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外記者眼中十九大什麼樣?"中國經濟"成高頻詞彙

新聞閣社會時事欄目第一時間為您提供全國各地社會新聞,讓您足不出户就能瞭解各地熱點綜合資訊。

境外記者眼中十九大什麼樣?"中國經濟"成高頻詞彙

  南蘇丹廣播集團記者阿湯加在北京新機場建設工地採訪拍攝

境外記者眼中十九大什麼樣?"中國經濟"成高頻詞彙

  外國記者在參觀養老機構開設的古琴課

境外記者眼中十九大什麼樣?"中國經濟"成高頻詞彙

  外國記者在全息影像室與台上明星的全息影像“共舞”

  對剛到北京赴任不久的古巴拉美社記者馬丁內斯而言,最近有些“信息過載”:不僅要為報道中共十九大做案頭工作,還要走上街頭體驗手機支付、共享單車,儘快構建起對中國發展的感性認知。這是馬丁內斯第一次來北京。兩天來,她奔忙於十九大會場和新聞中心之間,把中國發展成就和中共執政方略傳遞給古巴讀者。六年前,古巴拉開經濟改革大幕,同樣取得不凡成就。十九大18日在北京召開,外國記者親身感受着中國發展成就,他們中有不少人開始對中國之治進行深度思考。

  1818名境外記者參與報道

  從報名參會的記者數量就可洞悉十九大的“熱度”:截至目前,已有3068名中外記者前來採訪報道十九大,其中港澳台記者和外國記者達到1818人;外國記者來自134個國家,比十八大時增加19.6%。

  在十九大新聞中心新聞發佈廳,時常可以見到扛着“長槍短炮”的中外記者一路小跑着穿梭其間;發佈廳的鮮紅背板前,不少電視記者出鏡解説,中國經濟、改革發展、反腐敗、脱貧攻堅、外交戰略等,都是記者提到的高頻詞彙。

  柬埔寨《高棉日報》此次共派出4名記者參加十九大報道。“這次大會將關注很多方面的議題,我們報社希望成為溝通中國與柬埔寨人民的橋樑,使得兩國推進合作共贏。”《高棉日報》駐北京記者張春河説。

  在日本富士電視台的北京辦公室中,寫字板上寫滿有關十九大的內容,10位參與報道的記者已全部就位。富士電視台北京支局長高橋宏朋説,他們報道的重心在“黨代表通道”和新聞發佈會上。

  為滿足境外記者的個別採訪需求,十九大首次起用境外記者採訪申請系統,記者可以通過系統提交採訪申請,在線查詢受理情況。十九大新聞中心有關負責人介紹説,境外記者提出採訪需求後,只要徵得被採訪對象同意,新聞中心會馬上安排採訪,絕大多數採訪需求都會得到落實。

  設計多主題參觀採訪活動

  十九大新聞中心在會前和會中還設計了以北京中軸線、基層黨建、故宮、北京大興機場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等為主題的一系列參觀採訪活動,不少線路境外記者報名異常“火爆”。

  在北京大興機場建設工地現場,新機場的輪廓、跑道佈局及航站樓的整體結構清晰地展現在前來採訪的60多名中外記者面前。

  在《多哥新聞報》記者卡塔卡·託卡巴看來,北京新機場的建設標誌着中國將打開新的“空中之路”,加上“一帶一路”倡議中的海陸兩條通道,中國與世界的聯繫將更為緊密。“我會將這些最新的發展信息傳回去,讓更多人瞭解到中國的新變化。”

  《韓民族日報》駐北京記者金畏鉉來中國工作快兩年了,幾乎每天都要寫一篇關於中國的報道,多的時候一天要寫四五篇。會前,他參加了十九大新聞中心組織的“古都文化魅力中軸線”採訪活動。

  “以前我不知道北京還有中軸線,通過這次活動更多地瞭解了這個城市。”金畏鉉説,“關於中國發展、中韓關係、中朝關係的報道,都是韓國讀者關注的。如果有機會,我還想多介紹一些體現中國獨特魅力的內容。”

  活動

  “中國的養老做法將列入我的報道”

  “我想象中的老年人,是拄着枴杖緩慢而憂傷地走在路上的形象,但剛剛在活動室,有很多漂亮的中國老人在跳舞,他們能在退休後做自己喜歡的事,比如唱歌、跳舞、學畫畫、學樂器等等,這是給我印象最深刻的地方。”10月19日上午,在朝陽區養老服務指導中心參觀的白俄羅斯電訊社記者阿琳娜感慨道。

