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世界城市日”藝術裝置作品揭幕
10月29日,2017“世界城市日”主題藝術裝置揭幕儀式在長寧來福士廣場舉行,聯合國副秘書長兼聯合國人居署執行主任克洛斯等中外嘉賓出席。
當天揭幕的藝術作品分別是塗鴉藝術牆及“城市之門”和“城市車輪”藝術裝置。
座落在南京西路石門一路口的塗鴉藝術牆由北美知名漫畫家Pat Lee創作。作品將工業機械風格與流行藝術相結合,用畫筆繪出動漫機器人與上海城市天際線的融合,把人類與智能機器的互相融合又互相排斥的矛盾、和諧、衝突、共生的關係表現出來。
“城市之門”由知名裝置藝術家高偉剛創作。作品位於長寧來福士廣場户外空間,造型以一扇開啓的門象徵現在與未來之間的穿梭隧道,觀眾從作品旁邊或作品其中走過,如同走向未來的各種可能性,亦寓意未來城市共享創新的一種包容態度。
“城市車輪”是青年藝術家田龍玉為“世界城市日”和自行車誕生200週年定製的藝術單車。作品的兩個車輪以全球代表性城市地標為元素,包括北京的鳥巢體育館、上海的東方明珠塔、巴黎的埃菲爾鐵塔、莫斯科的克里姆林宮等。自行車作為城市發展見證者,自身也是城市精神的體現。作品寓意作為現代城市生活方式的共享單車帶來的創新科技理念。
今年的“世界城市日”活動凝聚了社會各界的力量。據悉,推廣活動的主辦方——上海世界城市日事務協調中心和上海城世品牌發展中心將於10月31日,聯合思麥基金、摩拜單車、凱德集團、外灘之窗和週末畫報,共同開展“點亮城市”主題公益騎行活動,號召大家低碳環保出行,關愛自己居住的城市。
此外,“世界城市日”系列推廣活動的主題片近日引起廣泛關注。該片由“世界城市日”上海推廣大使、知名演員楊穎(Angelababy)出演,香港攝影師兼導演夏永康執導。影片中,楊穎化身為穿梭於上海街頭的時光旅行者,記錄城市發展的變遷,展望智能風景的未來。
“世界城市日”是聯合國首個以城市為主題的國際日,也是第一個由中國政府倡議併成功設立的國際日。2010年10月31日上海世博會高峯論壇上發佈的《上海宣言》倡議將10月31日定為“世界城市日”,以使上海世博會“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的理念及實踐得以永續。經第68屆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從2014年起,將每年的10月31日設立為“世界城市日”。
10月23日是世界雪豹日,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雜多縣官方與山水自然保護中心發佈一批近年來在瀾滄江源頭生物多樣性監測中,由紅外相機所捕捉到的雪豹“靚照”。文/羅雲鵬 山水自然保護中心供圖 (責任編輯: 婁在霞)
雪豹素有“高海拔生態系統健康與否的氣壓計”之稱,1996年《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已將其列為瀕危物種,目前中國是全球雪豹最大分佈國,涵蓋其60%的棲息地。文/羅雲鵬 山水自然保護中心供圖 (責任編輯: 婁在霞)
近年來在三江源地區,雪豹已由原先難覓蹤跡的“幽靈貓”狀態轉而頻繁“露臉”,或“出鏡”紅外相機求偶帶崽、或“散步”於城鎮附近、或在鏡頭中“直播”標記領地行為,此外牧民救助受傷雪豹事例亦不鮮見。文/羅雲鵬 山水自然保護中心供圖 (責任編輯: 婁在霞)
通過多年來對三江源地區雪豹監測,目前初步估算數量在1000只以上,是全球雪豹連片分佈最為集中的地區,其中僅瀾滄江源頭地區就棲息着300餘隻雪豹。文/羅雲鵬 山水自然保護中心供圖 (責任編輯: 婁在霞)
在近兩屆全球雪豹峯會上,三江源地區連續被學界公認為世界雪豹分佈最密集、種羣數量增長最快的區域之一。文/羅雲鵬 山水自然保護中心供圖 (責任編輯: 婁在霞)
日前,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將雪豹生存狀況由“瀕危”調整為“易危”,表明該物種在全球範圍內的可繁殖個體已超過2500只,在過去16年中的物種減少數量已低於整個種羣的20%。文/羅雲鵬 山水自然保護中心供圖 (責任編輯: 婁在霞)
