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慶中秋假期之際,諾貝爾獎宴席盛大展開,除了經濟學獎將在10月9日公佈外,其餘獎項皆以陸續公佈。
其中,A股市場向來偏好生理醫學、物理和化學獎,創新性的發現將會推動科技的發展和進步,帶來更多的想象空間。如2010年的物理獎石墨烯、2013年生理醫學獎細胞的囊泡運輸調控機制、2013年的物理獎“上帝粒子”、2015年生理醫學獎青蒿素等等,相關題材都受到了市場的追捧。
諾貝爾生理醫學獎
10月2日,諾貝爾生理醫學獎授予三位美國遺傳學家霍爾(Jeffrery C Hall)、羅斯巴什( Michael Rosbash)和邁克爾·揚(Michael W.Young),以表彰他們發現了控制晝夜節律的分子機制。
簡單來説,三位科學家發現影響晝夜節律也就是生物鐘的基因,又稱時鐘基因。
他們分離出一種控制正常生物節律的特殊基因period,該基因能編碼一種蛋白質PER,夜晚時該蛋白在細胞中集聚,到了白天開始降解。隨後他們又發現了額外的蛋白質組分,揭示了細胞內自我維持的時鐘機制,對生物鐘研究做出了重要突破。
在正常情況下,它們會在相同的時間打開和關閉,以保持睡眠和飲食週期的均衡。但如果其中有基因發生突變,就將打破這一環節,從而使得機體的各種生物鐘不能步調一致。
一旦晝夜節律的紊亂,與內分泌代謝疾病,例如肥胖、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嚴重的腦部疾病,例如阿爾茨海默病,乃至腫瘤的發生發展都有關聯。
自從孟德爾發現遺傳規律後,大家知道基因可以控制生命體的一些基本特徵,比如種子的大小、眼睛的顏色等,但一種相當複雜的行為也可以由基因來控制,這還是第一次。
同時,這也是諾貝爾獎第一次頒給晝夜節律的研究領域,儘管生命科學界的同行已經期待了好多年,感到這個領域應該獲獎,因為它涉及到了如此基礎的生命活動,已經成為一項經典研究,晝夜節律學已經發展成為一個涉及面廣且動態發展的學科領域,並且一定會對人類做出巨大貢獻。
生物鐘的奧秘被最終定義由自身基因所決定,基因概念股或將受到提振。
諾貝爾物理學獎
10月3日,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萊納·魏斯(Rainer Weiss),巴里·巴里什(Barry C。 Barish)和基普·索恩(Kip S。 Thorne),以表彰他們在LIGO探測器以及引力波探測方面的決定性貢獻。
引力波獲得本次諾貝爾物理學獎可以説是眾望所歸,選股寶也在節前也對此作出預測。
鏈接:引力波又上頭條,諾獎或已入彀!佈局哪些公司?我們幫你列好了
引力波開啓了人們認識宇宙的新途徑。過去科學界探測宇宙,多是依靠光學望遠鏡、射電望遠鏡等手段,而引力波是與光不同的信息載體,通過分析引力波信號,我們可以判斷出遙遠宇宙中發生了什麼。
短期之內,引力波將成為科學家進一步探索宇宙和發展科學理論的有力工具,繼續利用LIGO這樣的儀器探測引力波,空間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將會聽到完全不同類型的黑洞撞擊所發出的引力波,這對於我們理解整個宇宙的結構形成和演化都會非常重要。
目前引力波的測量方法以激光干涉為主,高功率激光器以及功率放大設備是其中的核心,因此我們可以從技術發展的角度關注激光器企業。
諾貝爾化學獎
10月4日,諾貝爾化學獎授予瑞士科學家雅克·杜博歇、美國科學家約阿希姆·弗蘭克以及英國科學家理查德·亨德森,以表彰他們在冷凍顯微術領域的貢獻。
有意思的是,這次的化學獎頒給的是三位生物物理科學家,因為他們在開發冷凍電鏡的過程中貢獻卓越。
對於生物物理領域來説,這次頒獎可謂實至名歸,因為人類第一次可以在顯微鏡下看清楚接近天然狀態的生物大分子的精細模樣。
在過去數年裏,因為冷凍電鏡,學術論文裏才有隨處可見各種物質的高清圖像,從具有抗藥性的蛋白,到寨卡病毒的外觀,解析生物大分子複合物的三維結構越來越容易。這項技術對結構生物學、生物化學、細胞生物學,及基於結構的藥物設計等已經或即將帶來了劃時代的改變。
冷凍電鏡技術發展還在醖釀另一個突破,如果可以實現,如同這次突破一樣,將極大豐富人們對於生物大分子結構動態的認識,深入揭開生命的奧秘。下一步目標則是探索怎樣才能直接觀察分子在生物體原位的精細結構,也就是在生物組織中直接觀察生物大分子的結構動態。
我國在冷凍電鏡領域也發展迅速,以郭可信先生名字命名的冷凍電鏡會議也是行業非常高水準的重要會議。中科院生物物理所、清華大學等科研機構一直在開展冷凍電鏡技術方法研究,清華大學也在09年起就大力發展冷凍電鏡的研究,其電鏡平台(國家蛋白平台)也一度是全球最大的冷凍電鏡中心。
冷凍電鏡可以更直接解析生物大分子符合結構,曾經不敢想象的結構未來也有望被解出,生物技術、複合分子材料將受到刺激。
公司方面
*免責聲明: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