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現場調查:鴯鶓: “你才鴕鳥你全家都鴕鳥! 你動物臉盲症啊你? ”

  你們感受到翼狼老師的怨念了麼?繪圖:翼狼Elang

  是的,今天要介紹的主角是來自遙遠南方那片神奇的澳洲大陸上的土特產——鴯鶓(Dromaius novaehollandia)。不會念這兩個字的同學挑你看得懂的那半邊念基本就沒錯了,那位念“鳥鳥”的同學請自覺出門左拐好走不送。

  來,跟我念:“ér miáo”。圖片:David Cook Wildlife Photography / Flickr

  你們要的能好怎

  鴯鶓也算是一種長得挺萌的動物,而且它的萌度是得到了原產國澳大利亞高度認可的。因為在澳大利亞的國徽之上,左邊站的是兄貴界的代表——袋鼠,右邊站着的就是長睫毛彎嘴角的鴯鶓。如果你跟隨旅行團去澳洲旅遊的話,基本上導遊一定會推薦你吃一下國徽上面的這兩種“代表動物”。

  澳大利亞國徽,左側的袋鼠,右側的鴯鶓和底紋的金合歡被認為是澳大利亞的象徵,什麼考拉鴨嘴獸之類的還排不上隊……圖片:Viralizalo

  鴯鶓這物種簡直就是為吃貨而生的。它們性情温順,對陌生環境沒有太大的抗拒,不怕人,食性複雜,好養不挑食;在環境適宜的時候一窩能夠產下7~10枚卵,繁殖能力也不成問題,而且——鴯鶓蛋也是相當不錯的食材。

  作為一種平胸總目的大型地棲鳥類,鴯鶓肉的口感比起禽肉來其實更像牛肉之類的,質感更偏向於紅肉。容易飼養、口感紮實、料肉比低,這一系列優點使得鴯鶓成為了一種相當不錯的肉源動物,很多地方也開始飼養鴯鶓。

  主要看氣質。圖片:Wikimedia Commons

  要説怎麼吃的話在本文的開篇已經提及過。和一般的紅肉相比,作為禽肉的鴯鶓肉幾乎不含脂肪,所以吃起來口感會稍微有一點硬,也有一點禽肉特有的酸味。不過總體而言還算是比較好處理的食材。

  鴯鶓和鴕鳥,只是遠親

  如果要問鴯鶓這種動物除了名字難寫之外還有什麼特點,我會告訴你:它也是一種會給動物臉盲症患者帶來巨大的心靈創傷的動物。原因是什麼?請看下圖:

  它們是一種鳥麼?拼圖:翼狼Elang

  能夠看出來這是三種不同動物的親,恭喜你,你絕對沒有上述的那種叫做“動物臉盲症”的疾病。

  事實上,這三種動物的俗稱都是“鴕鳥”,因為它們不光臉長得像,身材長得也很相似,大體上就是這樣的一個感覺:

  直擊靈魂的“鴕鳥”模式圖。繪圖:翼狼Elang

  因為它們都符合上面這張模式圖中的特徵,所以這三種動物都被冠以“鴕鳥”之名。然而這三種“鴕鳥”在分類學上只能夠説是遠親,而且是遠到連“目”都不一樣的那種。比如説今天的主角——“澳洲鴕鳥”——鴯鶓,如果一定要攀親戚的話,其實和另外一種澳洲特有的動物——食火雞的親戚關係還要更近一些。

  顯然這倆更像……不是麼?左鴯鶓,右食火雞(南方鶴鴕)。拼圖:翼狼Elang

  鴯鶓和食火雞都屬於平胸總目下鶴鴕目(Struthioniformes)。不過比起同目下人丁尚算興旺的鶴駝科(Casuariidae),鴯鶓所在的鴯鶓科(Dromaiidae)只有一屬一種,也就是鴯鶓。而另外兩種“鴕鳥”,則分別是屬於鴕鳥目(Struthionformes)和美洲鴕目(Rheiformes)。(根據DNA證據,目前也有分類法將鴕鳥目和美洲鴕目降為下目,再合併為鴕鳥亞目,同時把鶴鴕目降為鶴鴕亞目,最後將兩個亞目合稱為鴕形目。)

  臉盲福音,萌物區分教程

  要將鴯鶓和其他的兩種“鴕鳥”區分開來其實也不難,鴯鶓最為顯著的特徵是的全身包括長脖子上都覆蓋着比較明顯的羽毛,脖子上的羽毛一般為亮黑色;而鴕鳥和美洲鴕鳥的脖子上羽毛較短,毛色比起體表被覆的羽毛要淺一些。另外,鴯鶓的眼睛比非洲鴕鳥和美洲鴕鳥都要小一些,不會有“眼睛比頭大”的感覺,瞳孔是很漂亮的橘黃色。除此之外,鴯鶓和美洲鴕鳥都有三趾,非洲鴕鳥則只有二趾。

  説我眼睛小?圖片:Wikimedia Commons

  所以,下次如果有朋友想要讓你區分一下這三種動物的話,記住以下的秘訣就會簡單很多:

  這裏的鴕鳥指的是非洲鴕鳥指名亞種,美洲鴕鳥以大美洲鴕為例。製圖:翼狼Elang

  怎麼樣?其實也沒有那麼難區分不是麼?如果這樣還分不清的話,那麼只需要記住一點:這三種鴕鳥都能吃,好吃,而且可以烤着吃燉着吃做成丸子吃串着吃煮着吃涮着吃隨便吃!那麼就足夠了……

  年紀大了黑色連帽圍脖也會掉色。圖片: Bryan Wenham-Baker / 500px

  最後的最後,留一個彩蛋給大家,祝大家新年快樂!

  鴯鶓的彩蛋。圖片:Mdahlem.net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845 字。

轉載請註明: 科學現場調查:鴯鶓: “你才鴕鳥你全家都鴕鳥! 你動物臉盲症啊你? ”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