“‘IUCN紅色名錄’並不是我們保護雪豹的唯一理由,在這片土地上,保護雪豹的核心是我們需要一起探索出雪豹和人類之間共存的可能。” 山水自然保護中心三江源項目主任趙翔説。文/羅雲鵬 山水自然保護中心供圖 (責任編輯: 婁在霞)
目前,人獸衝突、獵物短缺、偷獵、採挖蟲草時的人類干擾、流浪狗帶來的疾病傳播以及氣候變化導致的棲息地減少,都是雪豹在三江源地區的潛在威脅。文/羅雲鵬 山水自然保護中心供圖 (責任編輯: 婁在霞)
自2015年開始,雜多縣官方和山水自然保護中心合作開展生物多樣性監測工作,目前已佈設了將近100台紅外相機,培訓了41名牧民監測員,並在區域內監測到至少24只雪豹個體和7只金錢豹個體。文/羅雲鵬 山水自然保護中心供圖 (責任編輯: 婁在霞)
(2017-10-24)
中新社西寧10月23日電 (記者 羅雲鵬)“作為世界上雪豹密度最高,種羣生存狀況最好的區域之一,(瀾滄江源)昂賽(大峽谷)正在成為全世界最好的雪豹自然體驗點。”23日是世界雪豹日,中國氣候變化立法顧問、英籍昂賽自然體驗專家Terry Townshend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時如是表示。
瀾滄江源昂賽大峽谷位於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雜多縣,大峽谷內有高寒針葉林、高寒草甸及高山裸岩等,是包括雪豹在內的青藏高原三江源區域中野生動物重要繁殖棲息地之一。
“長久以來,由於對雪豹的活動節律瞭解不足以及受觀察條件的限制,雪豹的直接觀察記錄十分有限。”山水自然保護中心三江源項目主任趙翔介紹,近日,在瀾滄江源昂賽大峽谷,自然體驗者曾一天內觀測到了7只雪豹個體。
自2015年開始,雜多縣官方和山水自然保護中心合作開展生物多樣性保護網絡工作,建立本底數據庫,對於雪豹的自然觀測便基於此。
“本底數據庫在指導生態修復、人獸衝突補償等工作同時,增加了對野生動物在空間和時間上活動節律的瞭解,提高了觀察雪豹等以往較為神秘的野生動物的概率。”北京大學自然保護和社會發展研究中心博士肖凌雲説。
目前基於本底數據庫設計出的“雪豹自然體驗路線”正在瀾滄江源昂賽大峽谷“試水”,截至2017年10月,生活在瀾滄江源昂賽大峽谷內昂賽鄉的牧民已接待有12個自然體驗團,通過為自然體驗者提供食宿、充當嚮導等工作,户均年收入增加6000元人民幣。
日前,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將雪豹生存狀況由“瀕危”調整為“易危”,表明該物種在全球範圍內的可繁殖個體已超過2500只,在過去16年中的物種減少數量已低於整個種羣的20%。山水自然保護中心提供
三江源國家公園瀾滄江源園區管委會黨工委書記才旦周表示,“雪豹作為三江源生態系統的指示物種,對於雪豹的自然體驗正在將三江源的自然資源轉變為自然資產,在增加貧困地區人口收入的同時,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完)
(2017-10-23)
《雪豹》是部抗戰題材電視劇,由陳皓威、杜玉明執導,文章、陶飛霏等人主演。
相信很多喜歡看戰爭劇的朋友對《雪豹》這部電視劇應該該都不陌生,片中文章飾演的周衞國是中國特戰部隊的先驅,是一個有情有義的英雄人物。該劇播出後就紅遍了大江南北,該劇被評為繼《亮劍》以後最成功的抗戰題材電視劇,還獲得了第26屆金鷹獎優秀電視劇獎項。
劇中的周衞國扮演者文章出色的演繹了一個軍人應有的風姿,憑藉該劇又火了一把。事業發展如火如荼。《小爸爸》、《失戀33天》、《西遊降魔篇》等電視劇和電影都取得不錯的成績。
提起文章, 人們總能想起他“出軌門”事件。“好男人”文章瞬間便渣男,事業也因此一落千丈。好在馬伊俐,不離不棄,霸氣回應“戀愛雖易,婚姻不易,且行且珍惜”。人們不禁感嘆:演藝圈的婚姻太受矚目,明星夫妻更需抵擋誘惑。
多年過去了,文章漸漸從過去走了出來,但是另一“女主角”似乎沒那麼走運,近幾年幾乎銷聲匿跡,演藝事業大大受創!
