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日本的象徵,人們恐怕很快會想到美國學者魯思·本尼迪克特的名作《菊與刀》,其中兇狠決絕的“刀”是武士道文化的象徵。而如果有人問起哪家公司能作為代表日本軍工企業的”妖刀“,答案只有一個:三菱重工。
三菱重工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明治維新年間。1884年,三菱創始者巖崎彌太郎從政府租借了工部省長崎造船局,將其命名為長崎造船所,此後發展為三菱造船株式會社。至1934年,由於公司業務已拓展至重型機械、飛機、鐵路車輛等領域,公司更名為三菱重工業株式會社。二戰後,三菱重工於1950年被分割為西日本重工業株式會社、中日本重工業株式會社、東日本重工業株式會社等3家公司。但隨着美國政策以及日本國內政治的變化,1964年,三家公司合併,重建了三菱重工業株式會社並存在至今。這期間,三菱重工的汽車部門於1970年獨立為“三菱自動車工業株式會社”。目前,三菱重工業務涵蓋機械、船舶、航空航天、原子能、電力、交通等多個領域,截至2014年3月,公司的年收入為3.3萬億日元,員工人數8.05萬人(截至2014年3月)。
二戰以來,三菱重工生產的武器裝備在日本海陸空自衞隊中都起到了核心作用。在海上自衞隊,三菱重工則建造了幾乎一半的潛艇和三分之一的驅逐艦;陸上自衞隊戰後的四型主戰坦克均由三菱重工研發製造;航空自衞隊方面,從戰後第一種從美國引進生產的F-86J噴氣式戰機,再到最新的ATD-X隱身戰機原型機,也都少不了三菱重工的影子。
日本零式戰機
如果説今天的三菱重工是通過優質電器聞名於世的話,那麼75年前讓世界記住三菱這個名字的就是零式戰鬥機了。由於該型機於1940年(昭和15年)正式被日本海軍採用時,該年正好是日本皇紀2600年,後兩個數字剛好是“00”,因此被稱為“零式戰鬥機”。零式的優秀性能得益於設計師堀越二郎的多項創新設計,其實現了日本航空史上的多項第一,如首次採用全封閉可收放起落架,電熱飛行服,大口徑航炮,恆速螺旋槳,超硬鋁承力構造,大視界座艙等。另外其能實現輕量級設計要歸功於代號為“50嵐金屬”的超級鋁合金,重量輕且硬度強於鋼。多項革命性設計使零戰在太平洋戰爭初期近乎橫掃盟軍戰機,但也暴露出其速度慢、防護弱(一打就着),武器備彈少,火力持續性差等缺點。美軍於1942年6月完整繳獲一架零戰並詳細分析後,陸續向前線投入F6F和F4U等新型戰機,零戰在戰爭後期逐漸陷入被“吊打”的局面。到沖繩戰役時,零式已淪為了神風自殺攻擊的主力機型。1945年8月,日本戰敗投降不久,美軍攝影師在厚木機場拍攝的零戰機羣,不少都已變為廢鐵,一代名機以這種方式謝幕,着實充滿諷刺意味。
現陳列於中國軍事博物館的功臣號坦克
除了零戰外,二戰中日軍還有幾種地面武器也是出自三菱重工之手,97式“中型坦克”就是其中之一。對於中國人來説,最熟悉的一輛97式就是功臣號坦克了。
日本自產的F-86“佩刀”
20世紀50年代朝鮮戰爭停戰後,美國出於將日本作為遏制蘇聯的前線作戰需要,開始重新武裝日本。在1955年獲得首批F-86F戰機後,三菱重工從美國購得了該型機的生產線,從1956年開始共生產了300架F-86F,綽號“旭光”。這為三菱重工在戰後逐漸恢復元氣,注入了第一批“新鮮血液”。
現仍有裝備F-4
在引進生產F-86戰機後,三菱重工又於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先後引進了F-104J和F-4J兩大系列戰機的生產線,完成了從一代機到二代機的過渡,併為後續研發國產戰機以及三代機的引進奠定了基礎。
日本戰後自主設計的第一種戰機F-1
F-1支援戰鬥機是日本在二戰後自行設計製造的第一種戰鬥機,由三菱重工與富士重工共同設計及生產,亦是日本第一種自制的超音速戰機,故有“超音速零戰”之稱。
除戰機外,三菱重工也於20世紀50年代重返地面武器製造業。61式(左)是日本戰後研發的第一種坦克,仿自美軍M48坦克,於1961年服役,三菱重工自此開啓了“獨霸”日本坦克工業的序幕。74式(右)則是日本戰後產量最大的坦克,自1975年服役以來,共生產了873輛。
F-15J
