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為什麼《賣炭翁》中的老頭“日已高”, 還在市場門口?

由 雋寶霞 發佈於 綜合

  《賣炭翁》是唐代詩人白居易的代表作,描寫了一個燒炭老人進城賣碳的遭遇,揭露了當時社會的腐敗。

  “ 夜來城外一尺雪,曉駕炭車輾冰轍。牛困人飢日已高,市南門外泥中歇。”這四句寫賣碳老人進城的經過。意思是説:”夜裏 下了一尺厚的大雪,清晨,老翁駕着炭車碾軋冰凍的車輪印往集市上趕去。牛累了,人餓了,但太陽已經升得很高了,他就在集市南門外泥濘中歇息。”

  起那麼早趕着車去賣碳,為什麼到”日已高了,還在“市南門外泥中歇”?他為什麼不去市場早點賣完回去呢?那麼後面的事情或許就不會發生了。

  原來這和唐代的市場制度有關。唐朝實行的是“坊市制度”,居民居住的“坊”,和交易的“市”有嚴格的劃分。

  唐代市場制度規定:市場到了正午才能開門,日落前就要關門。正午開門敲鼓兩百下,日落之前擊鉦三百下市場散。

  賣炭翁到市場門前的時候,還不到正午,市場還沒開門,所以只能“泥中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