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論文發媒體、網站可等同發核心期刊?專家:支持!

由 漆雕佁 發佈於 綜合

  論文發媒體、網站可等同發核心期刊,我支持

  ■ 專欄

  核心期刊閲讀數量與門户網站、“兩微一端”的受眾數量,早已不能同日而語,“唯核心期刊論”該摒棄了。

  資料圖:浙江大學2017屆本科生畢業典禮。近6000名浙大學生參與學位授予儀式。中新社記者 夏森森 攝

  近日,浙江大學發佈了《優秀網絡文化成果認定實施辦法(試行)》,規定優秀網絡傳播成果經申報認定後,將等同於“一級學術期刊”或“核心期刊”的學術成果。辦法中明確刊載媒體包括《新京報》和幾大門户網站等。

  這是國內高校首次將媒體和網絡的優秀傳播成果上升為學術認定體系,某種程度上算是學術評價標準的與時俱進。在網上,此舉引發強烈反響。

  我國高校現有的學術評價體系中,發表在核心期刊的文章和課題數量是衡量一個學校、一個專業和一個科研人員學術資質的基本要素。以核心期刊為中心的學術認定製度,將教師能否晉級、學科碩博點能否申請、科研考核能否過關等高校活動,主要取決於能否發表足夠數量的核心期刊文章。

  “唯核心期刊論”的學術評價體系,在我國高校發展史中,因能量化科研成果,確實發揮過重要作用。但在互聯網時代,卻正在變成阻礙學術自由和發展的羈絆。

  核心期刊影響因子的計算標準誕生於上世紀六十年代的美國,本來是作為期刊數據庫遴選指標使用,沒想到若干年後竟成為中國高校學術評價的核心標準。互聯網時代成果傳播的點擊量和轉發率,早已替代產生於工業時代的閲讀數與引注率。核心期刊閲讀數量與門户網站、“兩微一端”的受眾數量早已不能同日而語。

  更為重要的是,“唯核心期刊論”背景下的“學術規範”已經淪為現代版的“八股文”。從“破題”的摘要開始,到“承題”的關鍵詞、緒論,再從“起講”、“入手”的問題提出和域外介紹,直到“起股”和“中股”的問題闡述才算步入正題,最後還必須加上“後股”和“束股”的尾註、腳註和參考文獻。

  一篇符合“八股文”學術規範的核心期刊論文動輒三五萬字,真正有價值的部分很難超過三五千字。為適應這種晦澀拖沓的寫作規範,很多高校甚至專門開設了核心期刊寫作規範課程。

  更不要説核心期刊時效性。一篇時效性很強的文章動輒排隊數月之久,等文章發出來後,時效已過。這也是為何核心期刊難以產生有的放矢好成果的根源所在。

  互聯網成果則不同,在保證時效性的同時,融媒體時代成果形式多種多樣,用户的點擊量、轉發量和評論參與度成為成果影響力的硬指標。

  特別是近年來傳統媒體的成功轉型,在媒體與互聯網大融合背景下,一大批有專業素養和學術精神的學者、科研機構更願意通過“兩微一端”等新媒體方式首發和傳播學術思想。很多網絡成果的學術價值和影響力遠遠超過核心期刊,政府更願意採納,社會更願意接受,業界更願意吸收。

  現有的學術評價體系與學術價值存在的這些矛盾,科研機構和高校管理者不能視而不見。學術評價應更關注成果本身的價值和影響力,而非是否發表於核心期刊。

  浙大的學術評價新規開啓了國內高校學術評價標準的改革先河,在此標準下,學人們也可以拋開“影響因子”、“八股範式”和“學術關係”,寫更多對得起時代的真東西。

  □朱巍(中國政法大學傳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