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就像沒有音樂的舞蹈 外人看起來像瘋子
“大部分人提到創業就是一個字――苦,但是我好像還挺享受的”一個香噴噴的創業故事在一連串標準的男士中低音笑聲中展開了。陸天才,標準的80後創業青年,掛在嘴邊的是黑格爾和特勞特,穿的是颱風都刮不倒的Polo衫立領。和所有80後創業者一樣,陸天才沒趕上政策的春風,倒也穩中有進,做“中國第一外帶比薩品牌”的理想也從一袋麪粉、一輛自行車中慢慢積累起來。
比薩餅底的108種吃法
經營中的9家比薩到品牌店分佈在北京東城、朝陽、海淀、豐台不同區域,在名目繁多的餐飲品牌中並不搶眼,但獨此一家的“餅邊蘸醬”卻小有名氣,而這一獨特的蘸料也要歸功於創業初期,陸天才“以身試餅”的經歷。
為了做出鬆軟酥脆的比薩餅底,他以不同的水面比例、發酵時間、發酵温度等多個維度做嘗試,配比製作口感最好的餅底。嘗試了幾十多次後,最佳的餅底製作方法逐見雛形,試驗做的餅底已經摞滿冰櫃,捨不得浪費就成了一日三餐的主食。陸天才還打趣説:“我長得這麼結實,可能就是那段時間麪糰吃多了。”
煎、炸、烤、燜,比薩餅底花式吃法無所不用其極,“最多一天吃掉10張餅底,簡直生無可戀啊”陸天才感嘆,當時只是琢磨着怎麼讓餅底趕緊吃完,沒想到誤打誤撞,調配出好吃的蘸醬。讓沒有餡料的餅邊也別有風味,餅邊醬成了配料中的明星,也給品牌拴住了一大批忠實粉絲。
神秘的顧客
從“0”到“1”是創業最困難的階段,就在三元橋店開業前3年,有一位頻繁點餐卻未露面的神秘顧客:“我清楚的記得,他跟我們就在同一個小區同一棟樓,第一次點的是12寸的夏威夷比薩,那一單是60塊錢”陸天才回憶道,我一直以為他是中國人,電話裏是標準的普通話,到最後他離開中國時跟我們道別才知道,他是意大利人,叫菲利普。“最後還成了朋友,我們還幫他搬家了”陸天才補充説。
跟菲利普一樣的回頭客佔到比薩到顧客羣體的8成以上,這也得益於陸天才一直堅持的口碑傳播。成立10年來,比薩到沒有任何廣告宣傳,每一分錢都花在採購更好的食材上,出眾的口味贏得了顧客信賴,成為品牌最好的廣告。
從靠天吃飯到靠哈士奇吃飯
創業初期為了生存盈利,門店位置也比較偏僻,自建外送團隊方便周圍3公里內顧客用餐,即便如此還是不能滿足需求。陸天才提到,有位老顧客搬家後,周邊沒有合她口味的比薩店,於是懷孕8個月的時候還挺着大肚子,從順義坐地鐵到常營,氣喘吁吁的跟店長説,吃了這張比薩,我就安心回去生孩子。
遇上雨雪天氣,很多顧客想吃比薩又不願跑路的情況下就希望能外送到家,點餐量也會明顯增加,以外賣為主的門店一度“靠天吃飯”。“但有時候也要靠哈士奇吃飯”陸天才開玩笑的解釋説,有位顧客經常來店裏買比薩,他養的哈士奇非常聽話,但是隻要到了我們店門口,主人不買一張比薩它就賴着不走,怎麼拽都不行。正是多年來堅持的好材料、好工藝,才有了今天比薩到的有“口”皆碑。
最後聊到當初為什麼選擇做比薩,談笑風生的陸天才倒有些猶豫起來:“可能是緣分吧,我第一次聽到pizza就有種要手舞足蹈的感覺,想和更多人分享這種快樂。”自古以來,食物就是傳情達意的一種方式,陸天才也希望通過用心製作出的每一張比薩,跟顧客分享生活中的酸甜苦辣。
以做“中國第一外帶比薩品牌”為己任,陸天才十年初心不改,即使是走了彎路、遭到質疑,但他始終相信,減少不必要成本,以更優質的食材和服務回饋顧客,讓消費者有更好的選擇。
尼采説,那些聽不見音樂的人認為那些跳舞的人瘋了。或許,你已經聽到此刻的音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