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美參議員麥凱恩被診斷出腦癌 曾於2008年競選總統

由 華愛利 發佈於 綜合

  【環球網快訊 記者 張驁】據法新社7月20日最新消息,麥凱恩辦公室稱,美國參議員約翰·麥凱恩被診斷患有腦癌。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稱,麥凱恩被診斷出患有腦癌中的原發膠質母細胞瘤。

  直接參與護理麥凱恩的梅奧醫學中心(Mayo Clinic)的醫生告訴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現年80歲的美國參議員約翰•麥凱恩,被確診患上腦瘤——原發性膠質母細胞瘤。

  CNN稱,麥凱恩上週五在菲尼克斯的梅奧醫學中心接受了手術,以去除血塊。這項手術的實驗室結果證實了與血凝塊有關的膠質母細胞瘤的存在。根據美國腦腫瘤協會的説法,膠質母細胞瘤是一種在腦和脊髓組織中十分活躍的腫瘤。

  要求匿名的醫生表示,在手術過程中,手術室的一位病理學家對其進行了通過眉毛切開的微創開顱術,手術持續了大約三到四個小時。手術後的腦部掃描顯示,引發關切的組織已經完全被切除。

  據麥凱恩辦公室的一份聲明稱,他“恢復得非常好”。醫生説,麥凱恩在手術前後沒有出現神經系統問題。

  麥凱恩現在正在亞利桑那州的家中康復。醫生説,他和他的家人正在考慮治療方案,其中或包括放療和化療。

  “在麥凱恩家庭,我父親生病的消息已經影響到我們每一個人,”女兒梅根•麥凱恩週三表示,“你會驚奇地發現,在這一切中,我們當中最有信心、最冷靜的人是我的父親。”

  麥凱恩剛做完眼部血塊手術 經常健忘

  麥凱恩於7月14日因眼部血塊手術接受手術,檢測結果顯示他患有腦癌。據美國“大全新聞網”7月17日報道,美國參議員林賽•格雷厄姆17日接受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採訪時稱,麥凱恩在做血塊手術之前就經常很健忘。

  林賽•格雷厄姆説:“我認為這是一種常規檢查,但是約翰自我感覺並不好。”格雷厄姆對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的記者説:“我很高興他們發現了我認為可能的原因。”

  當被問及是否認為血塊是導致麥凱恩記憶問題的原因時,格雷厄姆説:“是的。週日我和他談論時,他就像以前的約翰•麥凱恩一樣積極地參與交流。”

  報道説,麥凱恩下個月就81歲了。在上個月舉行的參議院情報委員會聽訊中,當麥凱恩對美國聯邦調查局前局長詹姆斯•科米問話時,麥凱恩顯得迷惘和疲乏,這導致了一場社交網絡上的質疑風暴。事後,麥凱恩把這件事歸咎於熬夜看棒球比賽。

  共和黨重量級人物 曾於2008年參選過美國總統

  約翰·麥凱恩(John SidneyMcCainIII,1936年8月29日-),美國政治家、共和黨重量級人物,現為亞利桑那州資深聯邦參議員,屬於黨內的“温和派”,曾於2008年參選過美國總統。

  麥凱恩生於美國控制的巴拿馬運河區域,父親小約翰·席德尼·麥凱恩(John SidneyMcCainJr.)和祖父老約翰·席德尼·麥凱恩(John Sidney McCain Sr.)皆曾晉階至美國海軍上將,並共同成為編號DDG-56的阿利·伯克級驅逐艦“約翰·席德尼·麥凱恩號”(USS John S. McCain)的冠名緣由。麥凱恩在弗吉尼亞州的亞歷山德里亞聖公會中學和安那波利斯的美國海軍學院接受教育。他接着擔任海軍的飛行員,在越戰執行戰鬥任務,被俘並拘禁了長達五年半的時間,也使他成為全國知名人物。

  獲釋回國後,麥凱恩在1982年當選亞利桑那州第一選區的聯邦眾議員,並在1986年當選該州聯邦參議員。

  麥凱恩在2000年美國總統選舉中曾經角逐共和黨的提名,但被喬治·沃克·布什擊敗。2007年宣佈參加2008年美國總統選舉並在初選中迅速擊敗黨內對手成為共和黨總統候選人,最終在與民主黨的奧巴馬參議員的對決中落敗。

  以下為網友評論:

  網友“春天裏的小巷”:這傢伙頭號反華好戰分子,祝早點去見他父親,做他的總統夢

  網友“見證認識”:怪不得老是發表無腦的話,原來是腦癌若得禍。

  網友“Pari愛麗舍宮”:早點死吧!你曾經在競選美國總統中或是在當議員議會期間無數次語言攻擊我大中華。現在用我大中華的諺語回覆你…………惡有惡報,活該!

