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官捐獻指南發佈各種標準規定

  器官捐獻指南發佈各種標準規定

  器官捐獻指南發佈 今年公民自願捐獻器官1590例

  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我國首部《器官捐獻指南》正式發佈,如何讓“器官捐獻”在“生”和“死”之間搭建一座橋樑?

  該指南共分十八個篇章,對中國器官捐獻相關原則和政策進行了闡述,包括公民器官捐獻的倫理道德、法律、捐獻組織架構,中國器官捐獻三類死亡判斷標準,供體維護、器官功能的評估,器官獲取的有關技術及分配準則,器官捐獻協調員隊伍建設,以及人道主義救助政策等內容。

  

  器官捐獻指南發佈 今年公民自願捐獻器官1590例

  日前,在廣州舉行的中國器官獲取組織聯盟大會暨國際器官捐獻論壇上,我國首部《器官捐獻指南》正式發佈。

  器官捐獻在我國確實面臨着一些困難,因為受到傳統觀念的影響,中國古代社會的一般道德準則是將死者入土為安,所以很多人對於捐出親屬或自己的遺體,在感情上很難接受的。

  從2015年1月1日起,我國全面停止使用死囚器官作為移植供體來源,公民逝世以後自願捐獻器官也成為器官移植使用的唯一渠道。雖然中國在器官移植技術領域已經達到了世界水平,但有關器官捐獻的法律法規還不完善,這在一定程度上還是制約了器官移植臨牀救治工作和移植醫學的發展。

  數據顯示,目前,我國每年約有30萬患者急需器官移植,但是每年器官移植手術僅為1萬餘例。從死囚的器官移植到公民器官的自願捐獻,器官捐獻這項為更多生者帶來光明和希望的醫學技術,如何才能夠變得陽光和透明?《器官捐獻指南》又將怎樣在希望和絕望之間搭建一座真正的橋樑?

  器官移植進入我國,始於上世紀七十年代,但是直到2003年,我國公民逝世後,器官捐獻的數字仍然是零,一方面我國此前的器官移植來源更多是死囚,另一方面卻説明了普通人對於身後器官捐獻的不接受,埋身下葬的傳統觀念在很多人心中根深蒂固,在河北醫科大學第三醫院肝膽外科,記者曾經遇到過一位等待了半年都沒有等到救命肝臟的肝硬化患者。

看熱門新聞就來新聞閣:http://www.xinwenge.net/

  患者:從發現大概半年了吧。

  記者:一直在等待這個肝源?

  患者:對對對。

  記者:現在有消息了嗎?

  患者:暫時還沒有。

  據瞭解,我國每年約有30萬患者,因器官功能衰竭等待着器官移植,但每年器官移植手術僅為一完多例,對逝者而言,離開這個世界,意味着告別,只留下親人的思念,但對那些病榻上的生者而言,如果能夠得到捐獻的器官,則意味着生命的接力,全新的希望,廣東紅十字會捐獻辦公室副主任李勁説,希望我國首部《器官捐獻指南》的出現,能夠消除公眾對器官捐獻的誤解與偏見,提高公眾對器官捐獻的關注和認可。

  李勁:對於公眾,就是更多地去了解器官捐獻,消除他們的疑慮,加入到生前自願登記的這個大家庭來,也是起到很好的里程碑式意義。

  此外《指南》也對包括器官協調員在內的醫務工作者的工作是一個很好的指導,通過法律體系和法律制約機制讓器官獲取和分配在陽光下進行。中國器官移植髮展基金會副秘書莊一強解釋,就像操作指南一樣,器官捐獻指南,教導醫務工作者們怎麼向捐獻者解釋,如果要捐,有哪些步驟等,在希望和絕望之間,架起一座真正的橋樑。

  莊一強:他説我們協調員的工作,就是在希望和絕望之間架一座橋樑,一邊是一個人重病,另外一邊是等待器官的捐獻,那麼如果捐獻成功,最多可救活十幾個人吧,到零捐的狀態。

  這本承載着生命接續力量的指南,共分為十八個篇章,其中對我國器官捐獻相關原則和政策進行了闡述,包括公民器官捐獻的倫理道德,法律捐獻組織架構,以及我國器官捐獻三類死亡評判標準,宮體維護,器官功能的評估,器官獲取的有關技術以及分配準則,器官捐獻協調員隊伍建設,還涉及人道主義救助政策等內容,莊一強強調,捐獻器官是自願捐獻,會有評估機制,絕不允許隨意摘取病人的器官。

