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北疆境外園區漸成中俄兩國經貿新平台
哈爾濱10月22日電 題:中國北疆境外園區漸成中俄兩國經貿新平台
記者 楊拓
幾年前,在俄羅斯遠東地區設立“境外產業園”還只是一個設想,然而經過中國北疆商人多年的努力,中國的“境外產業園”不僅在俄羅斯遠東地區落地生根,並且得到越來越多的中俄企業的歡迎,更重要的是,這種以中國資本為主導的合作方式,正在成為中俄兩國經貿發展的新平台。
資料圖 中國北疆內陸地區。中新社記者 楊拓 攝
每天早晨,俄羅斯工人伊萬都會準時來到烏蘇里斯克市麥萊奧區市政大街5號――烏蘇里斯克經貿合作區。伊萬工作的“利傑爾東方鋼鐵”有限公司(彩鋼廠)就在這家有中國資本投資運營的園區內。
受盧布回暖和俄羅斯遠東經濟刺激政策的影響,伊萬所在的公司訂單量增多,今年開工以來訂單量較去年同期增加了1萬噸左右。“雖然中國的合作區(烏蘇里斯克經貿合作區)成立的時間短,但這裏的企業更有朝氣,效益也要好於其他地區的企業,隨着企業效益的增加,收入自然也‘水漲船高’。”伊萬説道。
與伊萬不同,中國的合作園區在當地官員看來,還代表着更為先進的經營模式和更快的發展速度。據俄當地政府官員介紹,位於園區內的“金色陽光”蘑菇廠利用當地最大養雞廠提供的雞糞為主要原料,不僅解決了養雞場廢棄物處理的問題,並已經形成了年產400噸平菇、口蘑規模的企業,產品已打入哈巴羅夫斯克、烏蘇里斯克和符拉迪沃斯託克等俄遠東地區。
隨着盧布的回暖,俄羅斯市場的購買力有了明顯的提升,效益也出現了可觀的增加。“園區內現有的3家制鞋企業共計6條生產線正在進行反季鞋生產,產品銷往莫斯科等地,年產鞋450萬雙,年產值1億元人民幣。”烏蘇里斯克經貿合作區負責人吳雷説:“目前已經有多箇中國和俄羅斯的企業正在和我們接觸,希望能在這裏設立工廠。”
近年來,在中國官方不斷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的大背景下,中俄兩國的經貿往來也從最初的資源型產品互換,發展為更深層次的資本運營,依託俄境內豐富的資源,設立境外產業園就是中俄資本成功運營的標誌。
作為中俄經貿合作的樞紐,黑龍江發展境外產業園區已經“領跑”中國。黑河、撫遠和綏芬河等黑龍江邊境口岸城市,均成為中國企業在俄遠東地區設立境外產業園區的依託,僅東寧一市就擁有4個境外產業園區,是中國擁有境外產業園區最多的縣級市。
“截至目前,園區累計完成投資達24.8億元,入駐互感器、彩鋼、服裝、鞋帽、木材、農副產品深加工等生產企業40多户,僅2016年就為俄方納税1.12億盧布,安排中方赴俄勞務1120人、俄方就業588人。”黑龍江省東寧市境外園區管理辦公室主任郭振田説道。
隨着“一帶一路”建設的不斷深入,俄羅斯的經濟中心也開始向遠東地區偏移,刺激遠東經濟發展的相關政策不斷出台,尤其是“符拉迪沃斯託克自由港”規劃的出台,將大大吸引中國資本。俄遠東地區官員表示,加入自由港之後,企業不僅得到了相應的税費減免優惠政策,同時也在邀請函辦理方面獲得了較大便利,更便於企業擴展其他經營活動。可以預見,隨着中俄雙方在資本運營領域的進一步開放,境外產業園區將成為中俄經貿合作的新平台。(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