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今日話題:中國每年消費90多億快遞包裝袋 成霧霾的幫兇

由 司徒元基 發佈於 綜合

  快遞改變中國,但不環保的包裝不僅危害人體健康,還給環境造成了垃圾污染。“雙十一”“雙十二”銷售額連年攀升的背後,也積累了天量級的快遞包裝袋,其中很大一部分並不是環保材料,近日引發了關注。環保形勢越來越嚴峻,中國期待一場包裝的革命。

  要點速讀1中國的物流行業正在高速發展,但仍處在一個低水平的惡性競爭階段。物流的現代化理應包含環保化,關於這一點,可以説任重而道遠。2國外有很多好的包裝材料,但中國沒有引進並廣泛使用。是因為沒想到可以引進,還是為了節約成本不肯引進?值得反思。3一個公允的建議是,涉及環保的行業規章,有必要聯合環保部門共同制訂。快遞包裝的監管,首先應當是環保歸口,其次才是行業歸口。快遞包裝罪與罰:絕大部分直接成了垃圾只能焚燒處理

  據統計,11月11日至13日,北京地區平均每天的快遞量近600萬單,按照每個包裝箱0.2公斤估算,將產生1200噸包裝垃圾。巨量的快遞垃圾何去何從?

  據《北京日報》報道,快遞包裝箱大多以每公斤0.5元至0.8元的價格收購。被回收人員回收後,會被送到回收公司的打包點,之後統一運往位於天津、河北等地的造紙廠進行再利用。

  每1噸廢紙回爐化漿大約只能生產0.8噸的再生好紙。而由於垃圾分類不理想,導致大量紙箱不能進行循環利用,而不能再利用的紙箱只能送到焚燒廠進行焚燒處理。

  中國的物流行業正在高速發展,但仍處在一個低水平的惡性競爭階段。物流的現代化理應包含環保化,關於這一點,可以説任重而道遠。

  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發佈的一項報告顯示,2013年,北京的紙類資源回收率只有25.32%。另據業內統計,有55.6%的消費者在拿到快件後便將包裝丟棄。顯然,絕大部分快遞都直接流入了垃圾場。

  快遞垃圾已經是個非常嚴峻的問題

  話説回來,當前形勢下消費者丟棄快遞包裝是理性選擇,由於包裝成分和流通環節相當複雜,許多包裝材料到了用户這裏,並不適合與皮膚接觸。“毒快遞”事件時有發生,由於化學品泄漏,污染了快遞包裝,造成快遞員和收件人化學中毒甚至致死。此外,杭州《都市快報》在今年年初也報道過一個案例,廈門一名姑娘拆包心切,手口並用撕快遞,結果嘴巴爛了。

  快遞的包裝材料裏很可能含有有害化學物,尤其是在快遞業激烈的競爭態勢之下,快遞成本一再壓縮,環保並不是從業者的頭號訴求,成本才是。再加上經過長途跋涉,表面容易招惹灰塵和細菌,引發人體過敏。為健康着想,拆快遞應該戴手套使用剪刀,拆完快遞應及時洗手,易過敏人羣更是如此。

  拆了包裹後快遞包裝要及時、合理清理到室外或者通風處,不應囤積在辦公桌周圍或家裏。快遞包裝可能含有甲苯、甲醛,在不通風的環境,這些氣體積累,吸入後也會危害身體健康。

  包裝怎樣革命:當人們不再追求便宜,奇思妙想就會出現

  快遞業需要一場包裝的革命,研究和使用環保替代材料。不僅僅是快遞業,在餐飲外賣、服裝等生活消費領域,同樣需要包裝的革命。

  快遞的外包裝,主要有紙袋、塑料袋和紙盒(箱)等。其中紙箱的環保指數較高,但通常都會配合使用膠帶和塑料隔紙,它們的環保指數是很低的。至於灰黑色塑料袋,看起來很結實耐磨,環保指數更低,由“回料”再加工而成。由此可見,網購快遞的低成本優勢,是以犧牲環保為代價的,這種風險可以説觸目驚心。

  包裝革命有兩個維度。從低維度看,應該減少過度包裝。經常收快遞的朋友都知道,有些快遞層層包裹,你使出吃奶的力氣都未必能打開,既是增加了環境負擔,用户體驗也差。幾個快遞拆出來,能堆出一座小山。

  高維度的包裝革命,在於善開腦洞對現有材料的擇優使用,這可以説是設計上的奇思妙想。比如,柚子在泰國是一種十分暢銷的水果,由於銷量驚人每天消耗的塑料袋會給環境造成嚴重破壞,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名為Yod Corporation的設計公司巧妙利用了當地十分常見而又不知如何處置的水生植物葉片,經過一番當地人十分擅長的簡單編織將柚子變得可以直接提拿。植物的葉片可以自然分解,因此不會對環境造成任何影響。同時當人們握住葉片包裝的那一刻,就能事先從觸覺上感受到柚子的新鮮。這種利用自然物包裹提拿物品早在遠古時期就被人運用,既傳統又時尚。