  網友“晨風151339536”:對別國動的歪主意動多了,所以腦子也就容易壞。

  網友“愛夏青榆”:這個老東西最壞,圍堵鍾郭的惹手~好好好患了腦癌就0K

  網友“世界新動向”:趕快死吧!

  網友“108梁山好漢”:全世界愛好和平的人民發來賀電,放鞭炮56響。

  網友“藍天白雲123858556”:世界的攪屎棍,這是報應早完蛋早好!

  網友“手機用户57638957483”:麥凱恩心朮不正,野心勃勃用腦過度,他應患這種病。五角大樓的對立面足矣。

  網友“中華武術聯合總會會長”:膠質母細胞瘤,幾乎是所有腦病中最麻煩的一種,必死無疑。


  作者:王強 北京醫院骨科 副主任醫師

  來源:骨科大夫,已獲授權

  40歲以上的人,一生中下腰部疼痛的發生率高於60%。這就是説生活中大多數的人都曾經被腰痛所困擾過。腰痛會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現代生活是快節奏的,對於不是很嚴重的腰痛,好多患者選擇了忍耐,而不是就診。這裏我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關於腰痛的幾種常見疾病,以便大家自我進行診斷和治療。

  1腰肌勞損

  腰肌勞損在骨科教科書上叫做腰背肌筋膜炎。其好發人羣有兩類:一類是長期彎腰勞作的人,例如搬運工。另一類是長期坐位工作而缺乏體育鍛煉的人。有些人納悶:我整天坐着,也沒用我的腰啊,怎麼就勞損了?

  我經常給患者舉一個例子,你用手臂端一個很輕的杯子,幾分鐘你沒有感覺,如果端上一個上午,你的手臂肯定是酸的。我們坐在那裏一個姿勢,維持坐姿的腰部肌肉持續收縮一個上午,它肯定也是痠痛的,時間久了自然勞損了。

  腰肌勞損引起腰痛的特點,清晨起牀前腰痛明顯,起牀活動後腰痛有所緩解,久坐後腰痛再次出現並加重。輕輕叩擊腰部,感覺舒服而不是疼痛加重。

  腰肌勞損的治療,如果是第一類人羣那要圍腰保護,改變工作方式。第二類人羣的治療比較簡單,坐位工作2小時後起身活動腰部,晚間做腰部功能鍛鍊,睡前俯卧於牀上,做兩頭翹的動作。或者檢查每週游泳一次。疼痛嚴重時口服扶他林等消炎鎮痛藥物一週。(消化道潰瘍者慎用)

  2骨質疏鬆症

  對於年齡大於60歲的患者持續的腰背部疼痛,後背痠痛,有沉重感;同時出現輕微駝背畸形,時常有抽筋表現。那麼這種腰背痛的原因,很有可能是骨質疏鬆症。如果要確診需要做骨密度檢查。

  3腰椎退化性疾病

  對於年齡大於50歲的患者,出現持續性的下腰部疼痛,不伴有腿部疼痛和麻木,很有可能的診斷是腰椎退化性疾病。腰椎的退化往往首先是椎間盤的退化,間盤退化之後出現關節突關節的骨關節炎(俗話説的腰長骨刺了)。該疾病的確診可以靠腰椎X線片。

  4腰椎間盤突出症

  腰椎間盤突出引起的下腰痛一般都伴有一側或者是兩側的下肢(腿部)放射痛,腿上有麻木,或者足趾有麻木。該疾病的診斷需要藉助CT或者是核磁共振。

  5其它原因引起的腰痛

  例如腎結石。腎結石也會引起明顯腰痛,往往活動後突發疼痛,疼痛嚴重,大汗淋漓。小便顏色發紅。

  温馨提示

  以上是幾種常見的腰痛的原因,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讓您心裏大體有數。具體診斷治療,還需到醫院找醫生做詳細的檢查,以免誤診,耽誤疾病的治療。

