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擬幣背後江湖:有人半夜爆倉 有人深山“挖礦”
深度:有人半夜爆倉 有人深山“挖礦” 揭秘虛擬幣背後的混沌江湖
華龍網8月18日17時訊(首席記者 佘振芳)曾經1美元可以買1000多個的比特幣,如今飆升至4000多美元,8年暴漲400多萬倍,半個月飆升50%,炒幣、挖礦、ICO……比特幣的財富神話帶動了虛擬幣的火熱,也引發央媒的關注,今日新華社發文稱“比特幣風險加劇,需紮緊制度籠子”。記者歷時一個多月,採訪了數位炒幣玩家、挖礦人,耳聞了許多有悲有喜的故事,也目睹了這個市場的眾生相。
玩家:暴富、鉅虧……365天*24小時 每分鐘都在玩心跳遊戲
8月16日中午12點10分,在觀音橋一家咖啡館,記者見到了匆匆趕來的陳燁。他看起來斯文乾淨,衣着樸素,但臉色蒼白,黑眼圈頗為明顯。
“沒辦法,自從開始炒幣後,就天天睡不好。公司早上還要打卡。”他一落座就開始吐槽,“後悔啊!早知道這個月行情這麼好,我不該在上個月平倉的。”
“尊敬的用户,您好,您的xxx槓桿倉位合約盈虧比已經達到-70%,請注意倉位控制以免發生爆倉。”記者看到,一個月前,他的手機塞滿了同樣的提示短信,有時一天多達幾條。
陳燁的手機中塞滿了爆倉提示信息。受訪者供圖
陳燁告訴記者,之前他投入21000元,以10倍槓桿購買了10個比特幣,建倉價格21000元,7月15日跌到19530元左右,虧損達到70%,接近爆倉。而如果一旦被系統強行平倉,所有的錢就沒了。
平倉後,陳燁算了一下賬,短短几天,21000元只剩下6300元。當時,他還慶幸沒被女朋友知道,不然又要吵架,而眼看着平倉後行情一路高漲,他卻又後悔不迭了。“這個月行情真是瘋了,每天都在悔恨中煎熬,完全無心上班。”陳燁感嘆道。
2017年5月12日,一場席捲全球互聯網的勒索病毒,將比特幣曝光在大眾面前。很多人並不懂得比特幣的原理,但這並不妨礙他們投入這種金錢遊戲。
大量熱錢湧入,今年6月11日,比特幣創下3000美元的歷史新高,合人民幣約20322元,5天后暴跌19%,隨後一路震盪。而8月以來,國內比特幣價格又持續攀升。根據國內幾家比特幣交易平台的數據顯示,8月初,一枚比特幣的價格還在18000元人民幣附近,半個月後就升至28000元附近,甚至一度超過29000元,漲幅超過50%。誰能想到,2009年比特幣剛問世的時候,1美元就可以買1000個?