説起女主角,接下來我們介紹一下飾演《雪豹》女主角的陶飛霖,她畢業於中央戲劇學院表演系。在《雪豹》裏飾演周衞國的大學同學和愛人。
除了《雪豹》這部劇,她還在2014年與演員靳搭檔主演了《情仇姐妹》,出演角色女土匪。自此之後陶飛霖就鮮少有作品,她開始了的從商之路,現在已經是某上市公司的副董事長,某文化傳媒公司的幕後老闆,在商業街算是混的風生水起。
據説,陶飛霏的姐夫家業巨大,為人低調。不僅是影視娛樂圈的代理人而且旗下還有千億規模的保險商業帝國。
為中國戲曲學院的一名老師,陶飛霏在生活和工作中總是給人以健康向上的好印象。2009年11月,因其良好的社會形象而被中國紅十字基金會認可,出任中國紅十字基金會愛心天使。也許是因為常年工作在教育崗位的原因,走出熒屏的陶飛霏,端莊大方,舉手投足盡顯純淨脱俗氣質。
拋開演員和老師的身份,陶飛霏只是一個普通的女生,注重生活品質的她愛好廣泛,喜歡唱歌、看書、旅遊。
(2017-10-24)
海東新聞網訊 深秋的格仲草原,天高氣爽,風輕雲淡。
10月18日上午8時,三江源國家公園瀾滄江源園區管委會的48名工作人員聚集在會議中心,和生態民兵一起等待收看黨的十九大開幕盛況直播。
自去年習近平總書記視察青海時與昂賽瀾滄江大峽谷觀測點遠程視頻連線,聽了一線生態管護員和基層幹部講述一隻雪豹的故事後,在這片瀾滄江開始流淌的地方,生態環境被越來越多的人所關注。
開幕會還沒開始,會議室裏已經氣氛高漲。工作人員和生態民兵們熱情的話語、飛揚的神采,無不透露出國家公園一線建設者的自豪與自信。9時整,當嘹亮的國歌聲響徹人民大會堂時,會議室裏的每一個人都跟着音樂節奏默唱國歌。
雜多縣三江源辦公室主任牟永紅從事生態保護與建設已經10多年了,一大早他就來到會議室,佔了離電視機最近的座位。回想起一年前習近平總書記視察青海時,連線雜多詳細詢問生態恢復、雪豹數量、生態管護員力量配置等問題的鏡頭,牟永紅覺得現在雜多生態環境的改善是獻給黨的十九大最好的“禮物”。
“建設生態文明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必須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聽到這段話,昂賽鄉的生態民兵謝穎覺得肩子上的擔子愈加沉甸甸。
的確,雜多縣最大的優勢是“生態”,最大的潛力在“生態”,最大的品牌也在於“生態”。認真聆聽十九大報告,啓動好、實施好、保護好三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這一“天字號”工程,已經在瀾滄江園區管委會幹部羣眾中形成共識,變成一種強大的動力。
三江源國家公園瀾滄江園區執法大隊副隊長馬玉章説,“報告指出,實行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堅定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建設美麗中國,為人民創造良好生產生活環境”。今後我們要更加盡心盡責,保護好冰川雪山、江源河流、湖泊濕地、乾旱草甸等源頭地區的生態環境,爭做生態文明建設的參與者、貢獻者、引領者。
原文來自:青海日報
(2017-10-19)
中新社西寧10月23日電 “作為世界上雪豹密度最高,種羣生存狀況最好的區域之一,(瀾滄江源)昂賽(大峽谷)正在成為全世界最好的雪豹自然體驗點。”23日是世界雪豹日,中國氣候變化立法顧問、英籍昂賽自然體驗專家Terry Townshend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時如是表示。