  (2017-06-29)


  一、聽神經病的診斷對於嬰幼兒,如果OAE和/或CM正常,ABR未引出或嚴重異常,可以確診聽神經病;而對於成人,聽神經病的診斷可能更復雜些。在嬰幼兒,OAE可能因為中耳炎的影響而記錄不到,因此CM的檢查顯得尤為重要。檢查CM一定要用插入式耳機。相當一部分聽神經病患兒OAE一段時間後消失,這並不意味着聽神經病轉變為感音神經性聽力損失。聽神經病的聽力學測試,北京同仁醫院莫玲燕教授提出ABR、OAE、CM必須要做,另外,如果小兒能配合,應做行為聽閾檢查,還有就是要做顳骨或內耳的影像學檢查。大多數專家認同此觀點。對於將“CM存在”作為聽神經病的診斷標準也有不同的看法。有學者認為,CM由內外毛細胞共同產生,OAE引不出,CM存在,此時CM可能來源於內毛細胞,並不能説明外毛細胞功能正常。北京協和醫院倪道鳳教授指出,今年3月英國公佈了新生兒聽力篩查處理指南,有一個關於聽神經病診斷流程的附件,其中對於80dB能引出CM和ABR,OAE引不出的嬰幼兒,指出診斷聽神經病應謹慎,要排除感音神經性聾的可能,因為CM可能來源於低頻殘餘聽力,此時建議做1000Hz短聲ABR檢測。因此,對於聽神經病的診斷應該有一個很好的流程。Berlin教授提出聽神經病的診斷除了要做ABR、OAE外,還應做中耳聲反射檢查。聲反射是內毛細胞功能檢查最重要的一種方法,聽神經病患者的聲反射消失或閾值升高(>95dB)。對於聲反射閾≥95dB未引出而OAE正常的患者,應警惕並做進一步檢查,以免漏診聽神經病。Berlin教授還指出可用鼓室圖、聲反射閾、OAE和ABR測試組合鑑別內、外毛細胞功能障礙:外毛細胞功能障礙表現為A型鼓室圖、OAE引不出、聲反射閾值正常、ABR正常;而內毛細胞功能障礙表現為A型鼓室圖、OAE引出或一度引出、聲反射閾值升高或未引出、ABR失同步化。聽神經病和CAPD(Central Auditory Processing Disorders,中樞聽覺處理障礙)的鑑別診斷,Berlin教授認為可用以下方法鑑別:1、中耳肌聲反射,聽神經病患者的中耳肌聲反射都是異常或消失的,而CAPD患者中耳肌聲反射是正常的;2、ABR,聽神經病患者的ABR缺失或異常,而CAPD患者的ABR基本都是正常的;3、MLD(掩蔽級差),CAPD患者有MLD值,而聽神經病患者沒有,因為聽神經病患者腦幹區域的發育可能是異常的,因此他不具備區分噪聲掩蔽級差值的功能;4、言語ABR,CAPD患者可以記錄到聽神經同步化反應,而聽神經病患者是記錄不到聽神經同步化反應的。二、聽神經病的干預Hayes教授介紹了美國科羅拉多州兒童醫院、Bill Daniels兒童聽力中心嬰幼兒聽神經病早期干預策略,指出對聽神經病患兒進行干預不能根據電生理學測試結果,而應獲得準確的行為聽閾。她們採用團隊處理方案,即建立一個干預團隊,其中包括聽力師、言語病理師、家庭醫生、耳鼻喉科醫生及其他相關專業人員,共同為患兒提供幫助。根據患兒的年齡和聽力表現採用不同的干預方案:0~6個月,在沒有獲得可靠的行為聽閾前不能干預,此階段主要是對家長進行相關諮詢和宣教;6~9個月,如果通過反覆測試得到可靠的行為聽閾,推薦使用助聽器;9~12個月,如果助聽器無效而且父母希望尋求人工耳蝸植入(CI),轉診到CI。