對於陳燁這種剛投身比特幣市場的“小白”玩家來説,這些數字太過驚心動魄。但對於部分入市較早,長期持有比特幣的玩家而言, 365天、24小時隨時都可以交易,日漲跌幅無限制,這種全年無休的心跳遊戲,早已令他們神經麻木。
“我是今年才接觸比特幣。重慶的玩家不多,江浙那邊的人多,而且入市早,羣裏有個浙江餐飲老闆,早年投入二十萬,翻了一百倍,如今身家幾千萬。”陳燁説起羣裏的一些元老級人物,頗有點“生不逢時”的感覺。
陳燁將記者拉入了幾個比特幣微信羣和QQ羣,在羣裏,大家將萊特幣稱為“辣條”,以太幣稱為“姨太”,這儼然成為了彼此之間通用的密碼,絕大部分時候,大家都在探討各種幣的行情,偶爾也抱怨老闆苛刻、生意難做。
據國內比特幣交易平台數據統計,目前國內交易平台客户資金餘額已高達數十億元人民幣,資產規模大於零的投資者超百萬人。
百度貼吧的“48萬哥”,已成為圈內傳説。網絡截圖
比如百度“比特幣”吧中的一位傳奇人物,圈內網友稱其為“48萬哥”――這緣於他在2014年1月28日開了一個帖,稱將全家存了七八年的48萬元房款用來買了100個比特幣,他在貼中志得意滿地説,“期待大賺一番,買房直接全款,運氣好把我的車也換了。”而圈內網友大部分不看好,紛紛表示“學費很貴”,勸他“少投一點”。他卻堅信比特幣的前景一片光明。
然而天不遂人願,“48萬哥”買入之後便一路跌,不到一個月就虧了14萬左右。無數網友勸他止損,他依然堅持。中間,行情一度回暖,漲回了3900元,許多網友為他高興,但他仍堅持比特幣能再到4800元,一個都不拋。2014年底是最灰暗的日子,他的賬户跌到只剩19萬。“挺住,別想不開啊。”有好心網友安慰他。
2016年初,比特幣再度回暖,到了3000元左右,堅持了兩年的他終於按捺不住,割肉了。“幣拋了,買房了。”1月7日,他在帖子中淡淡地回覆道,在幣市沉浮兩年,48萬變成30萬後,這個ID從此再未露面。
如今,這個帖子的跟帖已有130多頁,儼然成為貼吧一道風景,每天都有人光顧,為他而惋惜――堅守了兩年,經歷幾輪漲跌,卻還是錯失了2017年的大牛市。只是他們都不願相信,自己會像他一樣不走運。
亂象:山寨幣眼花繚亂 最低1元可買2000個
“前段時間比特幣因為擴容爭議,行情不是很好,很多人轉身去炒萊特幣、以太幣等。”陳燁告訴記者,目前,玩家公認的主流虛擬幣主要有這三種。
在虛擬幣市場上,比特幣和以太幣的市值佔據了大部分江山。Coinmarketcap數據顯示,截止2017年8月14日,全球加密數字資產市值約1400億美元,其中比特幣市值約718億美元,佔比51.28%。以太幣市值徘徊在300億美元左右。萊特幣的表現也很活躍,6月17日在24小時內暴漲近50%,一度達到48美元,但總體來看,近期總市值一直在20億美元左右徘徊。
某虛擬幣交易平台上的山寨幣令人眼花繚亂。
隨着虛擬幣行情火爆,也誕生了數不勝數的“山寨幣”。據報道,截至8月初,當前全球虛擬貨幣種類達 1025 種,過去 3 個月來增加了 200 種以上,相當於每天都會有一款以上的新虛擬貨幣誕生。
記者在某家號稱“最專業的山寨幣交易平台”看到,可以使用人民幣交易的幣種就多達四十多種,名字也令人眼花繚亂:狗狗幣、猴寶幣、無限幣、穀殼幣、黑幣、世界幣、企鵝鏈、傳送幣、最大幣、美人魚幣、地球幣等。
這些山寨幣在漲跌上與比特幣呈現出一定的跟隨性和一致性,但幅度不一。每種貨幣有屬於自己的上漲邏輯:國際上用户數僅次於比特幣的狗狗幣,其投資者寄希望於明年狗年利好;地球幣投資者炒作的是自然、環保概念;幸運幣原本依附於電子競技平台,如今被賦予了愛心的美好寄託……
