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在年輕人中逐漸走俏,“高冷”的橋牌靠什麼?

由 太史憶秋 發佈於 綜合

  資料圖:選手在橋牌比賽中 陳文武 攝

  北京9月29日電(嶽川) 不同於其他棋牌競技項目,橋牌總給人一種莫測高深之感。但如今,這項立於百種牌系金字塔尖的智力運動,正愈發受到年輕人歡迎。

  立於塔尖,緣何小眾?

  橋牌恰似一扇無形的門,門外者“望而生畏”,門內者自得其樂。

  “在幾百種牌系之中,橋牌是最高的金字塔尖。”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國家體育總局棋牌運動管理中心副主任陳澤蘭認為,“對於大部分牌類項目,你都可以在短時間內把規則講解清楚,但橋牌與眾不同。”

  如她所説,橋牌是一項競技性很強的智力運動,考驗牌手邏輯推理、分析以及與隊友的默契程度等多重能力。然而與之對應的,是橋牌自身繁複的規則體系,這也客觀造成了入門的高難度。

  今年24歲的言超(化名)是一名公司職員,他從大一時開始接觸橋牌。“其實當時也挺湊巧的,舍友以前聽説過橋牌,就報了橋牌的選修課。他上網一查,發現這是需要兩個人配合的項目,就拉着我一起報名了。”

  資料圖 陳文武 攝

  橋牌給言超的第一印象,就是“複雜”。“剛開始打牌的時候,因為緊張怕出錯,手都會抖。”他坦言,相對於其他棋牌類遊戲,橋牌上手的確不易。

  除入門難外,國家體育總局棋牌中心橋牌部主任郭玉軍認為,造成橋牌小眾的另一大原因是,尚有很多人並不瞭解這項運動。

  “棋類在國內發展了很長時間。像圍棋、象棋都是我們的傳統文化,國際象棋引入開展的也比較早。而橋牌本身僅有百餘年曆史,加之引入國內時間較短,因此很多人對這項運動認識不足,以為它就是撲克牌。實際上,橋牌是完全不同於其他牌類遊戲的一項智力運動。它符合體育的概念,是競技項目而不只是遊戲娛樂。”

  陳澤蘭也表示,與棋類相比,舶來品的屬性使很多人對橋牌產生了認識上的誤區。“一提棋,大家都會覺得很高雅,因為‘琴棋書畫’很早就是中國傳統藝術的一部分;可一説牌,有人就覺得是打撲克,會玩物喪志。家長也認為打牌不如下棋,這其實還需要一個逐漸認識的過程。”

  資料圖:選手在橋牌比賽中中新社記者 駱雲飛 攝

  高大上的橋牌,有何特別之處?

  雖然初學時令人“頭昏腦脹”,但在摸索了一段時間後,言超愈發能感受到橋牌自身的魅力。“橋牌是一項極有挑戰性的運動,鬥智也鬥勇。對我而言,當打成了一個很好的定約(橋牌規則),那種成就感與喜悦感很有吸引力。”

  接觸橋牌之前,言超和大多男生一樣,也喜歡打電子遊戲。不過現在,言超把玩電腦的時間給了橋牌,因為在他眼中,橋牌比那些更有樂趣。

  “有些人看橋牌,就是四個人坐在那裏打,互相也不説話,很枯燥。其實橋牌是非常需要溝通與配合的。”小巖(化名)是高校大三學生,剛開始接觸橋牌時,由於沒有搭檔陪伴,“高大上”的規則也讓她感到有些摸不着頭腦。可橋牌的獨特魅力,卻始終令小巖割捨不下。大約半年過後,小巖逐漸感到橋牌已成為了她生活中的一部分。

  “橋牌並不是自己多練就一定會有很大提高的項目。認真的態度、多思考多總結,這只是其中一部分,更重要的是多去溝通交流並學會虛心接受。橋牌不是單打獨鬥,是和搭檔一起戰鬥。”

  如她所説,與多數棋類項目相比,橋牌的特別之處在於,它不單純是個體間的競爭。郭玉軍認為,橋牌四人蔘與、兩人組隊的規則,給這項智力運動額外賦予了社交屬性。“棋類主要是看個人,而橋牌則是團體項目,需要兩人溝通配合、相互交流,其中凸顯的團隊精神是多數棋類運動不具備的。”