  莊一強:一般就是有三種狀態,一種是腦死亡,一種是心死亡,還有一種是心腦聯合死亡,當然這個是一些臨牀醫學技術,不是一個人説了算,必須一組人,來判斷心跳停止了叫心死亡,腦部沒有功能了叫腦死亡,那心腦聯合死亡等等,評判説,可以捐了,這個時候各方面,相關人簽字,同意了,這個時候就可以摘取器官,摘完器官以後,為捐獻者,提供一些後事,甚至有人道主義救助,只要是他的醫療費和喪葬費等等。另外一方面就把器官運輸出來,這時候國家有一個計算機分配系統,公民捐獻百分之百必須通過這個系統來分配。

  同時和無償獻血一樣,曾經成功捐獻過器官的人們以及家屬因病需要移植器官時,將會優先考慮。

  莊一強:如果你的家人曾經捐過器官,這個時候同樣他的家人需要器官,他是可以加分的,因為你的家人曾經捐過器官,現在你自己需要的話,可以加分。

  根據《指南》,捐獻器官的步驟清晰透明,可以基本杜絕器官買賣等灰色地帶的出現,但是萬一問題產生怎麼辦?李勁解釋。中國紅十字會等第三方機構屆時將介入其中,完成監管的作用。

  李勁:就是人大委員長那同時也是中國紅十字會的會長,陳書部長他也已經講了這紅十字會作為獨立的第三方,是起到一定的這樣一個監管的作用。

  記者:如果他們出現問題會對他們有懲罰措施嗎?

  李勁:應該是在整個流程,他會就是,一個是及時制止,不應該只是説他做出來了之後,就懲罰他,我想這個可能會更有效,就是指南的意義就在於這裏。

  從今年起,我國已經停止死囚器官使用,公民自願捐獻,成為唯一合法器官來源,截至8月19日,我國實現公民逝世後,自願捐獻器官4737例,捐獻大器官,12748個,目前我國器官捐獻在數量上已經處於亞洲國家首位,百萬人口捐獻率達到2左右,我們期待着隨着《器官捐獻指南》的公佈,可以讓更多人瞭解器官移植,摒除心裏的障礙,自願參與到捐獻器官的行列中,幫助別人重獲新生。

看熱門新聞就來新聞閣:http://www.xinwenge.net/

  器官捐獻指南發佈各種標準規定

  器官捐獻指南發佈 今年公民自願捐獻器官1590例

  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我國首部《器官捐獻指南》正式發佈,如何讓“器官捐獻”在“生”和“死”之間搭建一座橋樑?

  該指南共分十八個篇章,對中國器官捐獻相關原則和政策進行了闡述,包括公民器官捐獻的倫理道德、法律、捐獻組織架構,中國器官捐獻三類死亡判斷標準,供體維護、器官功能的評估,器官獲取的有關技術及分配準則,器官捐獻協調員隊伍建設,以及人道主義救助政策等內容。

  

  器官捐獻指南發佈 今年公民自願捐獻器官1590例

  日前,在廣州舉行的中國器官獲取組織聯盟大會暨國際器官捐獻論壇上,我國首部《器官捐獻指南》正式發佈。

  器官捐獻在我國確實面臨着一些困難,因為受到傳統觀念的影響,中國古代社會的一般道德準則是將死者入土為安,所以很多人對於捐出親屬或自己的遺體,在感情上很難接受的。

  從2015年1月1日起,我國全面停止使用死囚器官作為移植供體來源,公民逝世以後自願捐獻器官也成為器官移植使用的唯一渠道。雖然中國在器官移植技術領域已經達到了世界水平,但有關器官捐獻的法律法規還不完善,這在一定程度上還是制約了器官移植臨牀救治工作和移植醫學的發展。

  數據顯示,目前,我國每年約有30萬患者急需器官移植,但是每年器官移植手術僅為1萬餘例。從死囚的器官移植到公民器官的自願捐獻,器官捐獻這項為更多生者帶來光明和希望的醫學技術,如何才能夠變得陽光和透明?《器官捐獻指南》又將怎樣在希望和絕望之間搭建一座真正的橋樑?

  器官移植進入我國,始於上世紀七十年代,但是直到2003年,我國公民逝世後,器官捐獻的數字仍然是零,一方面我國此前的器官移植來源更多是死囚,另一方面卻説明了普通人對於身後器官捐獻的不接受,埋身下葬的傳統觀念在很多人心中根深蒂固,在河北醫科大學第三醫院肝膽外科,記者曾經遇到過一位等待了半年都沒有等到救命肝臟的肝硬化患者。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312 字。

轉載請註明: 器官捐獻指南發佈各種標準規定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