在價格方面,絕大部分山寨幣都很低,記者看到許多幣種價格都以分來計算,最低的一款“無限幣”只有0.000597元,即1元可以購買接近2000個,這頗有點像比特幣誕生之初,1美元可以購買1000個的情形。也不是所有的山寨幣都受到追捧,成交額最低的一款是“LISK”,24小時成交額僅有142.23萬元。(數據截至8月18日11時5分)
這些幣為什麼被稱為“山寨幣”?陳燁説,這是因為它們登陸的交易平台少,風險高,説不定哪天發行方就跑路了。這不是沒有先例的,早在幾年前,媒體就曾曝光過,一款號稱實力認購的“咸豐幣”,投資者認購後還未上線便跑路了,網站關閉,QQ羣也被解散。
“目前市面上99%的山寨幣只具備投機價值,不具備投資價值,最終將會消失。”羣裏另一位資深玩家張江向記者斷言。34歲的張江接觸比特幣已有7年,長期持有比特幣,目前以水果直送生意為主。
挖礦:有公司老闆欲花重金深山建“礦場”
1849年,數十萬人湧入美國加州淘金。不少的淘金者淘到了或多或少的金子。但整個淘金熱下來,賺到錢的卻是那些賣耐穿的衣服和靴子、鐵鏟、淘洗金子金盤的人。在比特幣淘金熱中,也同樣重複着“你們淘金我賣工具賺錢”的故事。
最初,比特幣被設置為只能靠計算機的大量運算來獲得,俗稱“挖礦”。後來的萊特幣、以太幣等新興虛擬幣也是基於這種技術,隨着虛擬幣市場的急速發展,也就帶來了“挖礦潮”。
一開始,比特幣“挖礦”處於親民狀態,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電腦挖掘,顯卡是其中最關鍵的消耗品。
2013年下半年,市場上出現了專門用來挖比特幣的“礦機”,它們的功耗相對顯卡低很多,而且性能可能可以跟顯卡相比,甚至還更強,尤其是專門針對挖礦而設計的ASIC挖礦機,運算速度可能達到當時AMD頂級顯卡HD7990的幾十倍。
專業礦機出現後,整個比特幣世界算力上漲,個人電腦幾乎被pass出局,職業的礦工、專業的礦池開始出現,並漸成壟斷之態。據7月10日央視財經報道,全世界70%的比特幣產生在我國,在川西高原,就藏有不少這樣的“礦場”。
調查發現,所謂的“礦場”更像是一個機房,每層樓都密密麻麻擺滿了貨架,貨架上都是鐵方塊,每個鐵方塊其實就是一個礦機。比特幣是虛擬貨幣,因此並不是在生產線上生產出來的,而是這些功率巨大的計算機,按照設計者事先設計的流程,做類似猜數字的遊戲,猜對了就可以生成新的比特幣。
央視報道的藏在深山的“礦場”。網絡截圖
還有人在陸續進入。羅松是重慶一家中等規模IT公司的老闆,7月初,投入二十來萬購買了一批顯卡,準備去武隆尋找一處小水電站附近開展自己的“宏圖大業”。為何青睞小水電站呢?因為挖礦耗電量太大,有的小水電站因為電力富餘,電價便宜,價格能談到0.4元/度左右。“比特幣和萊特幣都很難挖了,我打算挖以太幣。”羅松透露。
“挖礦熱”還導致顯卡價格飆漲,尤其是主流中高端顯卡價格漲幅明顯,如GTX1070顯卡在6月漲幅就超過30%。不但漲價,中高端顯卡市場還出現全面缺貨。江北區紅石路一位網吧老闆向記者抱怨,“拿貨要等一個月左右。”
另一些人則鑽起了空子。記者在一個QQ羣看到,有人曬出了一張截圖顯示,有消費者在京東商城做“618”優惠活動時,大量購入高端顯卡,挖6天礦之後,再利用其“7天無理由退貨”的規則進行退貨。“穩賺一千多。”該網友稱。不久後,記者發現,京東自營顯卡售後政策已經由原先的“七天無理由退貨”變更為“不支持七天無理由退貨”。
但挖礦真的能暴富嗎?張江坦言,並非如網絡盛傳那樣暴利,他在2013年10月就投入1萬多,購買了兩台當時最先進的阿瓦隆一代礦機在家裏挖了幾個月,到次年春天,由於產出跟電費持平,就停機了,最終只挖出了大約8個多幣。隨之,幣市陷入長期熊市,就沒再繼續挖了。
就像其他投機市場一樣,有些人會發一筆橫財,但是更多的人則是一無所獲,有些人最終選擇放棄。
“上市”:ICO 現代版的“鬱金香泡沫”?