建議3歲以前每3~6個月進行一次監測評估,之後根據情況或每年一次。要保證隨時監測聽神經病兒童整個幼兒和學齡階段的聽覺和交流發育以及學習成績,即便有些患兒聽覺看起來似乎正常。如果證明孩子不能從助聽器中獲益,言語-語言技能的發育不能達到應有能力,或者如果孩子沒有獲得期望的進步,儘管測聽閾值較好,也應考慮人工耳蝸植入。Hayes教授強調對聽神經病患兒的干預一定要經過助聽器試戴,不能直接做人工耳蝸。聽神經病的表現千差萬別,干預要個性化。對於是否進行人工耳蝸植入,Hayes教授和Berlin教授都認為,不能根據測聽閾值,而應根據言語發育情況、言語識別率。至於聽神經病患兒何時植入人工耳蝸、植入指徵是什麼,以及言語障礙、言語識別率達到什麼程度才植入人工耳蝸,沒有明確的答案。北京同仁醫院張華教授指出,對於成年聽神經病患者,助聽器效果不理想,選配應慎重;但對於嬰幼兒聽神經病患者,助聽器能夠提高其言語識別能力,大多數專家建議應及早使用助聽器。但是聽神經病患兒能否從助聽器中受益不確定。助聽器驗配要根據行為聽閾,在反覆測試獲得穩定的行為聽閾後驗配。定期的評估一定要做,不適當的助聽器驗配可造成暫時性或永久性閾移,因此行為的觀測非常重要。佩戴助聽器應該是人工耳蝸植入的前提,國內外研究顯示,聽神經病患兒人工耳蝸植入的有效率為50%,風險很大,因此術前一定要試戴助聽器,而且經過助聽器康復訓練,可以使人工耳蝸術後康復效果明顯加速。三、聽神經病相關基因研究第四軍醫大學西京醫院邱建華教授介紹了他們的聽神經病的研究工作。他們收集了7個聽神經病家系,其中5個家系表現為常染色體顯性遺傳,2個家系表現為X染色體隱性遺傳。通過對其中1個X染色體隱性遺傳家系先證者進行全外顯子測序,初步確定定位的X基因(未命名)為該家系致病的相關基因。為了驗證該X基因突變的特異性,對聽力正常的108例DNA樣本檢查,未檢測到該位點突變。同時,對另一個X連鎖隱性聽神經病家系及70名散發聽神經病患者行X基因篩查,在12名散發病人發現了同樣的X基因突變位點。他們還繪製了X基因的蛋白功能區的模式圖,絕大多是蛋白都位於功能區,提示該基因突變對蛋白有直接的影響。該基因表達的蛋白,存在於內耳毛細胞、支持細胞、螺旋神經節。其致病機理尚在進一步研究中。另外,由於OTOF基因僅表達於內毛細胞,而不表達於螺旋神經節,而PJVK基因僅表達於螺旋神經節,而不表達於內毛細胞。因此設想能否通過對患者OTOF基因和PJVK基因的篩查,來對臨牀上兩型聽神經病進行分型,確定病變部位。對76名散發的聽神經病患者進行OTOF基因和PJVK基因外顯子進行測序,OTOF基因發現5種突變有致病的可能性,而PJVK基因發現1種突變有致病的可能性。四、ANSD的命名ANSD(Auditory Neuropathy Spectrum Disorders)是2008年科莫會議提出的,目前國內的譯名有聽神經病譜系障礙、類聽神經病、聽神經病綜合症等,與會專家對ANSD的命名進行了深入的探討,基本達成了共識,認為沒有必要推行統一命名,為了便於推廣,可仍採用聽神經病的名字。

