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軍撤了,莫迪也準備動身去廈門,中印危機算是告一段落。
看看印度國內、看看南亞局勢、看看外交部和西藏交通廳的文件。毫無疑問,中國是這場危機最後的贏家。
我們可以高枕無憂了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
不論從哪個角度來看,中印問題只是中國全球戰略的一個絆腳石,接下來,中國還有更艱鉅的事需要解決,還有需要在更多的地方,完成更大的戰略佈局!
一.南亞—印度洋
中印危機是結束了,但是,中印之間的對抗並沒有結束。
印度撤軍也罷,莫迪認慫也罷,有一點不可否認,自中印戰爭結束後,印度歷屆政府都把中國當做最大的敵人。
對中國而言,從地緣戰略角度來看,印度的威脅甚至超過了日本。
所以,不管中印關係未來走向如何,我國在印度洋和南亞針對印度的戰略佈局,只會深化,不會削弱。
在南亞和印度洋,印度確實是一號大國,想要坑他,得從內部經濟和外圍戰略下手。雙管齊下,方能萬無一失。
其實,中國在經濟上的佈局起步比較晚,基本上是在2014年展開的。
2014年,印度內閣攜工業部推出“季風計劃”,旨在加速其工業化過程中,擴張印度的勢力。
為此,印度就像70年末的中國一樣,在全球範圍內進行招商引資。也就是那個時候,中國企業呈海嘯式湧入印度國內。
接下來,莫迪和所有印度人全都傻眼了。
在兩三年時間內,中國經濟攻勢如裝甲集羣屠戮輕裝步兵一樣,在印度國內勢如破竹。不僅吞噬了印度原有的國際市場(中國:這鍋我不背,誰叫印度製造這麼垃圾!),而且還侵蝕了印度國內的市場。
就拿印度智能機市場來説,基本被中國企業所壟斷。
可以説,這兩年的印度就如改革開放之初的中國,在外資優勢產品的打壓下,印度國內企業舉步維艱。除了塔塔等少數壟斷性企業依靠高精尖技術達到收支平衡以外,其他製造中初級工業產品的印企根本玩不過中國產品。
更可怕的是,印度並沒有當時中國的工業基礎,以及良性政策的扶持,大部分印企日子都不好過。
印企得不到發展,直接導致了印度工業化道路受阻,影響到“季風計劃”的推進。
“季風計劃”對印度非常重要,説簡單點就是“印度版的一帶一路”(只是就重要程度而言,不是指發展方向)。“季風計劃”受阻,讓莫迪和印度高層非常着急。
於是,在這樣一個大背景下,莫迪加速了國內的經濟改革。
結果大家都知道,莫迪的各項改革政策脱離了印度基本國情,遭到其他省邦既得利益集團的瘋狂反撲,階級對立更加嚴重。
這一切,都間接導致了中印危機後期,印度國內矛盾集中爆發。
印度在南亞的政策,走的是霸權主義道路,其最終目的是通過吞併周邊小國,壯大自身實力。所以,只要我們把印度這層戰略目的打碎,印度的威脅就會降至最低點。
中國針對印度的外圍佈局,以勢力滲透為主,主要是三個國家:尼泊爾、不丹、斯里蘭卡。
中印危機中局的時候,斯里蘭卡就徹底倒向了中國,標誌性事件是7月26日,斯里蘭卡政府正式批准中方收購赫班託達港。
到了危機後期時,印度逼尼泊爾站隊,尼泊爾破天荒的拒絕了。緊接着,我國副總理訪問尼泊爾,達成一系列共識。這標誌着尼泊爾開始疏遠印度,中國勢力正向尼泊爾滲透。
接下來就是不丹,不丹在這次危機中明顯很反感印度。而且,中不鐵路有望在十年內通車,通車後的不丹,離中國還遠嗎?一旦丟掉不丹,印度基本沒臉在南亞混了。
不過,這一切都需要時間,只有尼不兩國全面倒向中國,才算徹底擊敗印度!
二.中亞—中東
從地圖上來看,中亞和中東是兩個不同的區域。但它們中間有一個紐帶—阿富汗。
阿富汗位於中亞的南部,中東的東部。向東,是中國新疆;向西,是中東強國伊朗。向北,是俄羅斯腹地中亞斯坦各國。向南,則是南亞。阿富汗的每一次變局都對中亞及中東局勢產生深遠的影響。
事實上,中印危機被拉印度拉入全球博弈之後,世界局勢必不可少的出現了變差。其中,阿富汗受此影響最深。
8月21號,特朗普宣佈了阿富汗新戰略,並就南亞局勢發表講話。在演講中,特朗普重點誇獎了印度,期待印度能在阿富汗問題上幫美國分憂。
特朗普這種表態,或多或少會使印度產生戰略誤判,以為美國這是在間接支持印度對抗中國。才開始,印度是欣然接受的。但接下來發生的事,讓印度慫了。
美國希望印度深入參與阿富汗局勢,怎樣才算深入呢?很簡單,增兵阿富汗。
美國這一招,確實很狡猾。中印危機一事,印度基本和中國鬧掰,急需外援。此時,美國再以南亞局勢為餌,步步誘惑印度出兵阿富汗。
一旦印度上套,徹底得罪死的不止是中國,還有俄羅斯。
因為阿富汗的地緣戰略位置,是美國威懾中俄重要的砝碼。只要印度出兵阿富汗,就相當於幫着美國在中亞狠捅了俄羅斯一刀,印度和俄羅斯將徹底玩崩。這樣一來,印度就只有徹底綁在美國的戰車上了。
以下為網友評論:
網友“我來看神評論”:出來混是要靠實力的!用手抓屎又抓飯的國家你有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