瀾滄江源昂賽大峽谷位於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雜多縣,大峽谷內有高寒針葉林、高寒草甸及高山裸岩等,是包括雪豹在內的青藏高原三江源區域中野生動物重要繁殖棲息地之一。
“長久以來,由於對雪豹的活動節律瞭解不足以及受觀察條件的限制,雪豹的直接觀察記錄十分有限。”山水自然保護中心三江源項目主任趙翔介紹,近日,在瀾滄江源昂賽大峽谷,自然體驗者曾一天內觀測到了7只雪豹個體。
自2015年開始,雜多縣官方和山水自然保護中心合作開展生物多樣性保護網絡工作,建立本底數據庫,對於雪豹的自然觀測便基於此。
“本底數據庫在指導生態修復、人獸衝突補償等工作同時,增加了對野生動物在空間和時間上活動節律的瞭解,提高了觀察雪豹等以往較為神秘的野生動物的概率。”北京大學自然保護和社會發展研究中心博士肖凌雲説。
目前基於本底數據庫設計出的“雪豹自然體驗路線”正在瀾滄江源昂賽大峽谷“試水”,截至2017年10月,生活在瀾滄江源昂賽大峽谷內昂賽鄉的牧民已接待有12個自然體驗團,通過為自然體驗者提供食宿、充當嚮導等工作,户均年收入增加6000元人民幣。
三江源國家公園瀾滄江源園區管委會黨工委書記才旦周表示,“雪豹作為三江源生態系統的指示物種,對於雪豹的自然體驗正在將三江源的自然資源轉變為自然資產,在增加貧困地區人口收入的同時,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
(原題為《瀾滄江源正成為全世界最好的雪豹自然體驗點》)
(2017-10-23)
9月20日,三江源國家公園長江源(可可西里)園區曲麻萊管理處成立了一支由牧民組成的綠色江源雪豹監測隊。10月23日,記者從曲麻萊管理處瞭解到,雪豹監測隊成立一個月來,先後拍到10只雪豹的蹤跡。
“在青海,除了雜多、治多、玉樹等地有大量的雪豹種羣分佈外,曲麻萊縣長約760千米的通天河流域也有不少雪豹現身,但我們對雪豹的種羣分佈及活動情況並不清楚。”三江源國家公園長江源(可可西里)園區曲麻萊管理處生態環境和自然資源管理局局長尕塔説。
為了全面瞭解雪豹,今年9月20日,玉樹藏族自治州曲麻萊縣、三江源國家公園曲麻萊管理處組織全縣5個鄉鎮的50位牧民組成綠色江源雪豹監測隊。9月20日起,50多位雪豹監測隊員,攜帶望遠鏡、紅外相機、GPS定位器等設備開始在通天河流域尋找雪豹的蹤跡。
“經過一個多月的搜索,我們已經發現了10只雪豹的蹤跡。”尕塔説,幾年前,有野生動物保護組織在曲麻萊境內調研後認為,曲麻萊縣境內預計有一百多隻雪豹,由於資金和技術水平有限,一直未能驗證。
雪豹監測隊成立以後,在短短一個月時間裏,靠4台紅外相機,1台照相機,發現了10只雪豹的蹤跡。“監測結果説明,雪豹在曲麻萊境內的活動異常活躍。這一結果也讓我們在深入探索通天河流域雪豹的種羣分佈方面有了很大信心。”尕塔説。
雪豹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國際易危(VU)物種,是一種生活在海拔2500米至5000米地區高山上的野生動物,長期生活在雪線附近。雪豹處於高原生態食物鏈的頂端,被人們稱為“雪山之王”“高海拔生態系統健康與否的氣壓計”。
長期在青海三江源地區開展雪豹科研與社區保護工作的山水自然保護中心調查結果顯示,青海三江源是全球雪豹連片分佈最為集中的地區,目前三江源地區的雪豹估算數量在1000只以上。
今年,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將雪豹(Panthera uncia)從瀕危(EN)類別,“降級”為易危(VU)類別,表明雪豹在全球範圍內的可繁殖個體已超過2500只。
(2017-10-24)