  (2017-06-18)


  白癜風為一種後天性獲得性色素缺乏症。病因尚不完全清楚。有關的可能致病因素包括遺傳因素、免疫功能異常、神經精神和內分泌因素,代謝功能紊亂等,導致黑素細胞破壞或酶系統抑制、黑素體生成障礙,產生色素脱失。中醫稱“白癜”、“白駁風”。

  白癜風的診斷:

  1.色素脱失性白斑,大小、形狀不一,與正常皮膚之間的邊界清楚,周圍常有着色深的邊緣。可發生於任何部位,好發於暴露和皺褶部位。

  2.白斑上的毛髮可變白或無變化。

  3.可發生於任何年齡。無明顯自覺症狀。

  4.組織病理示表皮黑素細胞及黑素顆粒明顯減少,基底層幾乎完全缺乏多巴染色性的黑素細胞。

  白癜風的鑑別診斷:

  貧血痣:先天性淡色斑,多在出生時即有,由於淡色斑處毛細血管較正常少,摩擦患部時周圍皮膚充血而白斑處不能明顯發紅,由此可與白癜風區別。

  2.花斑癬:多發於胸背的色素減退性白斑,其上可見細薄鱗屑,真菌鏡檢可見短粗的菌絲和孢子。

  3.外陰白色病變:外陰局部皮膚、粘膜粗糙增厚、或萎縮性白斑,周圍無着色深的邊緣。

  很多患者在症狀初期都覺得無傷大雅,不痛不癢覺得不需要治療。當白斑擴散,有礙生活時,才引起重視。貴州白癜風皮膚病醫院李順柏主任指出,當白斑確診為白癜風的時候就要積極治療,越早治療效果越好。

  1、從白癜風的自然病程來看,有多種情況:白斑可以長期穩定不變,可以緩慢進展或間歇性進展,也可以在精神創傷、外傷、暴曬,急性疾病,手術或應急狀態下迅速擴散;所以説它是一種慢性疾病,更多的人因為忽視症狀的存在,導致病情發展為泛髮型。

  2、從治療方面看:白癜風是一種慢性病,屬於疑難雜症,治療越早效果越好,比如早期侷限性白癜風很容易治癒,如果發展為泛發性白癜風后治療難度、時間、費用都會增大,要注意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早康復。

  (2017-05-23)


  一、聞診

  聞診,包括聽聲音和嗅氣味兩個方面。

  1.聽診

  主要是聽患者語言氣息的高低、強弱、清濁、緩急……等變化,以分辨病情的虛實寒熱。分為直接聽診和間接聽診,臨牀常用間接聽診。

  2.叩診,是指用手叩擊身體某表部位,使之振動而產生聲音,根據振動和聲音的音調的特點來判斷被檢查部位的臟器狀態有無異常的診斷方法。在臨牀上分為清音、濁音、鼓音、實音、過清音五種叩診音。.

  ①清音(resonance)是正常肺部的叩診音。它是一種頻率約為100~128次/秒,振動持續時間較長,音響不甚一致的非樂性音。

  ②.濁音(dullness)是一種音調較高,音響較弱,振動持續時間較短的非樂性叩診音。除音響外,板指所感到的振動也較弱。

  ③.鼓音如同擊鼓聲,是一種和諧的樂音,音響比清音更強,振動持續時間也較長,在叩擊含有大量氣體的空腔臟器時出現。正常情況下可見於胃泡區和腹部,病理情況下可見於肺內空洞、氣胸、氣腹等.

  ④實音(flatness)是一種音調較濁音更高,音響更弱,振動持續時間更短的一種非樂性音,如叩擊心和肝等實質臟器所產生的音響。在病理狀態下可見於大量胸腔積液或肺實變等。

  ⑤.過清音介於鼓音與清音之間,是屬於鼓音範疇的一種變音,音調較清音低,音響較清音強,為一種類樂性音,正常成人是不會出現的一種病態叩擊音。臨牀上常見於肺組織含氣量增多、彈性減弱時,如肺氣腫。

  3.嗅診

  ⑴酸性汗味多見於發熱性疾病。 如風濕熱及長期服用解熱鎮痛藥物的患者;

  ⑵痰液具惡臭往往見於肺膿腫或支氣管擴張,惡臭膿液多見於氣性壞疽或厭氧菌感染;

  ⑶嘔吐屋酸臭提示幽門梗阻,呈糞臭提示腸梗阻。大便腥臭多見於痢疾患者;

  ⑷呼氣帶刺激性蒜味見於有機磷中毒,爛蘋果味見於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氨味見於尿毒症患者,腥臭味見於肝昏迷。

  二、望診

  望診,又稱一般望診又包括望神察色,望形態,望五官。

  1.面容:由於疾病的困擾,病人常有異常的面容和表情。某些疾病尚可出現特徵性的面容和表情,對疾病的診斷具有重要價值。

  ①急性面容:面色潮紅、興奮不安,鼻翼扇動,口唇皰疹,表情痛苦。多見於急性感染性疾病

  ②慢性面容:面色灰暗或蒼白,面容憔悴,目光暗淡多見於慢性消耗性疾病

  ③貧血面容:面色蒼白唇舌色淡,表情疲憊

  ④粘液性水腫面容:表情淡漠、呆板,面頰及眼瞼水腫,壓之凹陷,面色蒼黃,面部皮膚乾燥而粗糙,失去光澤和彈性,鼻、唇、舌增厚,頭髮乾燥、稀疏,眉毛有時自外向內脱落。甲減病人的特徵面容。