  泰國一家公司對柚子設想了一種巧妙的包裝


  綠色環保的包裝材料不僅是指這種原始的植物包裝,更多的是將植物進行加工後生成的可降解的紙質包裝。美國第一有機品牌Organic Valley的牛奶包裝,就是一款用牛所食用的草進行加工後所製成的包裝材料。它不僅在材料運用上綠色環保利於回收,還能從側面傳達出整個品牌的綠色健康。利用無用或枯萎的植物進行加工處理後所生成的環保材料,是一個非常偉大的環保事業。

  高維度的包裝革命還在於新材料的開發和迭代。目前,北京郵政EMS正在與研發機構合作,醖釀推出更加便於回收和反覆利用的塑料快遞包裝盒,材質上既要比紙箱結實耐用,又要便於循環處理生產線的分解消納。期待這項研發早結碩果。

  新材料的獲得除了自主研發,還可以採用“拿來主義”,在這個問題上世界各國應該無條件地聯起手來,因為地球是大家的。

  據《科技與創新》雜誌2014年報道,德國的一家公司研製出一種能夠很快自然分解的綠色食品杯;日本的一些企業研發出了可以自動腐化的包裝薄膜,這些材料都能夠減少廢棄包裝對環境的污染;最值得一提的是,瑞典人研製出了最成功的綠色包裝材料,用這種新型材料盛放果汁、飲料和牛奶等,不用冷藏就能夠保鮮6個月。這種包裝不僅節約了很多因冷藏耗費的能源,同時,它還能夠被回收再利用,可以用作地板、桌椅、餐具和玩具等的原材料。除此之外,這種新型材料對食品本身不會造成任何污染,這才是名副其實的無污染環保包裝,它早已經普及整個歐洲。

  這麼多好材料為什麼中國沒有引進並廣泛使用?是沒想到可以引進,還是為了節約成本不肯引進?值得反思。

  這是一箇中國寓言:你是要便宜的東西,還是要優質的東西?這樣的單項選擇,對中國的各行各業來説,似乎每天都在發生。

  包裝的革命像一面鏡子,它進行到什麼程度,可以折射一個國家的經濟和文明位階。既是全球低碳環保的大勢所趨,也是中國產業升級和經濟觸底反彈的健康之路。可以説刻不容緩。

  瑞典著名的環保包裝利樂磚包裝,歐洲的綠色包裝已經相當普及

  快遞包裝監管的環保歸口:不能只由國家郵政局主導

  包裝的粗放是行業與監管的雙輸。中國快遞包裝的標準,僅有2009年的《快遞封裝用品》國家標準,但只是一個推薦性標準,並沒有強制性。

  相關法律、法規及標準建設的滯後,是包裝低階化的另一面。在包裝立法方面,歐洲國家一直走在世界前列。而在中國,涉及包裝內容的法律法規非常少,包裝法律、法規制訂困難、執行不力已經成為不爭的事實。加之快遞業快速發展,民營快遞在電商風口下的崛起,在郵政業看來是出乎意料的,更是閃電爆發式增長的。舊有的監管思維,在新業態的發展面前,捉襟見肘。

  今年8月,國家郵政局出台《推進快遞業綠色包裝工作實施方案》,提出到2020年,要基本淘汰有毒有害物質超標的包裝物料,基本建成社會化的快件包裝物回收體系。這是值得肯定的順勢而為。然而也不免讓人產生疑問,這樣一個政策僅僅由郵政局來制定,會不會力不堪逮呢?何況,郵局作為競爭主體,也有既當運動員又當裁判員之嫌。

  一個公允的建議是,涉及環保的行業規章,有必要聯合環保部門共同制訂。快遞包裝的監管,首先應當是環保歸口,其次才是行業歸口。快遞業的轉型升級應該避免重蹈網約車政策的覆轍。網約車政策變遷的教訓在於,學者普遍認為,“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落實得還不夠。

  12月20日,國家郵政局會同國家發展改革委、交通運輸部、聯合印發了《郵政業發展“十三五”規劃》。針對快遞包裝引發的垃圾污染問題,《郵政業發展“十三五”規劃》提出了建設綠色郵政的目標,明確了推動行業綠色健康發展的具體任務。

  隨着郵政快遞業運營規模的迅速擴大,如何減輕對自然環境的壓力,如何高效地利用能源資源,走可持續的發展道路,已成為行業發展不能迴避的問題。不能因噎廢食,退回沒有快遞的年代,更不能以收費代管理,無故增加從業者的負擔。近期嚴重的霧霾已經警示中國,再不狠抓環保,所有人都將面臨生命危險。中國需要一場包裝革命,請從快遞業開始。

  面對國家郵政局提出的“綠色郵政”目標,許多網友想到的卻只是“又打算收費、收税”。這並不是一種好的心態。已經“改變中國”的快遞業,應寄予其在環保問題上釋放更大的能量,這需要廣大消費者的共同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