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安東尼·福奇,美國國家過敏症和傳染病研究所所長。
從里根到特朗普, 總統換了六茬,他卻穩如泰山。
直到大半個月前,特朗普轉發了一條推特,內容是“FireFauci",解僱福奇。
大家開始猜測, 79歲的福奇,會因為特朗普而“晚節不保”嗎?
畢竟,他已經多次和總統唱反調;而特朗普最不喜歡的,就是別人和他唱反調。
二
5月4日, 福奇坐在研究所標誌牌前,通過視頻接受《國家地理》雜誌專訪。
過去幾周,以蓬佩奧為首的一批政客,四處推銷 “病毒來自中國實驗室”的説法,英美加新澳“五眼聯盟”跟風造勢,説手裏有確鑿證據。
這些話,特朗普也説過。
面對記者求證,福奇不繞彎子,直接打臉政府。
“如果觀察病毒在蝙蝠體內的進化,會發現目前的情況非常充分地表明, 這種病毒不是人為製造或故意操縱的。病毒的變異是自然進化的方式。
許多研究進化的生物學家説過,病毒隨着時間推移而逐步進化,這非常有力地表明,病毒在自然中進化,然後跨物種傳播。”
記者又拋出一個説法:病毒是在 野外發現的,被帶回實驗室,然後又從實驗室泄漏。
福奇回答: “這種説法本身就意味着病毒來源於自然界。所以我一直不能理解他們的那些説法,我不會浪費時間糾纏於這種“循環論證”。”
福奇所説的“循環論證”,正是蓬佩奧這撥政客耍弄的把戲。
他們大肆造謠,説新冠病毒“來自武漢實驗室”,“五眼聯盟”跟着炒作,説他們已經掌握確鑿證據。
英國《衞報》援引一名情報官員的話説,澳大利亞掌握的所謂證據,不過是美國提供的一份新聞彙編,根本不是“情報”。
蓬佩奧被追問有什麼證據時,也只能以“我不能透露更多”為由搪塞。
我製造“證據”給你,你説你拿到了證據,我再拿你出示的證據,證明我的説法,一個“證據鏈”就這樣形成了。
這樣的“循環論證”,“天衣無縫”。
福奇作為醫學專家,選擇用事實説話,不摻和政客們的“甩鍋”把戲。
他每天要忙的正經事,已經壓得他幾乎透不過氣來。
三
早晨五點,福奇起牀了。
衝到樓下,匆忙吃口早飯,忙着處理上千封電子郵件。
不是誇張,真是上千封郵件。
然後,趕往研究所。他是所長,負責這家60億美元研究所的日常運轉;他也是傳染病專家,親自指導和參與疫苗的研發。
忙完這些“正事”,已是下午一點。他動身前往白宮,一頭扎進“會山會海”。
先是 “專家組會議”,參加的是醫學專家和醫務官員,包括白宮應對疫情協調員黛比·博克斯醫生、國家疾控中心主任鮑伯·雷德菲爾德、食藥監管局專員斯蒂夫·汗等。
接着是 “工作組會議”,牽頭的是白宮疫情應對小組負責人、副總統彭斯。這個會一般都要持續一個半小時;
再接着,就是 “新聞發佈會”,大家先把工作組會議內容向總統彙報,然後就看着總統在每日疫情發佈會上“表演”。
還記得3月20日發佈會上這一幕麼?
