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朝日新聞》12月25日透露消息稱,中國此前相繼將4名涉嫌從事間諜活動的日本人拘留。其中,分別在上海及北京被拘留的一名女性及一名男性6月份已被中方正式批准逮捕。《朝日新聞》稱,加上之前已被逮捕的兩名男性以及被拘留的日本人,今後可能被起訴以從事間諜活動為由獲刑。
兩名日本間諜被逮捕 他們到中國來幹啥
報道稱,日方曾猜測中方或許會將被捕的男女二人釋放,不過中國卻十分重視此二人的行為。中方也顯示出嚴肅對待間諜活動的態度。
據中日政府消息人士透露,在上海被拘留的女性已構成刑事拘留,並在上個月被正式逮捕。而在北京被拘留的男性曾經一直處於居住監視狀態,這個月被正式批捕。
都不打仗了,日本間諜到中國來幹啥?
相信關心時政的各位看到了今天一則新聞:兩名在中國境內疑似從事間諜活動的日本人被中國有關部門逮捕。
政知圈(微信ID:wepolitics)小編看到的消息説,這兩名日本間諜今年5月份分別在中國遼寧省和浙江省被逮捕,其中1人在中朝邊境地區,另一人在浙江省軍事基地附近被逮捕。二人並不長住中國,而是從日本抵達中國後遭到逮捕。
關於日本間諜,小編有些印象,當年侵華的時候派了很多,現在都不打仗了,這些間諜來中國又都是幹啥呢?
誰派的?
實際上,作為全球軍事政治經濟情報價值最高的熱點之一,中國已然成為外國情報機關的首批目標。日本什麼機構會想着派人刺探情報?
比較常見的有兩個,一個是使館裏的某些武官,一個是外務省。
拿武官來説,據政知圈(微信ID:wepolitics)小編了解,二戰後,日本被逐回國的武官至少已有三名。
而日本外務省為了培養中國問題專家,每年有兩三個人分配在中國工作或學習,在中國學習一兩年中文後,輾轉幾個國家,再派往北京、香港、台灣等城市和地區工作,從事研究和蒐集中國情報。
2006年9月,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曾裁定,兩名日本外交官是日本外務省派出的間諜,他們為“國際情報統括官”組織工作,北京高院認定該組織是間諜機構。
除了政府部門,還有一些以企業、社團為名頭的機構,也是幹這行的。比如,日本最大的民間情報組織——日本貿易振興會,在本世紀初的時候,中國室共8人,其中室長曾在北京常住3年半,2人正在北京常住,還有幾人都學過中文。
據瞭解,在中國境內,日本的商社和金融機構已發展到近千家,遍佈大中城市,從事經濟間諜活動。比如日本伊藤忠商社有150多名負責中國事務的人員,分佈在駐中國的各辦事機構,以及汽車、化學、纖維等營業部門,通過日常的商業活動,蒐集中國情報。還有一家商社曾在中國開設12家常駐機構,遠遠超出商社本身業務需要。
來自公開信息的情報
根據公開報道,一些日本企業駐華人員每天上班後,先要閲讀日本總部發來的各項指示和資料,接着便詳細閲讀調查中國當地的報紙、雜誌、書籍,收聽收看廣播電視,從中尋找有價值的線索和情報。
而在日本本土,有一幢大樓專門為廣播監聽而建,內有8名監聽人員全天24小時監聽和收錄中國中央及地方電台廣播節目,並整理、製成卡片,分類存檔。日本亞細亞綜合開發研究所開設了一種新的服務項目,即向日本商社、金融機關輸送各國經濟情報信息。
日本有兩大暢銷書每年更新,一是三菱綜合研究所所編的《中國情報》,二是《現代中國名人辭典》。前者包括中國社會政治、軍事、文化、科技等各種信息數據,後者更詳細完備,中國黨政要員、區縣以上人大、政協、司法、教育、民主黨派、人民團體及國企等人名、簡歷、能力盡在其中。
刺探什麼?
這些“中國通”在華究竟刺探什麼情報?
