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大養魚神器畫面長這樣 抗12級颱風海上巨無霸為中國造
中國最大的軍用艦船製造企業在軍民融合領域又有新“神器”,這一次它們的客户來自挪威。
6月3日,由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簡稱“中船重工”)旗下武船集團總承包的挪威海上漁場項目——“挪威海上漁場養魚平台”,在位於青島黃島區的武船集團北船海工公司順利交付。
據瞭解,“挪威海上漁場養魚平台”是目前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半潛式智能海上“漁場”,是集挪威先進養殖技術、現代化環保養殖理念和世界頂端海工設計於一身、現代化全自動的海上養殖裝備,為該領域全球首例研發項目。
中船重工不僅在第一台智能海上“漁場”上就實現了盈利,還接到了客户的5台新增訂單。
6月3日,中船重工武船集團總承包的挪威海上漁場項目—“挪威海上漁場養魚平台”交付。
可抗12級颱風的海上巨無霸
“挪威海上漁場養魚平台”堪稱一個“海上巨無霸”。
中船重工方面透露,該智能海上“漁場”總高69米(相當於23層樓高)、直徑110米、空船重量7700噸,可抗12級颱風,使用年限25年,3-7人即可操控,一年養魚150萬條(設計死亡率低於2%)。
據悉,該項目配備了全球最先進的三文魚智能養殖系統、自動化保障系統和高端深海運營管理系統及對應子系統。該智能漁場還有一個名字叫“超級漁場”,它的整體容量超過25萬立方米。
中船重工方面表示,在研發製造過程中,該養魚平台融入了生物學、工學、電學、計算機、智能化等技術,安裝各類傳感器2萬餘個,水下水上監控設備100餘個,生物光源100餘個,力圖將複雜的養殖過程控制變得簡單和準確。
據武船集團技術負責人介紹,挪威海上漁場養魚平台在研發、建造過程中完成了一系列重大技術創新,比如,“挪威海上漁場養魚平台”的旋轉門系統,有別於其它已建、在建的養殖裝備,這一新型的旋轉門系統是自動化、智能化的末端“執行”裝置,承載着漁網清洗、活魚自動驅趕和捕捉、底部死魚收集、防蝨等漁場主要功能。武船集團技術負責人稱,這一新型的旋轉門系統的獨特性和科技含量在國內海工行業內前所未有。
據瞭解,這一新型的旋轉門系統在精度上要求極高,直徑110m、重達數百噸的門形框架,能夠以中央立柱為中心,在周長300多米的平面上,以毫米級的精度在軌道上自如運轉。武船集團方面稱,無論是旋轉門自身還是旋轉軌道,都在精度上創造了業內前所未有的高度。
據武船集團方面介紹,“挪威海上漁場養魚平台”結構的大塢搭載過程,如同“堆積木”。要將預製好的26個巨型分段節點、13根超長立柱、7個大型浮體分段、12個“X”型中間加強結構、12根底部放射型分段、24個環形支撐、6個頂部交叉梁、1個重數百噸的上層建築,在確保旋轉門精度和使用性能的前提下,通過吊裝組合成一個直徑110米,高69米的“海上巨無霸”。
第一台智能化“漁場”項目實現了盈利
“挪威海上漁場養魚平台”的成功交付,是武船集團發揮軍工企業的前沿技術優勢、藉助軍民融合融入“一帶一路”的重要實踐。
業內專家指出,武船集團交付的“挪威海上漁場養魚平台項目”,是海上養殖的“劃時代”裝備,將在海產養殖行業引領技術革命、促成產業飛躍,推動漁業養殖從近海養殖向深海養殖加速轉變,從網箱式養殖向大型裝備式養殖加速轉變,從傳統人工式養殖向自動化智能化養殖加速轉變。
據瞭解,“挪威海上漁場養魚平台項目”的業主薩爾瑪(Salmar)公司,是挪威海產品養殖的上市公司,三文魚養殖量佔挪威市場的20%左右,總資產達12億美元。挪威的海產養殖業在世界上佔有重要地位。
“挪威海上漁場養魚平台項目”的交付正逢其時。眼下,中國正在與挪威加強海產品方面的貿易往來。
據新華社報道,今年5月24日,挪威海產局與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共同發佈“2025計劃”。根據這一計劃,我國將逐年提高挪威海產進口,2025年進口總額將提高至100億元人民幣,三文魚進口將達到15.6萬噸。
據瞭解,武船集團總承包的第一台“挪威海上漁場養魚平台”實現了盈利。今年4月20日,武船集團與薩爾瑪集團簽署了新增五台智能化“漁場”項目建造協議。目前,全球造船業陷入低谷。
對此,中船重工董事長鬍問鳴稱,在全球船舶製造進入低谷的情況下,中船重工在思考如何創新驅動,打開新的市場空間,把公司的海洋裝備技術應用到社會經濟發展的各種需求中去,並且引領相關行業新的走向。
據悉,武船集團用了將近一年的時間製造完成了“挪威海上漁場養魚平台”。
在6月3日的“挪威海上漁場養魚平台”交付現場,挪威駐華大使司文(Svein O。 S ther)告訴記者,“中國公司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就建成了這個海上裝備,給我留下深刻印象。在海洋和魚類養殖領域,中國和挪威利益互補。這個項目是雙方合作的一個典範,雙方在該領域具有很大的合作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