  她告訴北京青年報記者,“昨天我在會場聆聽了十九大開幕會,習近平在講話中提到要保障和改善民生,讓羣眾老有所養。今天,我在這裏看到他所説的都有所落實和體現。中國在養老方面的做法將列入我的報道計劃。”

  包括阿琳娜在內,當日有來自40個國家的46名記者走進朝陽區養老服務指導中心和“恭和苑”老年社區,實地瞭解北京的養老事業發展。

  在三層的綜合服務區裏,一台能與人類對話的機器人引來許多外媒記者“圍觀”,他們紛紛舉起手機拍下機器人“説話”和跳舞的視頻片段。

  第一次來中國的巴巴多斯國家電視台記者霍伊特不掩飾對這台機器人的喜歡。“這裏的每件事情都很有趣,尤其是我剛剛看到的機器人,它會唱歌、跳舞,還會為老年人提供娛樂信息。”霍伊特認為這是中國在養老方面的創新舉措之一,他用影像記錄下它,想讓巴巴多斯觀眾更瞭解中國的改革開放和現代化。

  在“恭和苑”老年社區,幼兒園小朋友為老年人表演的節目博得陣陣掌聲。“把幼兒園開在養老院裏,我是第一次見。”土耳其《光明報》的記者戈坎説,幼兒園小朋友跟老人分享他們的學習生活,一起讀書,一起畫畫,給老人的孤獨生活帶來了許多樂趣。

  “通過參觀兩所養老中心,我覺得中國在民生尤其是養老方面的工作投入還是很大的。”戈坎説。來自哥倫比亞時代集團的記者奎特羅也有同樣的看法。在參觀過程中,他不時用iPad記錄下工作人員介紹的內容。“中國在養老方面有許多值得哥倫比亞學習的做法。比如,在醫療服務、老年教育和日常護理等方面,中國提供了很全面的服務。在哥倫比亞,很多老人處於一種被遺忘的狀態。我希望哥倫比亞能更好地借鑑中國的養老模式,讓老年人做自己喜歡的事,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

  聲音

  “中國展現了另一種現代化的可能”

  如何以改革促發展,是古巴拉美社記者馬丁內斯關注十九大的報道重點。她注意到,在十九大報告中,“改革”一詞幾乎貫穿報告始終,“善於根據不斷變化的形勢進行改革,是中國成功的秘密”。

  在玻利維亞《變革報》主編阿亞拉看來,“中國發展之謎的答案就是中國共產黨。”他説,“任何國家的發展都需要一個強有力的執政黨領導,中國共產黨展現了強大的領導力。”

  評判中國,阿亞拉有自己的視角。看到人民大會堂裏參會代表高昂的精神狀態,以及國家博物館裏普通民眾接受採訪時自然流露出的強烈自豪感,他坦言,“我自己受到極大觸動,這些場景是對執政黨領導力的最好詮釋。”

  近年來,玻利維亞社會經濟穩步發展,在拉美地區獨樹一幟。阿亞拉認為:“好政策有着共同點,傾聽人民呼聲,回應人民需求,努力平衡好公平與效率,這可能是玻利維亞和中國實現善治最大的共同點。”

  這是黎巴嫩《消息報》主編奧馬爾第二次報道中共代表大會。再次來華,他感到最大的變化是,“中國人不僅更有錢,而且更會花錢。我想,除了消費觀念變化,還因為中國有更加完善的社保體系。”

  在世界不少國家貧富差距拉大、分配問題導致社會動盪的背景下,“中國共產黨致力於減少貧困、縮小收入差距的實踐值得學習。實際上,不斷提升人民生活水平,正是中國社會主義的最大魅力。”奧馬爾説。

  今年6月,《習近平談治國理政》土耳其文版在安卡拉首發,土耳其《光明報》國際版主編格克洪搶先品讀。他一直試圖瞭解,中國共產黨的政黨社會基礎為何如此廣泛,這次參與十九大報道讓他有了更好的理解。

  在新聞中心見到格克洪時,他指着報紙上一篇關於中共中央召開黨外人士座談會的報道對記者説,“這就是十九大報告裏所説的, 有事好商量,眾人的事情由眾人商量。 ”

  烏拉圭《共和國報》主編卡拉瓦哈爾認為,中國的發展顛覆了人們看待世界的慣性思維。

  他説,全球經濟金融危機把資本主義的問題充分暴露出來,世界需要一種更可持續的發展模式,“中國的發展成就堅定了烏拉圭自主發展的信心,因為中國已經為人們展現了另一種現代化道路的可行性”。

  本文來源於新聞閣:轉載請保留鏈接,不保留本文鏈接視為侵權,謝謝合作!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084 字。

轉載請註明: 境外記者眼中十九大什麼樣?"中國經濟"成高頻詞彙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