政知圈(微信ID:wepolitics)小編髮現,他們想知道的東西包羅萬象,只要覺得有價值,就想辦法蒐羅。簡單舉幾個例子吧。
政治 2006年,中國政府有關部門逮捕了《中日經濟新聞》 雜誌的創辦人、日本籍男子原博文。 他從1995年開始,為日本外務省蒐集 中國情報,提供了大量中國的機密文件複印件,內容從“領導人的健康狀態”、“中國的對外政策”,到“中國領導人對解放軍的內部講話”等,不一而足。
軍事 1996年,日本北京的武官因竊取軍事機密分別被蘇聯和中國驅逐出境。當時,一名美國武官和一名日本武官到中國海南省,企圖蒐集中國海軍新型潛艇的情報,結果被中國安全機構逮到,從兩人身上搜出了有關軍事機密的照片和錄像帶。
時隔六年,日本又有一名駐華武官因私闖中國軍事禁區而遭拘捕。據報道,此人為日本海上自衞隊上校武官天野寬雅,是日本駐華使館的第一武官,於2000年4月到北京述職。2002年10月26日,天野寬雅在寧波軍事禁區內被擔任警戒的海軍官兵逮了個正着。此後,他在中國政府的要求下被迫離開中國。
此外,還有一些間諜利用更為隱蔽的身份進行情報蒐集工作。最有名的就是滲透中國達37年之久的日本間諜、日台經濟人協會理事長阿尾博政。他以經濟學學者的身份潛入中國。一次,在中國政府官員的介紹下,他被安排到部隊去交流。在這裏看到很多軍事設施和武器。他不動聲色,要求和部隊人 員合影留念,藉機拍下了當時中國最尖端的軍車,並且還刺探到中國南方某機場最新戰鬥機型號的情況。據報道,從1982年開始,他為日本陸上幕僚監部呈報了150篇關於中國情況的報告。
經濟 日本各駐華機構蒐集的各種情報,大到政府、軍事、科技、文化、社會等方面的情報,小到各地風土人情、消費觀念、市場動態、居民喜好,甚至一個產品的價格,供日本商品打入中國時使用。
比如日本產的魔芋品種老化,而中國的產品在國際上槍手。日本一代表團到四川旅遊,要求參觀魔芋加工廠,被拒絕。事隔不久,日本一株式會社提出和四川合作經營魔芋加工業,又遭拒絕。後來又改了策略,委派一名中國血統的日本人到四川考察,以“搞魔芋加工”為由,用華人身份騙取某些部門的信任,從而使優良品種、土壤標本和生產工藝被日本人竊取。
通過誰?
除了自己出面,間諜還通過什麼人得以掌握情報?
首先,他們到華以後專門僱傭秘書、司機、廚師、保姆等中國辦事人員,通過他們瞭解中國風土人情、民俗習慣等。
其次,他們廣交朋友。駐華人員向中國政府官員、企業高管、新聞人員等進行廣泛接觸,一旦需要,這些中國朋友就會成為重要情報來源。
然後,最重要的是招募本國公民,擔任兼職廉價的間諜。日本媒體2006年2月21日報道,一名自稱受到日本外務省指使進行對華間諜活動的男子透露,他1999年與身為日本在華遺孤的母親一起回到日本,日本外務省國際情報局官員隨即委託他從事對華間諜活動,而後該男子利用出差等機會,蒐集中國情報多達十餘次,並悉數交給日本外務省,每次獲酬勞10~20萬日元。他交給日本外務省的資料包括新華社的內部機密文件———經濟決策情報、內部參考和國際內參等。
遭到策反的,還包括一些核心部門的關鍵崗位人員。據報道,中國社會科學院辦公廳主任助理陳輝,2006年6月被宣判泄露國家機密罪名成立。報道稱,陳輝任職時一直能接觸到機密文件,他將有關中國對日外交政策的國家機密,賣給一名日本外交官。而在他被捕之前一個月,中國社會科學院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陸建華遭國家安全機關逮捕。
社科院負責紀檢的領導曾在講話中公開指出,社科院存在受境外勢力滲透問題。什麼算滲透,看懂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