針對一款可能對新冠肺炎有效的藥物,特朗普吹噓“不用多説,我比任何人都更喜歡它”,還吹捧自己的國務卿,説他趕着去領導一個“深層政府國務院”。
碰到這樣超級自信、把“沒人比我更懂”掛在嘴邊的大統領,福奇強忍笑容扶額掩飾……
參加完特朗普的“每日政治秀”,福奇就到研究所所屬的 美國國立衞生院,繼續工作到凌晨。
他的日程排得滿滿當當。
在醫務工作和各類會議之間,他要見縫插針,和州長、議員、白宮官員等各色人等通話,參加視頻會議……
當然,還有各大電視、廣播、報紙、雜誌的採訪。
福奇用“超現實”描述這種狀態:“每天早上醒之後,我都要問我太太,今天星期幾,真的,不是開玩笑。”
這樣的節奏,不是一天兩天,而是一週七天;而且從1月底開始,一連三個多月,天天如此。
兩個月前,福奇試着每天只睡3小時,幾周後終於累垮,好在妻子悉心照料,隨後天天提醒他按時吃飯、睡覺。
四
比身體累更糟的,是心累。
因為多次和特朗普唱反調,他成了特朗普擁護者的 攻擊對象。
特朗普説病毒是小意思,和感冒差不多;福奇説病毒很危險,不能掉以輕心;
特朗普説病毒很快會消失;福奇説病毒會始終存在,而且一有機會就會造成大範圍感染;
特朗普説很快會有疫苗;福奇説起碼要一年到一年半;
特朗普説抗瘧藥物羥氯奎寧有奇效,鼓勵大家使用;福奇説沒看到這藥有效的科學證據;
這樣的矛盾還有不少,最近的一次,就是前文提到的,特朗普政府極力抹黑中國,説病毒來自武漢實驗室,企圖為自己應對不力甩鍋,沒想到被福奇打臉。
媒體習慣了特朗普的奇葩言論,他甚至在同一次發言中前後也會自相矛盾。
《科學》雜誌採訪福奇,説特朗普在發佈會上説一些不着邊際的話,你就在他身後,為何不糾正他呢?
福奇説:“ 我總不能擠到麥克風前,把他推下去。他説都説了,我們試着下次再糾正吧。”
本着“科學精神”實話實話,福奇成了美國最受信賴的面孔,卻也成了特朗普支持者的“眼中釘”。
他們指責福奇企圖削弱總統,在推特和臉書上攻擊福奇。
《紐約時報》追蹤發現,70多個賬户同時刷屏,製造出熱詞“FauciFraud"(福奇欺詐),其中有的賬户,一天發貼795次;
因緊盯希拉里“電郵門”出名的“司法監督”組織總裁湯姆·菲頓,極右翼網絡脱口秀“你的美國之聲”主持人比爾·米歇爾,還有特朗普的死忠希瓦·安亞杜萊(杜撰説自己是電郵發明人),都加入了攻擊福奇的隊伍。
還有人翻出福奇 七年前寫給希拉里的一封郵件。希拉里當時是國務卿,正在處理美國駐班加西使館遇襲事件。福奇在信中讚揚她的毅力,對她表示敬佩。
這封信,成了福奇和希拉里同屬一個神秘的“反特朗普”組織的證據。
面對這些污衊、誣陷和攻擊,福奇一笑而過。
他要把有限的精力,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中去。
這也是他的人生信條。
五
1940年12月24日,聖誕夜,福奇在紐約布魯克林區出生。
福奇的爸爸和哥哥,都是虔誠的基督徒,服務他人的奉獻精神,深深影響了福奇,成為他的“人生基石”。
福奇説,自己從來沒想過賺大錢,對物質生活沒什麼追求。
高中和大學,福奇讀的是基督教會學校,更加深了他服務他人的意識。
福奇説,他所做的任何事,都和公共服務有關;他關注人,也喜歡科學;他接受的所有訓練,都和人道主義有關,加上他在科學領域的天賦,成為醫生,也就順理成章。
1968年,福奇加入國立衞生研究院,成為國家過敏症和傳染病研究所臨牀調查實驗室的臨牀助理。
此後50多年,他再也沒有離開公共衞生服務領域。1984年,他成為過敏症和傳染病研究所所長,直到今天。
1980年代,艾滋病在美國大範圍傳播,搞得人心惶惶。因為對艾滋病所知甚少,就連不少醫護人員,也對艾滋病患者心生恐懼。