  ⑤滿月面容:圓如滿月,皮膚髮紅,常伴痤瘡和鬍鬚生長,見於Cushing綜合徵及長期應用糖皮質激素者。

  2.體位:體位是指患者身體所處的狀態。常見的體位有以下幾種。

  ①自主體位:身體活動自如,不受限制。

  ②被動體位:患者不能自己調整或變換身體的位置。

  ③強迫體位:患者為減輕痛苦,被迫採取某種特殊的體位。

  3.顏色

  ①蒼白:貧血、末梢毛細血管痙攣或充盈不足。

  ②發紅:毛細擴張、血流加速、紅細胞增多。

  ③發紺:皮膚呈青紫色,以口唇、耳廓、面頰及肢端容易見到。見於還原血紅蛋白增多或異常血紅蛋白血癥。

  ④ 黃染:皮膚呈黃色,主要見於黃疸,亦可見於攝入過多胡蘿蔔素者(如過與黃疸的區別是胡蘿蔔素所致黃染部位多在手掌、足底、前額及鼻部位,無鞏膜黃染;而含黃色素藥物所致黃染亦可有鞏膜黃染,但與黃疸的區別在於鞏膜黃染是以角膜周圍最明顯。

  ⑤色素沉着:生理情況下,身體的外露部分,以及乳頭、腋窩、生殖器官、關節、肛門周圍等處皮膚色素較深。如這些部位的色素明顯加深,或其他部位出現色素沉着,則提示為病理徵象。

  ⑥色素消失:臨牀上常見的色素脱失有白癍、白瘢及白化症。

  三、問診

  問診,是通過詢問患者或其陪診者,以瞭解病情,有關疾病發生的時間、原因、經過、既往病史、患者的病痛所在,以及生活習慣、飲食愛好等與疾病有關的情況,均要通過問診才能瞭解,故問診是瞭解病情和病史的重要方法之一,在四診中佔有重要的位置。

  ① 一般問診 包括年齡、職業、民族、婚配、婚後生活和配偶健康狀況。

  ②問主證與病期 主證即患者就診時最為痛苦的症狀。圍繞主證詢問起病時間,起病原因,發病經過,曾做過哪些檢查,曾否診斷治療過,療效如何等。

  ② 問兼證 即圍繞主證詢問有無其它症狀

  ③ 問病史

  ④ 問家族 瞭解父母、兄弟、姐妹有無同樣的病史。

  ⑥問其它 除上述情況外,尚需瞭解患者的生活環境、個為嗜好、衞生習慣、工作性質、

  四、觸診

  觸診是用醫生手指或觸覺來進行體格檢查的方法,分為淺部觸診和深部觸診。

  1.深部觸診法:運用一手或雙手重疊在被檢查部位逐漸加壓向深層觸摸,藉以瞭解被檢查部位深部組織及臟器狀況。常用於腹部位檢查,瞭解腹腔及盆腔臟器的病變,根據檢查的目的不同,又可分為以下幾種,並各有適用。

  ①深部滑行觸診法:這種觸診法常用於腹腔臟器,包塊和胃腸病變的檢查。

  ②雙手觸診法:主要用於肝 脾 腎和腹腔腫物的檢查。

  ③深壓觸診法:用於探測腹腔深在病變的部位或確定腹腔壓痛點,如闌尾壓痛點,膽囊壓痛點,及輸尿管壓痛點等。

  ④衝擊觸診法:又成為浮沉觸診法,一般用於檢查大量腹水時的肝脾或腹腔包塊。

  2.淺部觸診法:將右手放在被檢查部位,以掌指關節和腕關節的運動,進行滑動按摸以觸知被檢查部位有無觸痛或異常感覺。常用以檢查皮下結節、肌肉中的包塊、關節腔積液、腫大的表淺淋巴結、胸腹壁的病變等。檢查時除注意手法輕柔外還應觀察有無壓痛、抵抗感及搏動,如有腫塊應注意其大小有與鄰近臟器之間的關係等。

  更多學習信息見wx號“boaohuli”!

  (2017-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