  資料圖:中國海南橋牌節 陳文武 攝

  這也是橋牌吸引言超的一點,它讓言超結交到了許多新朋友。就連以前不太愛説話的小巖,也在接觸橋牌後開朗了許多。陳澤蘭説,如果把個人項目看作縱向延伸,那橋牌鍛鍊的就是橫向能力。而注重協作,這實際也更符合時下社會發展的潮流。

  撬動大門的迷你橋牌

  近年來,國內連續承辦了多項世界級的橋牌大賽。加之本土創辦的多個大型賽事,郭玉軍認為,以比賽的數量而言,中國已經走在了世界前列。他表示,世界橋牌的中心在慢慢向中國轉移。

  郭玉軍告訴記者,目前中國橋牌協會共有註冊運動員3000餘名,註冊會員逾5萬人,單位會員700多個,A類俱樂部16家,愛好者羣體在國內已達百萬量級。但比起圍棋、象棋等傳統棋類運動,仍有較大差距。郭玉軍希望,未來兩年橋牌協會註冊會員人數可以番上兩番。

  為此,迷你橋牌逐漸步入大眾視野。所謂迷你橋牌,就是規則簡化版的定約橋牌。

  “既然橋牌項目上手難,那我們就先把‘門’推開,把面前的台階抹平,讓愛好者一眼就能看到門裏有趣的內容,感受到橋牌的魅力。”陳澤蘭説,迷你橋牌規則易懂,幾分鐘之內就能學會,很受大眾歡迎。

  郭玉軍也認為,迷你橋牌的意義在於,讓更多人先接觸、瞭解這項運動,產生興趣後,再逐步添加進完整規則。他相信,一旦上手,很大可能就會伴隨終身,這就是橋牌的魅力。

  資料圖:全國橋牌A類俱樂部聯賽 王凌霄 攝

  “橋牌‘入坑’難,‘棄坑’更難。擱下一段時間後,我就會想念在牌桌上的感覺,也會想念一起打牌的好朋友們。”小巖説,哪怕今後不會從事相關工作,她也會一直打下去。在小巖所在的橋牌社團裏,像她這樣的女孩並不少見。

  “上佳的留存率正是橋牌運動的一大特點。只要參與進來,都會很喜歡。”郭玉軍以圍棋為例指出,在工作成家之後,很多學棋者就不會參加各類比賽了,而是作為一種娛樂。但橋牌的魅力與特質,會吸引愛好者始終參與其中。也許一段時間內會放下,但終有迴歸的一天。

  年輕人中漸走俏,影響潛移默化

  雖然入門不易,但與其他動輒需上千元購置裝備的運動相比,橋牌的門檻着實不高,只需一副牌,隨時隨地都能進行。言超告訴記者,即便是自費參加比賽,一個週末平均最多幾百塊錢,也在他可以接受的範圍內。

  加之“十市百校”等推廣活動,近年來橋牌運動逐漸在校園中流行起來。郭玉軍表示,類似全國大學生橋牌錦標賽等校園賽事,合計參賽隊已由最初的十幾支增加到現在的上百支,像小巖正是其中的一員。橋牌競技,已經在校園裏形成了非常好的氛圍。據悉,在橋牌協會註冊的會員中,約三分之一是25歲以下的年輕人,這一比例在近五年有明顯提升。數據説明,橋牌已不再是許多人舊眼光中的“老年人運動”。

  郭玉軍認為,橋牌是講究策略與概率的競技,需要選手根據牌型做出分析判斷,因此它與棋類相似,在健腦等方面有較好作用。與此同時,橋牌在非智力方面對青少年亦有幫助,這一點上體現得比棋類更為突出。

  橋牌的社交功能,使得青少年在參與過程中學會團結配合、包容理解,對彼此間的溝通交流也有促進作用。言超説,橋牌是一項需要靜下來的運動,可生活中有太多誘惑。潛移默化間,橋牌培養了他的性格,令他變得更加成熟。

  “學習橋牌,實際就是開放思維模式、打磨性格的過程,它能教會你該如何去與人打交道。橋牌很符合現代社會發展的主流,特別是針對青少年的一些特質。”陳澤蘭説,不僅是素質教育時期,甚至是今後走向社會,在為人處事、創新思維等方面,橋牌都會有所幫助。(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