西寧10月22日電 “通過多年來對三江源地區雪豹監測,目前初步估算數量在1000只以上,是全球雪豹連片分佈最為集中的地區。”22日,山水自然保護中心三江源項目主任趙翔接受記者專訪時介紹稱。
雪豹素有“高海拔生態系統健康與否的氣壓計”之稱,1996年《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已將其列為瀕危物種,目前中國是全球雪豹最大分佈國,涵蓋其60%的棲息地。
“目前雪豹在三江源地區主要分佈在有裸岩且人類干擾較少的區域。”趙翔介紹,此間雪豹核心棲息地為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雜多-囊謙-玉樹市連片棲息地、瀾滄江源頭、長江源頭、治多縣索加鄉以及果洛藏族自治州阿尼瑪卿山區和年保玉則山區。
記者梳理發現,近年來在三江源地區,雪豹已由原先難覓蹤跡的“幽靈貓”狀態轉而頻繁“露臉”,或“出鏡”紅外相機求偶帶崽、或“散步”於城鎮附近、或在鏡頭中“直播”標記領地行為,此外牧民救助受傷雪豹事例亦不鮮見。
“除了關注度增加,這些事例也能從側面反映三江源地區生態保護成績,監測發現目前雪豹及其獵物岩羊的種羣數量正在恢復中。”北京大學自然保護和社會發展研究中心博士肖凌雲説,“雪豹作為山地生態系統的旗艦種,對其保護意義,更多的是能夠帶動整個生態系統的保護。”
近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將雪豹生存狀況由“瀕危”調整為“易危”,表明該物種在全球範圍內的可繁殖個體已超過2500只,在過去16年中的物種減少數量已低於整個種羣的20%。
“‘IUCN紅色名錄’並不是我們保護雪豹的唯一理由,在這片土地上,保護雪豹的核心是我們需要一起探索出雪豹和人類之間共存的可能。”趙翔説,人獸衝突、獵物短缺、偷獵、採挖蟲草時的人類干擾、流浪狗帶來的疾病傳播以及氣候變化導致的棲息地減少,都是雪豹在三江源地區的潛在威脅。
“即便被降為‘易危’,雪豹依然是受威脅物種,仍需堅持不懈地推進相關保護工作。”三江源國家公園瀾滄江源園區管委會黨工委書記才旦周此前接受媒體採訪時認為,應通過不斷完善生態法律法規,建立大區域、強協同、多頻次的生態巡護執法長效機制,使得三江源地區雪豹保護力度加強。
(2017-10-22)
更多內容關注「陳洪標寫字説畫」
人物傳記 |作家宗潭
由軍旅作家宗潭總撰稿的六集大型紀錄片《一江清水向東流》,本月下旬將在中央電視台首播。
紀錄片歷時一年拍攝製作,宗潭不僅沿長江黃河瀾滄江三江的江河沿岸行走,居住在當地,探秘三江源的人文生態,而且也有驚喜的發現。請看下面的作家感悟。
【作家簡介】
宗潭,軍旅作家,編劇,主要作品有:電影《夢迴甲午》《絲路英雄·雲鏑》《雪域活佛》《天上的額吉》等。
宗潭撰稿和編劇的作品近年來斬獲的榮譽:
2016年北京國際電影節民族電影展“金杉葉”最佳編劇獎
2016年北京國際電影節民族電影展“金杉葉”最佳紀錄片獎
美國納什維爾國際電影節國際影片獎暨州長特別獎
2016年中美電影節入圍獎
2017年河北奔馬獎特等獎
第三屆中國西安金丹若國際微電影藝術節最佳編劇獎
第三屆亞洲微電影藝術節優秀編劇獎等獎項。
[圖為宗潭著作《甲午之戀》封面]
[圖為《夢迴甲午》劇照]
[圖為《絲路英雄·雲鏑》劇照]
【下面來看看作家這次創作的心靈歷程和感悟】
二十年來一次次行走青藏線,給我印象最深的不是雪山,也不是挑戰極限挑戰自我的登山者,而是默默生活在雪域高原的人們。
一步一叩的朝拜者,用身體丈量着遙遠而又艱辛的路途,用胸膛感知冷暖自知的大地。
雪地裏轉經筒的喇嘛,逆着時光行走在純淨的雪峯下。
牧歌悠揚的山谷,牧民們在晨風中放飛一張張色彩斑斕的風馬旗。