“挖礦的都去炒幣了,炒幣的都去ICO 了。”這句話在某種程度上反映了目前虛擬幣市場的現狀。
類似股市IPO, ICO是指虛擬貨幣首次公開發售。如今,由於ICO一旦成功,併到交易平台上市,就可能帶來數倍或數十倍的財富增值,因此各種項目都收到追捧,其融資速度快到令資本市場難以想象。3月16日,國內智能合約創新平台量子鏈開始ICO,5天籌集到價值1500萬美元的比特幣和以太幣;4月26日,致力於預測市場的項目Gnosis開始ICO,僅15分鐘ICO就募集完成。
在各類羣中,小道消息橫飛。“快上車,某某項目還有一小時就上線了。”“帶我帶我!”類似消息一發到羣裏就被網友圍觀。而由圈內知名人士發起的ICO項目更容易取得人們的信任,比如“中國比特幣首富”李笑來發起的項目,令許多玩家翹首以盼。也有人罵,“吸血鬼,又來抽血了!”他們認為,太多的ICO將資金抽走,是行情暴跌的罪魁禍首。
記者看到,8月18日,在某幣圈知名的微信公眾號每日資訊中,進行中和將開始的國內ICO項目有24個,海外項目23個。
有人把虛擬幣熱稱作現代版的“鬱金香泡沫”。7月份,各種幣價下跌,ICO接連破發,這不由得讓人想起了之前的小蟻股――曾一時風頭無兩的小蟻股去年9月第二次進行ICO,以1.11元人民幣/股的平均成本價,共籌得6千多個比特幣,市價約為2500萬人民幣,也是當時國內最大的ICO眾籌項目。一個月後眾籌結束,大部分眾籌者還沒有憑私鑰領取到自己的小蟻股,小蟻股就上市了,開盤瞬間價格被稀釋成0.5元,較成本價破發,網友紛紛質疑其“內幕交易”、“聯合坐莊”。
“不能怪網友質疑,很多ICO都是圈錢的,撈一票就走,比如某知名項目,連白皮書都沒有公佈就上線了。如果你有閒錢,可以在私募或者早期階段介入一點,但千萬不要高位接盤,把自己炒成‘股東’。”張江語重心長地“忠告”記者。
業內人士稱,當前,ICO的主要問題就是沒有統一的信息披露標準和程序,這讓不少問題平台鑽了空子,同時,各界投機心態嚴重,部分ICO前期誇大宣傳,與事實嚴重不符,融資後也沒有持續監督約束機制。渝北財富中心一家專注區塊鏈底層技術的公司負責人也對ICO持謹慎態度,他告訴記者,“經濟發展離不開實幹,區塊鏈技術也不能脱離實體經濟,現在市面上很多ICO項目,如果沒有實體在背後支撐,不能給社會帶來財富,那麼我對它們的前景不太看好。”
重慶數位不願透露姓名的金融監管機構人士都告訴記者,央行曾表態,虛擬幣是一種資產或商品,而非貨幣。央行對虛擬幣的監管,目前主要集中在反洗錢等方面。而金融辦目前也並沒有專門針對虛擬幣的監管部門――畢竟,新生事物發展得太快,監管也需要逐步完善。
就在上個月,央行貨幣金銀局官網發佈了一則《關於冒用人民銀行名義發行或推廣數字貨幣的風險提示》,提示稱,我國央行尚未發行法定數字貨幣,也未授權任何機構和企業發行法定數字貨幣,目前市場上所謂“數字貨幣”均非法定數字貨幣。某些機構和企業推出的所謂“數字貨幣”以及所謂推廣央行發行數字貨幣的行為可能涉及傳銷和詐騙,請廣大公眾提高風險意識,理性謹慎投資,防範利益受損。
這是一個方興未艾的市場,也是一個不可預知的領域。
敲完最後一行字,記者加入的擁有接近2000名成員的QQ羣彈出一條消息:“成員‘開心炒幣’已退出羣。”
應受訪者要求,文中人物均為化名