1990年,艾滋病活動家聚集到國立衞生院門前,抗議政府漠視他們,福奇邀請他們坐下來談判,有效化解了危機。
之後,他又應對了多場流行病,包括非典、禽流感、埃博拉等等,成為公共衞生領域的領軍人物,深得民眾信任和愛戴。
2014年,一名美國護士在照料一名西非來的埃博拉病患時,不幸被感染。患者會渾身出血,直至死亡。一時間,人人自危。
這名護士出院時,福奇不僅宣佈她不會再感染其他人,還在鏡頭前擁抱了她,成功消解了大家的恐慌。
福奇堅持“透明、真實”,過去如此,這次應對新冠疫情也是如此。
四月初,他在眾議院一個委員會出席聽證時這樣説:
我服務過六任總統,從來都是隻講確切的科學證據,依據科學和證據提供政策建議。
新冠疫情暴發以來,福奇秉持着過去的一貫做法。
也是在四月初,他説政府根本沒有針對潛在感染進行大規模檢測的體系, “政府失敗了,我們必須承認”。
到現在,他依舊有這種擔心。
週一接受《國家地理》雜誌採訪時,他 説 現在最擔心的,是疫情在秋冬季出現第二波高峯,如果現在不能控制感染率,提前做好防疫準備,那時的情況可能比現在更嚴峻。
他説 美國迫切需要準備好更多檢測試劑,滿足檢測需求,以便及時篩查出感染者,防止疫情擴散;同時,要 加強全國醫療體系,確保有充足的病牀、呼吸機,以及醫務人員使用的防護裝備。
至於説他經常糾正特朗普,讓堂堂總統下不來台,甚至企圖削弱總統的“陰謀論”,福奇回應説:“硬把兩人對立起來於事無補,相比放大我們的不同意見,我們有更重要的問題要去解決。”
只是,他所認為的“更重要的問題”,特朗普未必認同。
六
3月中,白宮首次傳出對福奇不滿的聲音,傳言特朗普可能要開除福奇;
4月中,特朗普轉發帶有“炒掉福奇”標籤的推特,但他隨後辯解,説轉發是為了説明自己不同意原推作者的看法,“我喜歡福奇,他非常棒”,“當然不是所有人都喜歡福奇,不可能所有人喜歡所有人”;
5月初,“福奇被炒”的傳言再度浮現。他在週一採訪中再次否認政府極力推銷的“病毒來自武漢實驗室”的説法,很多人猜測,特朗普對福奇的不滿,已接近暴發邊緣。
一天後,白宮傳出消息,稱特朗普正在考慮擇期解散疫情應對小組。副總統彭斯更明確地説,白宮可能會在本月底前解散該小組。
福奇會被特朗普炒魷魚嗎?
把一名自己看不順眼的顧問留在團隊中,只要收益比損失大,特朗普就能忍,哪怕要他忍幾個月,甚至幾年。
福奇現在就是美國抗擊疫情的“標杆式”人物;他和博克斯博士,都有了自己的大頭娃娃玩偶,而且入選了名人堂,美國最火的《週六夜現場》節目中,布拉德·皮特還化妝成福奇,向他表示敬意;更重要的是,福奇在媒體上發佈的消息,哪怕並不樂觀,也有安撫情緒、讓民眾安心的作用……
特朗普算得很清楚,現在炒掉福奇,弊大於利,所有的矛頭都會指向他自己,現在還不到“甩鍋”給福奇的時候。
特朗普急着復產復工,恢復經濟運行,這樣今年11月大選中,他才有更大機會獲勝。“社交隔離”政策取消,一旦疫情再度暴發,他一定需要找個替罪羊;到那時,福奇的命運,就更難説了。
服務過六任總統,福奇也不是傻子,不會“以懟老闆為榮”。
至於他和特朗普之間的意見相左乃至關係不合,他在接受CBS電視台採訪時説,這都是媒體搞出來的, “有人想離間我們兩人”。
那3月那場發佈會上,對特朗普“大放厥詞”,他為何扶額顏面?
福奇説:“我嗓子癢,嘴裏含了塊糖錠,不小心卡在喉嚨裏,我擋住臉是不想被記者們看到。”
這也許是“堅持一切以事實為依據”的福奇,説過的唯一一句假話吧?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