大雪覆蓋的簡陋營房,駐守邊關的年輕人,乾裂的嘴唇,飛雪中立如雕像。
……
一次次行走高原,也讓我在一個個夜晚凝視高原上純淨的夜空,甚至有一個月的時間在玉珠峯下小住。
離開都市喧囂,高原上只有風聲呼嘯。
一次次行走,我在高原上撿拾了河谷中被河水沖洗的石頭,撿拾起淹沒在荒草中的海螺化石,更是小心翼翼地收藏起那些同行者的經歷,收藏起一份份彌足珍貴的友情。
高原,讓人們的心靈純淨,讓人們的目光純淨。
非常喜歡一張照片,是高原之王雪豹佇立高峯俯瞰天下的畫面。
紀錄片《一江清水向東流》捕捉到了雪豹俯瞰天下的珍貴畫面。
與都市的喧囂與躁動相比,高原是安靜的。
與都市無數人的急功近利相比,高原上的人有一股脱離塵世的淡然。
雪豹俯瞰天下,是一份從容淡定,這種巔峯體驗也傳遞給我們:靈魂立於高處,在人間煙火中抖落俗世塵埃。
一個人,一個民族,都需要不斷強化這種巔峯情感。
登高需望遠。眼中有天下,心中才有天下。
德不配位者難以行遠路。有些身居高位卻蠅營狗苟之輩高處不勝寒,是因為沾染太重的世俗之氣,心中名利慾望太盛。
當我們放眼世界,一個個文明濫觴之地充斥着戰火與殺戮,人人在生死邊緣掙扎,目光中是恐懼,是迷惘,是瘋狂。
縱觀古今中外,一個人的堅守或落敗,在於心靈純淨與否;一個民族的興衰成敗,在於精氣神的聚散離合。
江河的緣起,是尋根,亦是尋找自己,是於迷惘中體驗獨屬自己的巔峯情感。
很久之前,毛主席在北戴河練習騎馬,擬定了一個騎馬行遍黃河沿岸的宏大計劃,先是從黃河入海口一路溯源而上,再從長江源頭一路到達長江入海口。
可惜,造化弄人,這個計劃擱淺了。中華民族的命運隨之逆轉,十年文革見證了人性中最醜陋不堪的一面,也見證了中華文明延綿不絕的堅韌不拔。
那麼,再次沿這些濫觴於同一處高原的大江大河行走,我們會看到什麼?
長河旭日,光耀千古。洗滌塵埃的江河摧枯拉朽、浩浩蕩蕩,就像我們國家這五年多的經歷一樣,勇於斷舍離,勇於鳳凰涅槃。
規劃一個美好未來,登高望遠,而又腳踏實地,步步生蓮。
希望紀錄片《一江清水向東流》能夠給觀眾們帶來一些思考,關於夢想,關於家國,關於自己。
紀錄片《一江清水向東流》由楊小樸導演擔任總導演,將於十月下旬在中央電視台首播。感謝江河沿岸給予支持和幫助的朋友們。
【紀錄片簡介】
六集紀錄片《一江清水向東流》,由著名導演楊小樸執導,作家宗潭擔任總撰稿,青海玉樹州委、州政府、北京市對口援建玉樹指揮部、中毓文化傳媒等單位聯合出品。
2016年6月開始拍攝,中國環境報社影視中心、雲南省環境保護廳宣教中心、陝西省環境保護廳宣教中心、玉樹州宣傳部、玉樹藏族自治州旅遊局、玉樹廣播電視局、北京厚光光電公司、北京正驪文化傳媒、中毓文化傳媒玉樹分公司等單位聯合攝製。
以三江源生態保護和精準扶貧為重點,沿長江、黃河、瀾滄江流經途中拍攝,以《源水》《感恩》《色彩》《守望》《奔流》《圓夢》六集全景展現三江源頭的生態環境及壯美的雪域高原風光。拍攝期間,攝製組輾轉雲南、青海、西藏、重慶、陝西等地,沿長江、黃河、瀾滄江流域拍攝至入海口。
紀錄片不但展現可可西里無人區風貌,拍攝到雪豹、野犛牛等大量珍稀動物,還深入江河流域解讀十八大以來生態文明建設中的人文故事,謳歌各民族團結一心重建玉樹的感人事蹟,也展現了三江流域濃濃的人文情懷。
專家認為這部紀錄片全面地反映玉樹的人文歷史和生態環境,聚焦玉樹災後重建、生態修復和民族地區精準扶貧,以恢宏視野和唯美畫面講述三江源頭玉樹人民的故事,以及保護三江源頭的清澈甘冽作出的貢獻。
【配文圖片由作家宗潭提供】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一點號「陳洪標寫字説畫」
(2017-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