《巴黎協定》並不意味着歐盟也要改變有關應對氣候變化的原有方案。由於美國的失望表現,歐盟眼下應轉而尋求與俄羅斯、中國、印度等國建立新的合作伙伴關係。
(2017-06-09)
就短期影響方面,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教授約翰·斯特曼認為,首先,美國的退出給全球太陽能、風能和其他新興綠色能源行業的投資帶來不確定性;其次,美國削減對聯合國綠色氣候基金的貢獻,其他發達國家可能效仿美國,降低出資額度,發展中國家應對氣候變化的一部分資金將無法落實;第三,這將強化“發達國家不率先減排,發展中國家也不應行動”的思維。然而,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大勢無法改變。《巴黎協定》已得到全球140多個締約方批准,其温室氣體排放量佔全球總排放量82%以上;除美國外,其他發達國家如歐盟和日本等都已重申承諾,將繼續堅守協定;即便在美國國內,眾多州、市地方政府和企業也表示將繼續節能減排。美國伍德羅·威爾遜中心的德蘇扎説,《巴黎協定》代表着氣候變化共同行動計劃的“前所未有的時刻”,考慮到這個協定由各國自主決定減排目標,且5年評估一次進展,各國在減排問題上具有彈性,“無論有沒有美國參與,《巴黎協定》都將繼續下去”。
(2017-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