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陽將至,很多爸媽們不再望眼欲穿“盼孩子”,他們的“新活法”異常精彩,甚至讓年輕人豔羨。
現代科技趕走孤獨
“重陽節聚起來呀!”家住北京的退休職工、62歲的張振華在她的微信好友羣裏發出一條信息後,靜靜等待着迴音,不一會兒,她就欣喜地看到很多回復接踵而來:“好啊,今年在哪兒聚?”“太好了!好久沒見了。”“咱們幾個去旅遊吧!”“今年吃飯該我請客了,你們都不許跟我搶啊!”....。.
60歲以後,儘管仍不服老,愛熱鬧的張振華還是將重陽節作為一個新節日,或吃飯、或郊遊,每年都會和老友們歡度佳節。
微信等社交工具的普及讓很多老年人找到了消除寂寞的新方法,和朋友聊天、分享心靈雞湯、曬孫子孫女、曬新鮮事,每天的生活都很充實。
張振華告訴記者,微信羣讓她和朋友們能夠“守望相助”,“很多人子女不在身邊,不少人都是‘空巢老人’,如果誰很長時間沒有出現在羣裏,我們就會擔心,會打電話詢問出什麼事了。”
2017年,孫女給82歲的方爺爺換了新手機,有了智能手機之後,“老幹部”方爺爺也變成了“低頭族”,每天都要“玩手機”,瀏覽到好新聞還會跟老友一起討論。除了用手機給自己養的花拍照,近日,方爺爺還學會了自拍。
中新社記者 劉文華 攝
呼朋引伴旅遊去
“十一之後再無假期”的説法對老年人來説並不適用。放眼各大主要旅遊景點,仍有很多“銀髮族”團組穿梭其間。越來越多的老年人開始踐行“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的理念,成為遊客的主力軍。
近日,多家旅遊網絡平台的數據顯示,隨着重陽節的到來,旅遊淡季價格降低,老年人出遊迎來高峯。以驢媽媽旅遊網平台為例,重陽節前後兩週,老年人出遊人次相比去年同期增長約52%。其中,上海、廣州、北京、武漢、南京、深圳、成都、杭州、無錫、西安等城市的“銀髮族”出遊熱情高漲。
家住煙台泊子村、今年63歲的村民李淑琴告訴記者,往年她報名參加過歐洲旅遊團,去過意大利、德國、瑞士等好幾個國家,去年她還去了加拿大遊玩,“淡季的時候旅遊團便宜,去歐洲8000多塊錢團費,去加拿大4000多塊。”李淑琴説,國外旅遊時會遇到很多中國旅遊團,其中大部分都是老年人,“現在村裏條件好點的老年人都會去旅遊,我們村裏常常有老人報團去北京玩。”
今年重陽節前一週,58歲的南京市民王女士通過微信羣組織了一次歐洲遊,有11個同齡好友參加,遊覽期間,王女士將美景和笑臉曬到了朋友圈裏。
據途牛旅遊網調研數據顯示,隨着人們對旅遊體驗需求的深入,今年重陽節,美食、療養玩法取代登山成為老年人出境遊的熱門主題。
中新社記者 翟李強 攝
唱歌跳舞永遠18歲
今年61歲的劉洪剛剛從鄭州一家國有企業退休,今年10月份他第一次使用老年乘車卡並被年輕人讓座時,心裏頓時五味雜陳,併為此傷心了好幾天,“我沒覺得自己是老年人,自己跟前幾年相比沒啥區別,精神頭和樣貌都是。”
“不服老”的心是很多老年人的心聲,而且,很多老年人每天的業餘生活比年輕人還要精彩。
去年,張海燕初中時的學校舞蹈隊“重整旗鼓”,年近60歲的她又和六七個女同學重新聚在一起練習跳舞,“跳舞又讓我找到了十幾歲時候的感覺。”
今年64歲的方雲霞是一名醫生,她從小的願望就是成為一名歌唱家。現在她的夢想得以實現,工作之餘她加入了地方歌舞團,經過專業訓練,她已經成為歌舞團的“台柱子”,經常隨團到各地參加各種比賽和演出。
除了城裏的老年人,隨着新農村的建設,路燈、廣場、健身器材等進入鄉村,“日落而息”的傳統農村生活方式已成為過去式,在浙江、江蘇等東部省份,農村老年人每到晚上就會和同村人跳起廣場舞。
中新社記者 劉新 攝
健康是“樂活”的本錢
截至去年底,中國60歲以上的老年人口已經突破2.3億,佔總人口的比重達到16.7%。中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部長尹蔚民表示,今後一個時期,中國老年人的規模還將持續擴大,速度還在加快,而且持續的高峯時間比較長。如何使老年人老有所養、老有所樂日益受到社會關注。
健康的體魄是老年人享受快樂晚年的本錢。近年來,中國公民經濟收入和生活水平顯著提升,物質生活極大改善,人均預期壽命也隨之提高。由世界銀行、世界衞生組織和中國財政部、國家衞計委、人社部共同發佈的一份醫改研究報告指出,2015年,中國居民人均預期壽命達到76.34歲,比1960年增長32.99歲。另據《“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到2030年,中國人的人均預期壽命將達到79歲,人民健康水平持續提升。
近年來,老年人越來越重視身體健康,參加體育鍛煉的老年人越來越多。國家衞計委主任李斌指出,“十三五”時期,中國將更加註重預防為主和健康促進,實現發展方式由以疾病為中心向以健康為中心轉變,提高人民羣眾健康水平。
此外,社會保障是老年人安享晚年的基礎,人社部的數據顯示,全國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自2005年開始已經連續上調12年,月均養老金從2012年的1686元增加到2016年的2362元,年均增長8.8%。(陳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