出於替換F-4J戰機的需要,日本航空自衞隊於1977年正式宣佈引進當時最新的F-15A戰機,三菱重工被選為主承包商,至今其仍是唯一一個獲得美國許可證製造F-15的海外廠商。F-15J於1981年底服役後,使日本成為亞洲第一個擁有F-15三代戰機的國家,也標誌三菱重工的軍備產業進入了新階段。
90式坦克
就在引進F-15J的同一時間段,受當時仍在測試中的美軍M1和德國豹2新型坦克影響,日本防衞廳也於1976年啓動了74式後繼型號的研發工作,這就是今天的90式。其最大特點就是在設計上大量參考了豹2的設計思路,例如方正的炮塔外形,甚至連主炮都直接採用萊茵金屬的Rh120滑膛炮。
金剛級驅逐艦
同一時期的海軍裝備方面,旗風級驅逐艦是三菱重工這一時期的代表產品,這是日本海上自衞隊的第三代導彈驅逐艦,也是日本第一種使用燃氣渦輪機作為動力的軍艦。雖然只造了2艘,但為後續建造金剛級驅逐艦的奠定了技術基礎,圖為旗風號驅逐艦。
金剛級驅逐艦可謂是日本借冷戰末期這一大環境從美國獲得的又一重量級裝備。美國當時出於亞太利益考慮,於20世紀80年代後期將當時最新的宙斯盾系統出口給日本。該級艦也是三菱重工繼F-15J之後,負責的又一“里程碑”式裝備。
以美製F-16為藍本研製的F-2
出於替換F-1戰機的需要,三菱重工曾於1985年提出過自研代號JF-210(小圖)的戰機研發方案,後迫於美國壓力,只得選擇在F-16C/D基礎上研發新戰機,這便是F-2的由來。該型機是世界上第一種配備AESA(有源相控陣)雷達的戰機。由於F-2服役時間正值“平成”年間,日本國內稱其為“平成零戰”。
愛宕級是三菱重工在金剛級基礎上研發的改進型宙斯盾戰艦,按日方説法,主要側重於海上反導作戰,是海自現役最大的防空驅逐艦。2013年11月,日本防衞省宣佈追加訂購2艘愛宕級,使該級艦數增至4艘。
日本最新鋭AIP潛艇——蒼龍級
除水面艦艇外,三菱重工還建造過包括春潮級、親潮級在內的多級潛艇,而蒼龍級潛艇則是其最新代表作。該級潛艇不僅是日本第一種採用AIP(不依賴空氣推進)系統的潛艇,還是目前各國現役常規潛艇中排水量最大的。
冷戰結束後,主戰坦克在日本本土防禦作戰的重要性隨之下降,再加上90式造價過於昂貴,為適應21世紀的新作戰需求,10式應運而生。由於採用了多項新技術以及輕量化設計,10式的可部署性較90式有了很大提高。
F-2機翼下掛載的白色導彈就是AAM-4
除陸海空主戰武器外,三菱重工還負責研發生產配套的彈藥,像AAM-1(69式空空導彈)是基於美軍響尾蛇改進而來,是日本歷史上第一種空空導彈,而AAM-5(04式空空導彈)則是空自現役的最新式格鬥彈,外形設計借鑑了歐洲的IRIS-T導彈。AAM-4(99式中距空空彈)是世界上第一種搭載了AESA(有源相控陣)雷達的空空導彈,改進型AAM-4B的射程可達180千米。
除空空彈外,三菱重工研發的80式空艦導彈(ASM-1)是日本第一種空射反艦導彈,於1982年投入現役,最大射程50千米。其還有兩種衍生型號,分別是88式岸艦導彈和90式艦對艦導彈。
心神戰機
2014年7月,三菱重工首次公開了代號ATD-X(先進技術驗證機,舊稱“心神”)的第五代戰機原型機,這標誌着三菱重工的軍備研發又進入了一個新發展階段。
ASM-3
除下一代主力戰機外,三菱重工也在繼續研發相應配套的新一代彈藥,例如XASM-3空射超音速反艦導彈,據稱其將採用GPS+主動雷達複合制導方式,最大飛行速度3馬赫,最大射程可達180千米,將於2018年投入服役,可先與F-2戰機整合。
日本的火箭技術不容小覷
軍工產品只是三菱重工的眾多產品領域的一部分,其在民用領域也是“涉獵廣泛”,例如H-IIA運載火箭就是由三菱重工生產的,而H-IIA第19次成功發射就將一顆光學偵察衞星送入軌道。
SH-60J
除此之外,作為海自20世紀80年代“八八艦隊”水面打擊羣反潛主力裝備之一,SH-60J反潛直升機同樣出自三菱重工,是其於1985年從美國西科斯基公司引進的H-60系列直升機生產線,至今其改進型仍是海自水面艦隊的核心裝備之一。
一直以來,三菱給我們的印象是家用電器、汽車,又多少國人殊不知現在的三菱就是曾經那個殺人如麻的惡魔。戰後“寓軍於民”的軍工政策不知欺騙了多少雙熱愛和平的眼睛,而這支“東瀛妖刀”已經蓄勢待發,我們中華民族枕戈待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